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云
摘 要: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尤其是在小學低年級當中,要做到適應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開展適宜兒童接受方式的趣味性教學。教學首要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逐漸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數學。在開展趣味性教學的班級,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主動性明顯高于利用常規方法教學的班級,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也有明顯的優勢,達到了有效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教學;趣味性教學
小學低年級學生剛剛從幼兒園階段邁入小學階段,他們無論是在生理上還是在心理上,都保留著較強的兒童特點。我們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應該針對他們的這些特點,積極采取對應的教學方式,使他們樂于學習數學,在數學學習中獲得快樂,保證教學的有效性。根據我班的教學實踐經驗,現總結出以下幾種有效性教學方法,進行簡單介紹。
一、兒童化的解題教學
解題是學生數學能力最直接的體現,也是保證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和趣味性的主要切入點之一。在傳統的解題中,雖然題目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但是題目設置不能抓住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逐漸喪失了興趣,造成了教學的低效。我們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興趣方向,在題目中加入了大量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如小動物、圖畫動畫等元素,吸引了他們對題目的關注,保證了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學習表內乘法的過程中,首先我用多媒體展示,打開了Flash課件,呈現出一張兒童圖畫,上面畫著兩只小羊和三只小雞。我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看畫面上的小羊每只有四條腿,小雞每只有兩條腿,你們現在算一下畫面中的小動物一共有多少條腿?”學生被圖畫牢牢地吸引了注意力,有的通過拿手數數,有的列出加法算式進行計算,最后得出結論:畫面中的小動物一共有14條腿。我肯定了他們的回答,讓學生列出計算過程說明計算過程,學生列出4+4+2+2+2=14的算式。之后我繼續播放Flash課件,課件中小羊們走到了一起去吃草,小雞們走到了一起吃米。我接著說:“同學們,你們看小羊和小雞都走到一起吃東西去了,我們可不可以利用剛才學的乘法口訣,算出它們一共有多少腿呢?”同學們表示應該可以,我繼續引導他們可以根據小羊和小雞的數目,利用乘法口訣分別計算出它們有多少條腿,相加之后得出答案。學生被課件的動畫效果牢牢地吸引了注意力,開始結合乘法口訣計算畫面中的小動物一共有多少條腿。經過計算后,我讓他們舉手說明自己的計算方法,學生趙某回答他的算式為2×4+3×2=8+6=14,我讓他說明算式的具體含義,趙某說:“2×4表示兩只小羊每只有四條腿,也就是小羊一共的腿數;3×2表示三只小雞每個有兩條腿,也就是小雞一共的腿數。二四得八加上二三得六,最后得出畫面中的小動物一共有14條腿?!蔽铱隙怂幕卮穑⒆鞒霰頁P,并讓同學們根據趙某的思路,總結表內乘法的應用。通過這次利用Flash課件為學生播放動畫的方式,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在教師的啟發下,理解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系,掌握了利用乘法口訣進行計算的能力。
二、豐富的數學游戲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過程中,合理地開展數學游戲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活躍課堂氣氛,也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使他們對于知識的掌握更牢固。在我們的教學中,在繼承傳統數學游戲精華的基礎上,充分結合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創造了加減法紙片游戲、乘法口訣紙片游戲等新型數學游戲,學生通過參與到這些游戲中,得到了知識的提升和數學應用能力的進步。
