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玲
(山東煤炭技師學院 山東 臨沂 276017)
試析數學教學與信息化技術的融合途徑
王慶玲
(山東煤炭技師學院 山東 臨沂 276017)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其一定的影響,數學教育也無法避免。對于我國的基礎教育數學課程來說,融合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是促使其深化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主要提出了在數學課程實施、數學課程內容兩大方面與信息化技術融合的主要途徑,從而全面融合數學教學與信息化技術。
數學教學 信息化技術 融合
課程實施指的是將課程計劃在實際課堂中通過教學的方式來進行實踐。教學是課程設計以及課程實施的重要載體。融合數學課程實施與信息化技術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一是創新數學在信息環境下的教學模式;二是加強數學教師的融合意識和融合能力。
在信息化技術的環境下,數學教學新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幾種:
一是以網絡平臺為基礎的“對話-交流”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主要突出了學生寬松的學習氛圍,以及平等學習的觀念,主要教學流程為問題提出、自主學習、交流對話、實現共識四部分組成。數學教師能夠借助網絡平臺向學生提出問題,同時進行問題的答疑解惑,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對話以及溝通提供分享平臺;二是以軟件平臺為基礎的“發現-探究”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起源于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主要教學流程為創設情境、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尋找規律、驗證反思、教師總結七部分組成。數學教師能夠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運用數學軟件進行問題情境創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利用數學軟件去發現、探索和驗證其中的規律;三是以多媒體為基礎的“演示—講授”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以前蘇聯凱洛夫的五環節教學模式為基礎所開創出來的,主要教學流程為演示講授、理解學習、鞏固練習以及反饋檢查四部分組成,實質上依舊沒有脫離傳統模式。但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教師能夠將多媒體作為輔助其數學教學的工具,進而進一步突出教學重點與難點,更好地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最終的融合效果一直是受數學教師自身的信息素質以及對融合數學教學與信息化技術的態度所直接影響的。加強數學教師的融合意識,應先樹立數學教師對于融合的正確態度,讓其意識到信息化技術對數學教學的意義和作用,不再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資源中,而是學會新的變通。數學教師應在信息化技術的幫助下對教育觀進行發展和創新,轉變傳統的數學教學理念,更好地發揮在數學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其次,加強數學教師的融合能力,應從提高數學教學信息素養與自我建構入手。數學教師應先意識到TRACK知識的重要性,進而為提高融合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學校可以通過定期組織教師參加教學研討會,進行一定的研討、交流以及觀摩,使其認識到信息化技術帶給數學教學的巨大變化,進而促使其產生對信息化技術的學習、應用和掌握動機。數學教師自身信息素質的加強,應從教師培訓與師范教育入手。師范學校應將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作為師范教育中的主要內容之一,為其日后的就業做好準備。而就職教師應在學校接受統一的職后培訓,深入了解信息化技術對于數學教學的影響。
人們對于課程內容的理解主要分為以下三種:一是學習經驗;二是學習活動;三是學習教材。這三種理解取向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都一定的不合理性。數學與信息化技術之間存在自然性的依存關系,進而為融合數學課程內容與信息化技術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在課程內容上,獲取知識信息的途徑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教材和參考書,信息化技術已經擴大了師生信息的來源途徑。師生能夠借助互聯網了解更多、更廣泛的有用信息,進而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以及遠程教育的不斷發展。在呈現課程內容的方式上,信息化技術已經促使課程物質載體發生了變化,從而也造成課程內容呈現方式的多樣化。傳統課程物質載體為紙質的課本教材,而現在網絡多媒體也成為了其重要載體。所以,在呈現課程內容的方式上,數學教師可以融合數學課程內容與信息化技術,將其通過多媒體設備來呈現出與課程相關的視頻、圖片、課件、音頻等等,將數學課程內容轉化為可視化,進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加強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與此同時,數學課程內容還應順應信息時代的發展,掌握數字化信息資源的時效性強和更新速度快的重要特征,不斷深化和創新數學課程教學內容,打破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
[1]李保臻,孫名符,韓曉玲.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數學教學應處理好幾個關系[J].中國電化教育, 2011,(05),125-129.
[2]孫海娜,方國娟.基于信息化技術的高等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J].高等數學研究,2015,(03):242-244.
[3]楊艷萍,閆靈芝.教育信息化環境下高校高等數學教學發展研究[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1,(02):100-104.
G712
A
2095-3089(2017)39-01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