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俊
【摘 要】小學語文是培養孩子基本語文素養的第一個階段,對于學生日后的學習生活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很多人生道理、道德是非都在這個階段傳達給學生。小學又是老師和學生互動非常頻繁的學習階段,因此教師應當掌握一定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師教授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9.025
越是年齡小的孩子,心地越純凈,對于課堂上教授知識的老師,學生內心是充滿敬畏之心的。而心智尚處于初級形成階段的小學生,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生的發展。老師教授什么內容,提問哪些內容,如何兼顧每一位學生,都會成為影響課堂效果的因素,都是值得思考的。因此在探討教學技巧之前,同樣需要搞清楚小學語文需要達到的教學效果及所要教授的內容。
一、小學語文學習應起到的作用
(一)培養基本的語文素養
每一科目的學習首要目的就是要學會它,學懂它,因而語文學習自然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看似無足輕重,但是沒有小學六年的語文積淀,是很難應對漢語如此龐大的詞匯系統的。小學語文課文看似都在講故事,課后的生字學習看起來簡簡單單,積累下來,就是漢語的半壁江山。
(二)引導樹立正確三觀
小學語文課文一般是以一些輕松愉快的故事為載體,來教授學生生字,更進一步地則是引導學生領悟文中體現的哲理、情感等,這些課文的豐富內涵會逐漸滲透學生的內心,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文化是民族之間得以區別的標識,小學生處于心智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應當樹立強烈的民族文化認同感,讓他們感知到自己的民族身份,領略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分析
(一)體裁多樣的課文
小學階段暫時不需要對課文體裁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小學課文更應該利用多樣的體裁去為學生提供盡可能豐富的課文資源。這其中有父母愛子的溫情,有醫生救死扶傷的義務,有孩子不假思索的誠實,有奇妙的童話世界,有優美辭藻堆疊成的美麗風景線。這些課文不僅僅是提供生字和寫作方法的文章,更是讓學生充分感受感情,領悟人生哲理的有效載體。
(二)不斷增加的傳統文化內容
版本較早的語文教材其實已經擁有一些古詩文以及講述古代故事的文章,隨著近幾年國家層面提倡傳統文化,小學教材中也逐漸加入了更多的古典元素,一方面使得教材內容更加豐富,另一方面得益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學生的身心發展也得到了一定促進,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加深了對中華文化的感知。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標識,中華之所以為中華,靠的正是綿延數千年的中華文明。不過由于現代教育大多是引自西方模式,因而現有的教育階段實際上仍處于實驗探索階段。關乎小學教材改革最重要的一點,無疑是近幾年傳統文化內容的增加。當然,傳統文化是否能夠擔任新時代的教化功能仍有爭論,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古代靠著四書五經等古文典籍,完成了國家的治理、社會的前進、個人的發展。
三、老師提問方法建議
(一)強化語文基礎知識
我國之所以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為的就是消除文盲,提高國民文化素質,因而語文教學的最基本任務是讓學生會讀書寫字,因此基礎提問必不可少。詞語的組合、句式的調整、修辭手法的運用等都是需要經常提問學生的,一方面是為了應付考試;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證學生日常生活中能夠熟練運用國語與人溝通。
(二)深入課文內涵的發掘
前面提到,小學語文中的課文大多蘊含很多人生哲理,除了父母的言行身教,通過閱讀,是學生習得人生真諦的主要途徑。而小學生在成長時期非常單純,可以說很多道德、倫理儲備處于初級水平,因而很容易吸收新的營養,這個時候便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比如愛國思想、尊老愛幼思想,成年人很好理解,但是如何深入刻進學生純凈無邪的心里,需要老師花點心思。簡單的方式可以是閱讀理解型,閱讀理解本身是對文章思想及情感的探討,更是學生汲取精神營養的重要來源,學生通過自行閱讀文字來獲取有用信息,并加入人性化的分析,借此得出答案。閱讀理解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但啟發性不強,且容易趨向死板。因而老師可通過多樣化的方式使學生感受文章內涵。比如,人物特色鮮明的文章可以安排學生代入角色,假想自身的處境與文中人物一樣,以此來體會人物的感受。更進一步,可以組織學生表演課本劇,再現情景,更加充分融入到劇本當中,體會文中的人情冷暖。
(三)加強傳統文化興趣培養
傳統文化之所以還能存在,便在于有它存在的意義。而我們必須承認當今中國對于傳統的傳承一是猶豫不決,二是在猶豫不決的情況下繼承不到位,導致很多傳統保護缺位,嚴重的走向滅亡。這顯然是不利于中華文化的延續及發展的。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工程很大,但依舊要從小抓起,具體到學校教育,便是從課堂教學抓起。
首先老師應當對傳統文化有著比較充足的了解,對于中國傳統詩詞、書法、繪畫等都要有著基本的認知。語文的傳統文化部分以中國古典文學和經學為主,一部分是描寫對象各異的詩詞與古文,雖然年代久遠,但其文辭依舊散發著獨特的魅力。還有一部分是教授做人做事道理的人生哲學,很多耳熟能詳的名言名句就是在這里學到的。老師在課堂上對這兩部分的教授尤其要注意講解,文章著重點在什么,就優先講什么,不論是詩文體現的人生疾苦,亦或是言簡意賅的人生哲學,都應該配以豐富的講解加深學生的理解,增強傳統文化對學生的吸引力。
(四)要注意兼顧不同學生
每一個學生都是性格各異的個體,小學老師需要做的就是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愛,不偏袒個人,不針對個人,平等對待。另外要注意因材施教,對于學習能力和水平不同的學生盡量制定出不同的教學方案,即使沒有具體的方案也要多關照一些平時表現不突出的學生,不能讓他們在心理上就感覺自己是掉隊的一方。
四、結束語
小學語文是孩子一生真正開始認真學習中文的階段,而它不僅肩負著教會學生讀懂和寫會漢字的任務,更背負著教化的責任。老師作為教學一方的主體,應當對科目內容以及科目總體的學習目標有所把握,并通過適當的教學方法將知識傳達給學生,同時在教授的過程中感染學生,使他們不僅具有基本的語文素養,而且逐步培養起健全健康的人格,實現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