馮會仙
摘 要: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老師需要深入研究教學策略,積極創新,杜絕老舊教學思想,采用新式創新教學法,根據學生個體差異滿足其學習需求,不斷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的普及更多地應用到了課堂中來,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可以更直觀地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為國家未來的人才培養提供科技支持。內容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策略進行闡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教學;有效策略
一、為什么要創新教學策略
(一)構建課堂教學策略的價值
課堂策略是指導課堂教學的綜合方略,它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學習程度進行設定,這樣才能使教學策略適應教學內容。只有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才有價值。
(二)小學數學教學組織策略的主要特點
如今,教學模式已經從教師主導變為學生主導。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不是一味進行填鴨式教學。這種轉變順應了當代教育新潮流,教學行為組織策略的重要程度越來越大,因此,將小學數學教學組織策略的主要特點總結如下:
1.通過情境展現任務
(1)積極尋找學生興趣點
興趣永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有興趣的課程會學得格外認真,相反,對其不感興趣的課程會懈怠很多,因此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根據興趣設定一定的課堂活動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寓教于樂。
(2)以學生為出發點
以學生為出發點,設計探索型課堂任務,這樣不僅會提高學生的參與意愿,還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情境化實踐中學到知識,并且印象深刻。
2.促使學生完成任務,提高學習興趣
教師在設置教學策略時需要融入部分心理因素。學生對別人強迫灌輸給自己的知識具有天然的抵觸性,而對于自己探索得來的知識會更加印象深刻。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設置更多通過探索才能解決的問題,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能加強課堂效率。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的結果會更具價值。
(三)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
1.教學策略構建的依據
正如上文所說,教學策略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教學內容、學習環境、學生水平和教學手段的改變,教學策略也隨之改變,這就對教師有了不小的考驗。教師需要隨著情況變化不斷調整教學策略,使之適應如今的教學水平,并且要不斷吸收新興事物,豐富策略體系。比較眾多教學策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凡有利者為我所用。小學數學的特點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其具備基本的數學知識,因此很多課程都是直接以結果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甚至有很多概念和定義需要熟練背誦。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教師處理好“記憶”和“理解”的關系,避免學生出現混亂思維。
2.構建教學策略的主要原則
不同的時代奉行不同的教學策略原則。數學發展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人們的策略原則應該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不同的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策略,雖然形式各不相同,但其本質卻都是提高學生的成績。
二、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但究其根本來說,教育方法離不開教學實踐,下面筆者就兩種常見的小學數學教育方法進行討論:
(一)問題解決型的教學方法
這種教學方法將老師和學生放在共同的起跑線上,一般情況下是設置適當的情境,讓學生深處這樣的教學情境中,老師和學生一起提出問題,共同解決問題,加入一些互動和實踐由師生共同完成。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身臨其境地鼓勵學生自主性探索能力。在使用這種教學方法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溝通和交流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弱化教師的主導地位;另外,加強對學生的點撥,如在學生思路出現卡頓的時候適當提點,解開疑惑,使其順利進行后期的學習;培養學生總結錯題的能力,在總結中不斷提高。
2.組織討論
給定學生固定思考空間,使其思路正確,主題明確;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使全部學生參與進去,保證討論效果,將討論結果及時總結并與老師交流。
3.實際操作
數學課中也有許多實驗課,學生在做實驗之前,教師要先讓學生明確每一項實驗用品的作用。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總結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二)自主型的教學方法
自主型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發揮主導作用,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其學習過程是教師設置一個問題情境,由學生提出問題,然后由學生獨立或在教師輔導下完成問題,從而構建知識樹,形成數學思維,提高數學素養。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的討論,筆者得出結論: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積極設計出學生能夠參與其中的課堂,在此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學習,從而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加強創新,未來的數學教育方向會更靠近信息化和智能化。
參考文獻:
[1]潘寶珠.小學數學思維模式的邏輯起點研究[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6).
[2]張佩玲,郁軍.數學文化價值與小學數學教育[J].貴州教育,2005(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