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梅
【摘 要】對于小學生來說,小學語文具有不可比擬的重要作用,學習語文知識能夠增長小學生的見識,讓小學生在認字的基礎上提升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還能從中學會做人的道理。閱讀能力實際上就是指人們對文字或者語言的認知及理解能力,閱讀能夠讓小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還能提升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助于小學生培養良好的人格。
【關鍵詞】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模式
一、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中存在的問題
1.沒有得到師生足夠的重視和關注
在以往教學方式的影響下,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沒有得到師生足夠的重視和關注,語文教師沒有盡到自己的職責引導學生積極閱讀,知識單純的教給學生認識生字、詞語,用僵化的思維模式來教學,忽視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這種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不僅損害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打擊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還讓他們對語文的學習形成厭倦心理,從而更不愿意去閱讀,閱讀能力也就停滯不前。
2.小學生的閱讀范圍較窄
要想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應該引導小學生閱讀一些課外讀物,拓展自己的視野,增長自己的見識。但是在當前的教學模式下,不少語文教師過度重視課本知識的學習,并且片面的認為小學生的年齡還太小,閱讀課外的一些名著散文完全沒有必要,對課外的知識過于關注反而會分散學生對于科內學習的注意力,因此不鼓勵學生進行課外知識的學習?;谶@方面的原因,教師僅僅是依靠課本來開展教學活動,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不足,閱讀興趣不高,閱讀水平較低,缺乏學習語文的主動性。
3.閱讀方式過于單一
語文教師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方式過于單一,大多是通過提問的方式指導閱讀,或者以某一道閱讀題為例進行分析,讓小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對某個詞語的認識,聯系實際談談你對整篇文章的認識等。許多老師針對閱讀題這種題型,總結出了具體的解題步驟和答題模式,閱讀題命題人的答案也往往是根據這種固定的模式來設置的。學生們在這種僵化的答題模式下形成了思維定式,閱讀題得到了很高的分數,從而學生自認為自己的閱讀水平很高,對閱讀的重視降低。
二、探尋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模式
1.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只有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才能實現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我們應該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培養閱讀興趣,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保證在長時間內參與閱讀訓練。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一,講故事。小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少,還沒有形成完整的認知體系。在進行授課時,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進行課程引入,誘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深入淺出的故事中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第二,設置情境。小學生理性思維能力相對較差,主要靠感性思維思考問題。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設置教學情境,感染學生,或者采用多媒體課件,通過播放視頻、音頻、圖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給小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氛圍
語文教師應該給小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這樣才能充分挖掘小學生的閱讀潛能。例如,教師可以提前收集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課外讀物或者報紙、雜志供學生閱讀,并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見解和認識。最重要的是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3.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對于小學生來說,課外閱讀能夠拓展和補充語文知識,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應該鼓勵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這樣才能不斷增長小學生的見識,不要讓學生的思想僅僅停留在課本。課外閱讀對于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有積極的影響。教師自身也應該進行廣泛的閱讀,不斷學習,增長見識,然后從自己閱讀的書目中,篩選出一些適合小學生心理特點的、有積極影響的書籍。
4.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小學生的自主閱讀觀念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語文教師主要結合課本上的相關知識制定一個閱讀流程,一般情況下都是按照介紹作者的個人簡介——介紹閱讀內容的歷史背景——給課文劃分閱讀層次——掌握文章內容的中心思想這樣的流程落實閱讀。學生也是根據這一固定的模式進行語文學習。在這種模式下,學生沒有充分理解文章的內容,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沒有得到加強。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多多補充一些課外知識,鼓勵學生多去閱讀,廣泛涉獵,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思考,形成自己獨立的思想,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能力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影響著一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日后的溝通能力。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重視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把它提到工作日程上來,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課堂閱讀氛圍,積極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隨著新課標的教育體系改革,教師應該積極適應時代的發展,不斷促進教學模式的優化升級,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云峰.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培養[J].課外語文,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