例如,我們創造的加減法紙片游戲,準備階段首先用班級人數乘以二,做出相應數目的紙片,標明序號分別發給學生兩張。如班級有50人,就做100張紙片,從1開始標注到100。之后將1~50號紙片和51~100號紙片分別發給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1~50、51~100兩張不同的紙片。游戲開始,教師隨機說出1~50其中的一個數字,拿到該數字的同學站出來,用手中51~100號卡片的數字減去教師提到的數字計算出得數,報出數字。之后持有該得數數字紙片的同學根據紙片屬于1~50范圍還是51~100范圍作出判斷,如果在1~50范圍內,就用手中51~100范圍的紙片數字減去得數報出數字;如果在51-100范圍內,就和自己手中1~50范圍的紙片數字相加報出得數。依次循環,直到報出數字重復則算作一輪。如教師報出14,持有14號紙片的同學站出來,用手中的71號紙片減去14,報出57。之后持有57號紙片的同學,用57減去手中持有的23,得出34報出。持有34號紙片的同學,根據手中持有的29號紙片,相加得出63后報出。持有63號紙片的同學用63減去手中的6號紙片得出57,57已經重復,一輪即為結束。加減法紙片游戲能夠讓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了他們100以內加減法的運算能力。當然,這個游戲也可以隨著學生年級的提高,改變卡片上的數字范圍,讓學生通過游戲鍛煉更為復雜的加減法運算能力,對這個游戲的發明是我們班有創新意義的教學方式之一。
三、趣味性探究活動
利用課本所學知識,結合實際生活的內容進行趣味性探究活動,也是小學低年級數學有效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顒舆x擇學生所感興趣的題材,使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探索、思考,能夠有效地發展他們的學習興趣與思維能力,逐步使他們養成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習慣。
例如,在學習了有余數的除法內容后,我根據趣味性的原則,為學生組織了一次“依據年份計算生肖”的探究式學習活動。首先我為學生復習了有余數的除法的四個要素:被除數、除數、商、余數,之后啟發他們:“同學們,有余數的除法在生活中有很多用處,比如可以依據一個人的出生年份,用有余數的除法來計算出他的生肖,你們思考一下具體怎么計算呢?在這個計算過程中,被除數、除數、商和余數都怎么選擇什么呢?”學生一聽到可以利用有余數的除法計算出一個人的生肖,紛紛提起了探究興趣,開始集中探討。endprint
討論中我先為學生明確十二生肖對應十二地支的概念,啟發他們這12個數可以稱為“一輪”,接著提出一個人出生的年份可不可以用來做被除數的問題。經過簡單討論,學生表示如果知道某人的出生年份,可以用來當作被除數,除以12算出余數就是他的生肖了。我說:“那么請一個同學報出自己的出生年份,你們用這個方法算一算,看看這個方法可不可行?!蔽揖瓦x擇舉手發言的劉某說出自己的出生年份,劉某說他是2005年出生的,我讓他先不要說出自己的生肖,讓同學們算一算。同學們列出算式2005÷12=167……1,認為余數是1,劉某應該是屬子鼠的,但是有些和他同年的同學覺得不對,說2005年出生的應該是屬雞的,我讓劉某說出他的生肖,果然是屬雞。我讓同學們先不要考慮這個問題,再用剛才的方法算算2006年出生的人屬什么。同學們計算2006÷12=167……2,根據2005年屬雞,所以2006年屬狗。我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讓他們對比兩個余數和生肖的序號,觀察一下其中的規律。同學們通過觀察發現,生肖的序號總是比余數大9,最后我根據他們的探究過程總結出來要根據一個人的出生年份計算他的生肖:只要在他的出生年份上加9再除以12取余數就行了。同學們又問我,這個方法可以算古代人的生肖嗎?我說當然可以啊,現在你們說說自己喜歡的古代人,我們一起算一算吧。學生王某說他喜歡詩人李白,讓我帶領大家算算李白的生肖,我利用手機查到李白出生于701年,之后為同學們列出算式(701+9)÷12=710÷12=59……2,2在生肖中對應丑牛,所以李白屬牛。學生張某說他很崇拜一個人,讓我算算這個人的生肖,他知道這個人是1893年出生的,就列出算式(1893+9)÷12=1902÷12=158……6,6在生肖中對應巳蛇,所以這個人屬蛇。學生掌握了這個計算方法后,又繼續興高采烈地算了很多人物的生肖,進而有的同學提出問題:如果出生年份被12整除了那么這個人是屬什么生肖的呢?我為同學們解釋,如果一個除法算式沒有余數,那么也可以理解為除數就是余數,根據出生年份計算人物生肖的算式,遇到整除的情況余數就是12,12相對應的是亥豬。經過學生反復驗算、探究的過程,最后我指出由于農歷和公歷有一定區別,這種方法在對于一些進入公歷新年還沒到春節時候出生的人,要在余數的結果上-1來計算他的生肖。同學們明確了以上的計算方法后,表示他們之后在生活中又掌握了一項可以將數學知識實際運用的技能了。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的有效性教學,要注重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結合,用小學低年級學生喜聞樂見、利于接受的形式,讓他們在快樂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知識能力。通過以上幾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了快樂,有效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相比傳統簡單生硬的灌輸式學習,學生獲得了更多能力方面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加霞.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陳傳明.試論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的趣味性[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8(12):84.
[3]李利勤.淺論趣味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的運用[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5(12):1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