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
摘 要: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學好語文知識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隨著教學模式的逐漸改革,小學語文教學應該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學的首要任務,充分結合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將“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本文簡要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寓教于樂”教學模式的應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寓教于樂”;興趣;教學模式
一、“寓教于樂”教學模式的簡述及其特點
“寓教于樂”教學模式是基于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和促進人才全面發展的教育改革大背景下發展起來的,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主體地位的新型教學模式。目前,關于“寓教于樂”教學模式的內涵主要包括兩個層面:一方面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意識進行培養,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導者,將快樂的情緒內化為自身對學習的愛好,推動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另一方面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享受學習的趣味。根據快樂教學模式的內涵,可以將“寓教于樂”教學模式的特點總結歸納為三點:
1.“寓教于樂”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這是“寓教于樂”教學的本質屬性。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等各個相關層面都應該貫徹趣味性的屬性原則。
2.“寓教于樂”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愉悅性,即學生在教學中要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另外,寓教于樂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和諧性,它要求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和諧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
3.另外,寓教于樂教學模式還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個性化特點,這主要是指寓教于樂教學是基于學生實際進行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自主權,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
二、小學語文“寓教于樂”教學模式的應用分析
(一)做好課堂導入
要想活躍小學語文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要做好課堂導入工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具體方法如下:
1.圍繞主題做好課堂導入。教師在做課堂導入時,要圍繞課文主題,對學生的發散式思維進行引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差,教師應該盡量選擇淺顯易懂的素材,讓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知識的樂趣。
2.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小學語文課文大多是文藝精美的小文章,課文中的內容積極向上,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一點,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實現學生和文章作者情感的交融,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3.設置懸念。小學生天性好動,他們的思維極為活躍,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結合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在備課時設置懸念,設計一些疑問,在語文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提問,使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激發學生探究語文問題的興趣。
4.做好鋪墊。小學語文教材中都會介紹文章作者的生平簡介,教師在講解課文前要做好文章背景介紹,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作者的生平和文章的創作背景,為學生學好課文奠定堅實的基礎,激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快樂地學習語文知識。
(二)營造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
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小學語文實現寓教于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學氛圍的營造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個是和諧的師生關系,一個是和諧的生生關系。在師生關系方面,主要來自于教師的努力,也就是說教師要主動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要從講臺上走下來,與學生一起按照教學設計進入到知識探索中。例如在學習《動手做做看》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在課文學習之后可以進行知識拓展:“杯子里裝滿水,在上面放一張紙,然后把杯子倒過來,水會不會灑出來?”統計學生的回答,有的學生表示會,有的表示不會,根據之前課文學習中的“不要光想,你動手做做看”的指導,教師與學生一起“動手做做看”,這樣的教學設計能夠大大提高語文教學的趣味性,而且在構建良好師生關系方面有著積極的意義。其次,在生生關系方面,主要是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加強學生之間的互相合作和交流,可以根據課文內容,設定任務主題讓學習小組探究,也可以進行角色扮演,開展課文話劇演出等,通過這些方式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助,優化課堂教學氛圍。需要特別指出的一點是,教師在其中一定要做好引導者的角色,并且要多用鼓勵的態度來對待學生的表現,避免因批評不當導致學生內心情感受到傷害,從而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三)做好課堂內容訓練
小學生在對客觀事物進行審美判斷時,會產生強烈的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愿望,教師要想實現小學語文寓教于樂,必須做好課堂內容訓練,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發展,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渠道對學生進行課堂訓練,讓學生更好地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并從中獲取學習語文知識的樂趣。
1.進行趣味性的課堂練習。新課標要求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做到精講精練,加強“講”和“練”的有效結合,對語文課堂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并在每節課中穿插10分鐘左右的課堂練習,使學生能在課堂練習的過程中理解重難點內容,鞏固課堂所學的語文知識。
2.合理安排課后訓練。合理安排課后訓練能夠深化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應用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后訓練,要做到形式多樣,注重對學生創新、實踐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
3.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語文素材。由于語文課堂教學受到課時、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這會影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語文素材,結合課文內容,觀察生活中的素材,并應用到日后的寫作訓練中。
三、總結
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強,但邏輯抽象思維較差,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和積累生活中的語文素材,并將其摘錄下來,開展多樣化的興趣小組,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使其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智慧。
參考文獻:
[1]李世婷.寓教于樂理念與小學語文教育問題探究[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22).
[2]王磊.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7(08).
[3]朱明旭.問則能“達”,“道”可以道——問答策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江蘇教育研究,2017(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