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文
【摘要】當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嘗試與推進,教學方式也在不斷更新,小學語文的教育也不例外。新課改打破了以往的以老師為中心的固有模式,將重心轉移到學生的身上,以學生的“學”為重心。閱讀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也就至關重要。閱讀就是要讓學生去朗讀,然而現在的語文教學中對于對于閱讀多以老師“讀”為主,忽略了學生“讀”的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呢?
【關鍵詞】小學語文 朗讀能力培養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9-0131-01
一、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重要性
1.小學生朗讀應該達到固定量
朗讀是把無聲的文字化為有聲的語言,把單純的視覺活動轉化為各種感覺的綜合活動,從而加強對書面語言的感知和理解,深入領會作者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通俗來說,就是讓學生把文章有感情的朗讀出來,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研究指出:“要使兒童學會有表情的,流利的,有理解的閱讀,使他做到讀的時候并沒有想到他是在讀,那么兒童必須在小學期間朗讀200小時以上,并小聲默讀2000小時以上?!比欢壳暗男W語文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閱讀不讀”的問題,即在學習課文時不讓學生讀,而是老師將課文“精講細講”把自己的理解、觀點告訴學生,學生沒有時間去自己朗讀文章,體會感情。以學習《少年閏土》為例,由于魯迅先生的文章比較難懂,為了達到講課效果,老師只得將文章分段講解給學生,這本是對的,但是這樣一來,就沒有讓魯迅作品和學生的思想感情真正交流,學生不能真正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2.朗讀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閱讀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賞和評價能力。朗讀作為一種閱讀方法,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閱讀感受力、理解力、欣賞力而且可以激活學生思維,引起聯想,培養語感、陶冶情操。小學階段是學生各項能力的形成階段,也是學生思維開始形成的階段,“思維決定未來”好的思維方式,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有著極大的幫助,另一方面,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是為將來的學習打基礎的階段。中文作為一種語言,同其他語言一樣需要良好的語感,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對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感也是大有幫助的。
二、如何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1.讀音正確,語調和諧
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首先必須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朗讀,并能夠讀“正確”,做到語音和語調的規范化。在語音方面要做到讀音正確、停頓恰當、音質自然,音量適中,在語調方面則要做到高低適度,強弱適中、快慢適宜。因此在學生朗讀前,教師應該先范讀一邊,帶領學生認識生字、理解生詞難詞的意思。確定學生讀準,讀對,這樣一方面可以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生字、生詞。
2.流暢、語音連貫
小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少,認識的生字詞少,理解能力弱,在朗讀文章時,經常會出現停頓、重復、漏讀、錯讀等現象。朗讀能力培養要求學生做到語音連貫,流暢,優美。因此,教師在范讀文章課文后也要督促學生熟讀課文,理解課文中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所表達的意思,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熟讀課文,達到流暢、連貫的程度。使得課堂的朗讀能力訓練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不是做無用功。
3.感情真摯、抑揚頓挫
朗讀技巧的訓練應該體現出真情實感,恰當的傳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對此,在課堂訓練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重視重音、停頓、語調、節奏等四個方面。因為句子中的重音往往是作者感情的表現,學生在閱讀時要對輕重音進行區分,著重突出強調重音。而“節奏”不單單只是生理上換氣的需要,而是為了做到節奏鮮明,一唱三嘆,讓文章具有“音律美”。這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充分的領略文章的感情、思想、大意,充分的表達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
三、結語
閱讀是語文課程中重要的學習內容。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學生在閱讀中占有主體地位,語文課堂教學應努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朗讀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而朗讀能力的培養不但能夠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而且能夠訓練學生語感,激發學生思維,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課題名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能力培養的有效性研究,立項號[2017]PLG5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