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麗



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支架式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從建筑行業的腳手架到 “支架式教學”模式的產生,建構主義理論家們經過長期的研究及思想碰撞,逐漸的完善理論,慢慢的應用到教學中.支架式教學為學習者建構對知識的理解提供很大的幫助,如何搭建腳手架也越來越成為教學者討論的話題.以物理教學為例,搭建支架的方式多種多樣,只有選擇最佳的搭建方式,才可以使我們的物理教學事半功倍,更好的助力學生的理解路.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建構主義;搭建支架
在物理教學中,當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或解答題目出現困難時,教師的幫助就顯得很重要.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學生學習出現障礙,是因為學生不會將已有知識與新知識聯系在一起.于是,出現了知識的脫節,理解上的困難.如何為學生的理解搭建平臺,引導學生更好的進行知識的過渡學習,成了很多教師教學面臨的難題,“支架式教學”模式也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
1 何為“支架式教學”
“支架”原意為建筑行業中的“腳手架”,指施工現場為工人操作并解決垂直和水平運輸而搭設的各種支架.心理學家伍德最先借用這個術語來描述同行、或有成就的人對某人的學習過程所施予的有效支持.后經布魯納等人的發展和完善,提出了“支架式教學”模式.支架式教學的理論基礎是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可以通過圖1所示認識最近發展區理論.
在學生的思維活動中,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與他的潛在發展水平存在著一定差異,教師通過教學幫學生消除這種差異,這個差異就是“最鄰近發展區”.支架式教學應當為學習者建構對知識的理解的框架.這種框架是為幫助學習者對問題的進一步理解所需要的.教師要為學生消除這種差異,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到潛在發展水平過渡,介入點就是最近發展區,設身處地的利用多種方式為學生搭建好恰當的支架,通過支架作用不停地將學生的智力從一個水平引領到另一個更高的水平.
2 物理課堂中腳手架的搭建
布魯納在他的理論框架中提到:就教學而言,教師應努力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真理.教師和學生應進行積極對話(即蘇格拉底式的學習)[1].教師的任務是將學習信息轉換為適合學習者目前理解狀態的格式.搭建恰當的腳手架,可以使教學事半功倍.那么,在物理教學中如何搭建腳手架呢?根據本人的教學實踐,下面筆者提幾種腳手架的搭建方法.
2.1 以說明書為支架
說明書,是以應用文體的方式對某事或物來進行相對的詳細表述,使人認識、了解到某事或物.產品的說明書并不少見,但教學用的說明書還真不多.說明書寫得好,你會發現它還真的很實用.
《滑輪》這節書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根據桌面的器材嘗試連接一個定滑輪把勾碼提升到高處,學生興高采烈的進行實驗,一下子就把定滑輪連接好了.于是教師讓他們根據桌面的器材嘗試連接一個動滑輪把勾碼提升到高處,問題馬上就出現了,只有個別同學能連接出來,很多同學都不懂得如何繞線.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不足以讓他們把動滑輪連接出來.此時,參照動滑輪連接說明書(如圖2)效果會好些.
有了這個說明書作為支架,學生按照上面的要求進行操作,很快就可以把動滑輪連接出來.細看這個說明書,可以發現它并不復雜,但是它圖文并茂,學生或看圖或看文字,都可以連接好動滑輪.所以,教師可以根據自己教學的需要撰寫說明書,以便學生理解知識.
2.2 以受力分析為支架
圍繞學生的建構活動這一中心設計教學,追求的是有力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在教學中,特別是力學,可能經常碰到一些題目,明明并不難,但是學生就是做不出來.看看下面這道題:
題目:如圖所示,體積為V=200cm3的木塊在繩子拉力F=0.8N的作用下完全浸沒在水中(g=10N/kg,ρ水=1.0×103kg/m3,繩子重力不計).求:
(1)木塊此時受到浮力;(2)木塊的重力;
學生解題時問題出在哪?就在第二問的重力.學生沒有進行受力分析,會直接套用測力計法測浮力的公式F浮=G-F拉,從而得出G=F浮+ F拉.所以,在解答完第一問時,不妨在這里搭一個腳手架,把問題改成這樣:
(1)木塊此時受到浮力;(2)畫出此時木塊的受力示意圖;(3)木塊的重力;
搭建受力分析這一支架后,如果學生能正確的對物塊進行受力分析,相信第三問求重力學生就可以根據受力分析輕松進行解答.通過腳手架,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逐步引導學習者進行解題.
2.3 以合作、交流為支架
康德提出的知性范疇本身就是知識的形式框架和結構,而人的知識則是在知性范疇和感性材料結合的基礎下建構的[1].知識是一種結構,然而,離開了主體的建構活動,就不可能有知識的產生.建構主義也認為,學習應當是被促進,而不應當是受到控制和支配.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以小組學習為載體,以小組的合作、交流為支架,讓學生通過討論進行互幫互助,利用同伴互助,使知識由模糊變得明朗化,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2.4 以動態flash 課件為支架
動態flash 課件能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高速運動或瞬間的過程低速化,使學生對難以理解的現象和過程以易于感知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是靜態PPT或者圖片所不及的[4].在機械運動或者電學教學中,利用傳感器或電學模擬實驗室等軟件為支架,可以很直觀的顯示物體的運動過程或電流流動過程,從而方便學生的理解.
2.5 以智慧課室“HiTeach TBL 互動教學系統”為支架
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高科技產品不斷的沖擊的課堂教學,智慧課室的“HiTeach TBL 互動教學系統”更是以強大的教學功能被大力的推廣到課堂教學.“HiTeach TBL 互動教學系統”的功能很多,在物理課堂上,本人認為“互動反饋”功能和“閱讀診斷報告”對于教學幫助較大.以“HiTeach TBL 互動教學系統”為支架,利用“互動反饋”功能,學生能在課堂上和教師進行即時互動及反饋,教師亦可在教學過程中穿插簡短的問題進行即時評量,以探知全體學生的學習概況,作為調整教學進度的參考,真正達到教師與學生間的雙向互動.利用“閱讀診斷報告”則可在學生進行測驗之后,系統自動將每位學生的即時測驗結果,自動上傳到云端并產生完整的學習診斷分析報告,學生可經由診斷報告掌握自己學習的狀況,教師可根據報告快速了解學生存在問題及時進行補救,甚至可以在講解后再讓學生復活重測,知道是否真正理解.另外,HiTeach TBL 互動教學系統有拍攝教學影片功能,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難點在課前先錄好視頻,在課堂或課后供學生學習.
總而言之,搭建支架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進行搭建.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學生的理解搭建平臺,助力學生的理解路.相信當你看到學生在你辛辛苦苦搭建的腳手架的幫助下跨過障礙的高山,走向成功的彼岸后露出的甜蜜笑容后,你也會動容的微笑.
參考文獻:
[1] 高文.建構主義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2]沈龍明,黃新,沈慶榮.初中物理有效教學實用課堂教學藝術[M].吉林: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