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夢偉
摘要:中華美術作為我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積淀中的精華部分,其意識形態的構建是隨社會變遷而不斷發展演變的動態過程,而清末民初西方美學的傳入更是極大推動了我國美術意識形態的轉型與確立??梢?,西方美術中關于繪畫思想、方法及教育理念的轉變是促成我國寫實意識產生和發展的主要助力。本文以20世紀初我國現代美術寫實意識的萌芽為導向,對寫實美學意識的發展進程予以縱向歸納和梳理,從而為我國現代美術事業的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現代美術;寫實美學;意識形態;構建
以書畫體系為主的中國傳統美術自漢代起便奉文人畫為正統,由文人墨士創制的審美及評價標準奠基了中國繪畫的發展方向。19世紀初是寫實美學意識演變進程的歷史轉折點,于這一時期傳入我國的西方先進美術理念為國內寫實主義注入了新鮮血液,并促成了美術體制、審美觀念的轉變及美術事業的繁榮,成為我國傳統美術步入現代化的標志[1]。美學意識的構建體現了一個國家的整體美術水平,更是引導美術創作的規范標準,由此可見寫實美學意識在中國現代美術中的重要地位。
一、現代美術中寫實美學意識的形成
狹義上的寫實主義系對當代現實世界中客觀事物的真實描繪及充分再現,而廣義上的現實主義則側重對人物與環境的寫實繪畫,突出寫實美術的藝術特征。
(一)寫實美學意識的萌芽
西方美術對中國美術的啟迪最早源于宗教人物繪畫,為我國寫實主義美術形式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尤其在大量外國傳教士進駐中國后,他們通過成立美術團體與美術學校,將西方寫實性的藝術理論、繪畫技巧教予中國畫師,促成了我國寫實主義美術教育的萌芽。直至20世紀初清政府開辦美術學堂標志著中國美術正式向平民化、體制化、系統化和現代化邁進,而這一時期我國美術教學已初涉寫實主義技巧培養。加之大量中國留學生回國后開展寫實主義教學,培養學生對各種實物的寫生技巧,促成了中國特色寫實主義的萌芽與美術事業的全新發展。
(二)寫實美學意識的演變
我國寫實美學意識在時代的推動和引領下完成了對中國傳統美術的偉大變革。
1.萌芽期:自西方繪畫傳入我國至美術學校的普遍開設,標志著美術寫實意識的初步形成。這一時期學校開始統一將水墨作畫替代為鉛筆素描,以寫生、寫實技能的傳授為教學基礎。這一教育模式拓寬了學生的時空觀及繪畫思路,而大眾傳播媒介的發展更為寫實思潮的宣廣提供了條件,為寫實美學意識的形成提供強大支撐。
2.實驗期:寫實主義自20世紀20年代開始突破時空限制,實現了民族主義、現實主義與西方藝術的廣泛融合,借此促進我國藝術事業的改革創新。這一時期的美術畫作充分體現了以實物為素材、以寫實為基礎、以實事求是為主旨的鮮明個人特色,并涌現出李可染、齊白石等優秀的寫實畫家。至此,中國繪畫藝術經由傳統國畫中寫意精神與西方美術中寫實科學的完美結合,促成了中國文化多樣風格與形式的改革。
3.整合期:20世紀30年代中日戰爭的爆發扭轉了我國美術藝術的發展軌跡,各流派畫作紛紛轉向抒發抗日情緒與愛國情懷,繼而飽含革命激情的新寫實主義畫家日漸活躍[2],成為推動中國美術繼續發展的主要助力。這些新派畫家嚴謹秉承“寫實”理念,走入廣大農村、抗戰前線等地收集創作素材,使我國寫實主義向描繪戰爭的繪畫風格整合。
二、寫實美學意識的培養
(一)學校教學中對寫實美學意識的培養
教育改革對美育課程的增設與編排為寫實意識的培養提供了推廣平臺。中國寫實教育從培養寫生技巧到創建寫生素描體系的改革進程,促進了寫實主義藝術理論的成型。而國外各類畫種的引進和開展更為寫實主義的培養創造了良好契機,現代美術教育課程多以常識性和知識性寫實美術教學為主,全面綜合解剖、透視、明暗、比例等西方科學知識,使學生客觀感受事物屬性、深刻體會寫實美術的精髓。
(二)美術社團中對寫實美學意識的培養
我國美術界的結社活動形成于清末明初時期,壯大于20世紀20年代,民間普及于同世紀30年代。隨著1937年第二屆全國美術展覽的成功舉辦,現實主義繪畫風格在美術界尤為盛行。繪畫界在戰爭契機及殘酷氛圍的烘托下,催生出辛辣諷刺、極具批判性的新畫風,極大激發了廣大民眾的抗戰熱情,迅速躋身社團主導地位[3]。同期美術界抗敵協會多次舉辦全國性大型美展,通過對前線戰事的真實描繪,宣揚現實主義理念,激勵愛國藝術家積極投入現實藝術創作。
三、寫實美學意識在現代美術中的普及
中國現代美術中寫實意識的普及離不開畫展、報刊等傳播媒介的宣傳,而作為現代先進藝術理念的寫實主義則在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中,逐漸成為中國現代美術創作理念。中國近現代史上的美術期刊多由美術學校及社團創辦,促進了西方美術與現代繪畫理念的傳播與發展。與此同時,中國自主舉辦的美術展漸為盛行,后期發展為專門的畫作展覽會。這種傳播形式為新時代美術藝術奠定了群眾基礎,其文化價值及歷史意義極為深遠。
參考文獻:
[1]武小川.迷失與重塑[D].西安美術學院,2012.
[2]李文.中國現代美術體制與寫實美學意識的建構[D].西南大學,2012.
[2]薛旻.中國現代美術寫實美學意識構建[J].大眾文藝,2016(23).
[3]謝圣明.傳播學視野下《申報》與中國美術現代化進程(1872-1937)[D].浙江大學,2014.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