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
【摘要】以一道文言文注釋題說開去,分析一詞多義釋義的合理方法。結合語境分析“雖”是表示一種假設還是已成既定事實。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期中考試;人教版教材;《馬說》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在2017年4月舉行的淮北市五校聯考八年級期中考試時,有一道文言文注釋題引發了眾多語文老師的爭議。現整理如下,期與廣大同仁齊探討。
出現爭議的題目是《馬說》一文中“雖有千里之能”里“雖”字的注釋,試卷所提供的答案為“即使”。筆者執教的初中學校,語文教材使用的是人教社彩頁版,《馬說》是此版教材八年級下冊里的一篇文言文。答案一出,我們淮北市五校聯考群里的眾多語文教師,第一時間發表了對此題的不同見解。有部分老師認為“雖”在古代多表“即使”的含義,出題者意在考查孩子對于“雖”此含義的識記,不然“雖然”誰不會解釋呢?難度太低,必不是出題 者的用意所在。也有老師認為既然《教師教學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明確地將此句翻譯為“(所以)這樣的馬,雖有日行千里的能耐”,那“雖”理應解釋成“雖然”。
為此,筆者和辦公室的語文老師們交流探討,也專門請教了淮北市的語文教研員王娟老師。我們一致認為此處解釋為“雖然”更為合適。嚴謹起見,筆者又專門查閱了多種字典。因為考查的是“雖”字的古義,所以筆者重點查閱了古代漢語詞典。
《古代漢語詞典》(四川辭書出版社全新版):“①〈連〉即使;縱然。《子魚論戰》:‘雖及胡耇,獲則取之,何有于二毛?②〈連〉雖然。《垓下之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第5版):“①雖然;②即使;③通‘惟,僅、只。”《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2版):“①蟲名;②連詞;表示假設或讓步關系;③通‘唯,只。”《古代漢語字典》(商務印書館最新修訂版)里的注釋也同《古代漢語詞典》基本一致。
由此可見,古漢語字典中對“雖”的釋義,主要集中在“雖然” “即使”之意上,而對這兩個意思的表“讓步”的語義如何辨別,并無提及。
再看看“雖”字在現代漢語中的釋義情況。《新華字典》(商務印書館第11版):“雖,連詞,雖然,用在下半句,表示‘即使、縱然的意思,下半句多有‘可是‘但是相應。”《中華字典》雙色插圖本(商務印書館第1版):“①用在一個句子的上半句,表示讓步,相當于‘雖然,后半句往往用‘但是表示轉折;②表示假設的讓步,相當于‘即使。”《新華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最新修訂版):“連詞,相當于‘即使‘縱然,表示讓步或者假設……”
綜上所述,古往今來,“雖”字的含義多為表讓步的“雖然”,和表假設的“即使”。可不管是古漢語還是現代漢語詞典,均未給出能夠準確辨別語義的參考意見。
這道考題面對的是八年級的學生,他們進入初中以來,所接觸教材里的文言文中“雖”字的含義也基本為“即使”“雖然”這兩種。比如《三峽》里的“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和《雖有嘉肴》里的“雖有嘉肴”,以及《口技》里的“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這幾篇文言文的“雖”字都表示假設,皆為“即使”的意思。而《石壕吏》里的“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和《送東陽馬生序》里的“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則都是“雖然”的含義。記得在執教時,我和孩子們一起分析了“雖”字的意思在不同語境下的區別。
為了便于明白曉暢地講解,我當時列舉了兩個句子:①“雖然下雨了,我們還是要去操場上體育課。”②“即使下雨了,我們也要去操場上體育課。”學生當即就明白,第一句的語境是已經下雨了,下雨是既定的事實。而第二句下沒下雨,還不確定。有可能下,也有可能不下,只是表示一種假設。同一個字語境不同,注釋也就不同。所以,在整理“雖”的一詞多義時,學生也學會了根據語境來判斷“雖”是解釋成“雖然”合適,還是解釋成“即使”更好。
既然如此,筆者認為這個翻譯的關鍵,在于此句到底是已成既定事實,還是只表示一種假設。《馬說》一文,作者以千里馬自喻,抒發懷才不遇的憤懣不平。文中還有一處含“雖”字的句子:“故雖有名馬”,這一句中“雖”字便解釋為“即使”,因為在此處,馬是否是千里馬,并不確定,只是推測、假設。而后文中“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里的“是馬也”,意為“這樣的馬”,加上后面有“能夠日行千里”之意,且具有“才能和美好的素質”,即明確這樣的馬就是“千里馬”。而“千里馬”有“日行千里的能耐”是既定的事實,而非假設,所以筆者認為“雖”這里解釋為“雖然”更為合適。
重點字詞的釋義講授可以說是文言文教學里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不夸張地說,個別關鍵字詞的意思若差之毫厘,而全文翻譯很有可能謬以千里。筆者在執教過程中也著意深入淺出地把字詞在古代的各種用法講解透徹,讓孩子能有效識記,且觸類旁通地獨立解決其他字詞的注釋,逐漸具備獨立解決字詞注釋的能力。然而,字詞所在句子的不同語境,學生也不一定能在讀后及時準確把握,因此在釋義時容易把字詞的不同古義混淆。這也是我在日后教學中要重點學習、研究的教學點。
由這一題文言文注釋說開去,以上皆為個人之見,如有不當之處,望大方之家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