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超



摘 要:高職高專層次的美術教育專業為培養基礎美術教育師資提供保障,為了適應新時期基礎美術教育的發展,高職高專層次的美術教育專業建設要不斷改革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完善美術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實習實訓內容、考核方式和評價標準;加強課程與教學資源建設,更新完善專業教學內容,優化專業課程設置,形成具有特色的美術教育專業核心課程群。
關鍵詞:美術教育;課程資源;教學方法
高職高專層次的美術教育專業為培養基礎美術教育師資提供保障,為了適應新時期基礎美術教育的發展,高職高專層次的美術教育專業建設要不斷改革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完善美術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實習實訓內容、考核方式和評價標準。根據現行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情況,結合小學教師教育課程標準、教師專業標準和教師資格證考試標準考試要求及社會對美術教育專業能力的需求,及時修訂與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具體的建設方案如下:
一、課程建設與教學資源建設
高職高專層次的美術教育專業在進行課程建設和教學資源建設要以就業為導向,建立公共課程、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三大模塊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緊扣就業崗位所需的資格證書考核與崗位能力要求,掌握就業崗位本學科所必須的專業能力,培養合格的小學美術教師。統籌安排,分批建設各門專業課程;實行課程負責人制,動態完善課程大綱(標準);重視選修模塊課程建設。為了解決高職高專層次美術教育專業師資水平問題,聘請知名專家教授指導專業課程建設,聘請基礎美術教育一線的優秀教師、教研人員擔任專業課程兼職教師或實踐指導教師,共同建設專業課程。
教材與教學資源建設是美術教育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教材的優劣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美術教育專業各門課程教材的選擇建立在對學生能力水平的調研基礎上,根據本專業學生的實際水平、接受能力以及就業的實際情況,除選擇規劃教材或教育部推薦的優秀教材外,還針對高職高專層次美術教育專業就業方向,開發適合本專業實際情況的校本教材,突出教材實效性。
二、根據崗位能力整合課程
高職高專層次美術教育專業就業主要面向小學美術教師崗位以及美術類的培訓機構教師崗位。在進行課程設置的時候,需要經過廣泛的社會調研,認真學習《小學教師專業標準》《小學美術教師資格考試標準》《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總結對應的職業崗位能力要求,設置相應的課程。根據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規格,美術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由公共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和實踐課程模塊三大類構成。專業課程又分為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將美術學科技能整合再分解,提煉面向職業崗位的核心能力:繪畫、手工、設計,開發美術教育專業核心課程體系。
三、教學方法改革
專業課程內容整合融通,教學內容刪繁就簡,實現課程內容模塊化、實用化,增強教學活動與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及文化傳承的共生關系。注重教學過程的開放性和職業指向性,實行做學合一。積極運用適合現代職業教育特點和美術教育專業學習特點的情境體驗、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過程導向、案例評析、設計操作、自主合作、現場教學等方法。
分類探索并推進各門專業課程考試(考查)方式的改革,注重學生專業能力的評價,注重形成性評價,以科學合理的評價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依托項目對學生專業從教能力考核和畢業設計進行改革創新,更多體現美術教育專業特色,有助于未來職業發展的需要。
四、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美術教育專業的特色,為了保證本專業的實踐教學實訓場地,繼續增加專業實訓室,為美術教育專業實訓提供保障。完善和更新美術教育專業功能室的設備資源,以保障專業課程的實訓項目都能得到有效實現。強化美術教育實訓室管理,根據學生自主學習的實際需要,合理分配時間,最大限度發揮美術教育專業實訓室的使用效率。
依托校內專業實訓室和校外實習基地,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編制美術教育專業實踐課程教學大綱(標準),開發實踐課程指導用書。合理確定各門專業課程的實訓比例和項目,優化實訓設計;完善教育見實習環節的安排,實現任務具體化、內容模塊化、管理全程化、記錄檔案化。
五、教學管理
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周密,結合美術教育專業常規教學管理,通過教學督導、同行評議、學生評教、小學一線美術教師意見征集以及對畢業生質量的追蹤調查等形式,全程監控美術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完善以師德師風、教風學風、工作業績為主要考核內容的考核制度,形成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
注重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進一步完善現有測評標準。基于《小學教師專業標準》《小學美術教師資格考試標準》《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建立學生職業素養評估機制,特別是美術教育專業核心從教能力的測評。
建立健全包括專業實訓室使用制度在內的各項管理制度,教師教學業務自評、互評、學生評價相結合的教師考核制度。嚴格執行美術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加強教學常規監控。通過教學檢查、聽課評課、教學督導、學生評教監控教學質量。廣泛吸納校內外相關專業人員參與人才質量評估,探索獨立第三方評估機制,建立動態靈活的人才培養質量反饋機制。
綜合以上高職高專層次美術教育專業建設內容,進一步深化教學研究、更新教學觀念,突出美術學科的特點,注重因材施教、以生為本,促進教學方式的改革,形成一批具有美術教育專業特色的教學改革成果;更新教學管理理念,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建立一整套與美術教育專業相適應的管理制度和評價體系。針對就業崗位所需的資格證書考核與崗位能力要求,掌握就業崗位本學科所必須的專業能力,建設合格的小學美術教師的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龔宇.“傳統文化回歸”與現代基礎美術教育研究[D].蘇州大學,2008.
[2]譚治國.美術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與培養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
[3]李勇.構建專業藝術院校美術教育專業的思考[J].美術研究,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