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義平
摘要:在當前的新課改教學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自身所肩負的社會責任,同時也在從實踐工作中,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小學階段的教師亦是如此,小學時期可謂是奠定學生學習基礎的重要階段,可以為學生日后的成長和發展提供相應的保障,值得一提的是,小學階段的品德與社會課程是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對此課程進行教學的環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觀念,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基于此,筆者主要針對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中的創新思維培養方式進行了相應的分析和探究,希望給有關人士以一定的借鑒和啟迪。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創新思維;培養方式
當前的教育環境下,素質教學逐步深入到實踐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文化知識水平,同時也可對其思維意識進行引導,起到開拓學生視野的效果,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尤其是在信息技術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的社會背景下,各類文化思維開始滲透到學生的頭腦中,這樣將會一定程度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而小學階段的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師也應當肩負起自身的責任,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摒棄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諸多不足,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體制的建設環節,起到活躍課程氛圍的效果,同時還可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提高教學有效性。
一、運用情境創設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實際的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環節,教師應當發揮自身的引導性作用,并作用于小學教學課堂之中,與其他階段的學生相比較,小學階段的學生個性特征中仍舊保持著較強的學習興趣,對任何事物都保持著超強的好奇心,但是,從學習方法層面進行分析,學生的學習定力相對薄弱。故此,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師,就需要制定切合實際的教學模式,不僅要重點強調理論知識的學習,還應當運用創新式的思維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達到最終的教學目標。如若教師仍舊運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將會無法滿足當前學生的學習需要,甚至會阻礙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那么,教師就應當運用新式的教學方法,比如,借助情境創設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具備靈活的思維,逐步達到最終的教學目標,并高效的完成教學任務[1]。
比如,教師在講解《共話友誼》這一課程內容時,教師首先應當將此章節內容滲透給學生,不可直接的進行理論交接,而是要將內容中的核心凸顯出來,即“友誼”,將兩個字寫在黑板之上,引導學生針對這一話題提出自身的見解和思考,同時引導學生運用自身的語言表達方式,通過舉例論證的方法,對“友誼”的理解加以闡述和分析,另外,學生在進行表達和闡述的過程中,教師還可通過播放《朋友》這一背景音樂的方式,營造更好的討論氛圍,這樣的教學氛圍下,學生將會充分感受到教學內容的主旨,同時對“友誼”這個概念加深了理解,潛在的影響學生形成正確的交友觀,教師在此環節也應給予精神上的支持,通過展示的方式,強化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認知力度和掌握力度,并通過正面的鼓勵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2]。
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小學階段的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并積極做好引導,不僅要在教學中將重點和要點知識滲透給教師,同時還需意識到課堂教學中的局限性問題,任意一門課程都是在實踐生活中所總結的精髓,而品德與社會這一課程教學同樣如此,實際的教學環節,教師應當結合以往教學中的經驗,總結教學規律,參照最終的教學目標,將品德與社會課程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生活相融合,真正做到將理論作用于實踐,從實際生活中,做好學生的指導,培養學生具備多元化的情感體驗,在此環節,逐步將創新式的思維理念滲透到學生的思維模式中,調動學生的創新意識,將其作為輔助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3]。
例如,在講解《社區是我們的大家庭》這一課程時,教師可安排學生在課下之時,對自身所在社區進行實地調查,可自行設定主題,充分體現出學生的創新能力,可將自主權交到學生的手中,像學生可于家長進行充分溝通,家長作為協作者,對社區之內的老年人文娛情況進行總結和分析,在此過程中,學生還可體會社區內基礎設施所帶來的快樂,充分感悟這些基礎設施給人們日常生活所帶來的便捷性,從而也會逐步養成熱愛公共設施的習慣,自覺的參與到社區文化活動之中,而后可從自我做起,愛護這些基礎設施,逐步養成熱愛生活的個性,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另外,在此活動開展之時,學生也會感悟創新思維對于自我發展的重要性,學會在活動中總結理論知識,并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生活中,提高自身的學習有效性,切實強化自我的創新意識,最終也為日后自身的成長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前的新課改教學背景下,小學階段的教師開始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積極總結和歸納科學的、高效的教學模式,并基于學生的成長規律和發展需要,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小學品德與社會的課程教學環節,教師應當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轉變教學理念,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更新,提高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黃文平.德育在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課教學中的創新運用探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12(42):42.
[2]王曉東.德育在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課教學中的創新運用[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5,24(8):71-72.
[3]孫彩平.小學德育教材中兒童德育境遇的轉變及其倫理困境[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55(3):162-1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