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雙成
【摘 要】當前,我國廣大的語文教師有一項十分重要的教學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本文通過深入了解和研究,以及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系統全面地闡述了閱讀能力對于中學生的重要意義以及如何培養。
【關鍵詞】語文;閱讀能力;閱讀習慣;培養
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使學生閱讀能力得以提高是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在這個過程中,語文老師要格外重視對學生情感的培養,促進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教會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使用各種閱讀方法,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和精神世界,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并培養出高尚的情操和生活趣味。因此,只有幫助學生培養好的閱讀能力,才能實現閱讀教學的總目標。
一、良好的閱讀能力受益終生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备郀柣舱f:“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在人的一生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對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具有極重要的促進意義。曾經有一家媒體對這方面做過專業的調查,調查對象有優秀的少年,也有在各個領域取得很大成就的成功人士,最后發現,這些人在談到自己的日常生活時,無一不肯定讀書在他們成功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由此,閱讀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二、制約農村初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提高的因素
1.家庭經濟條件
雖然近些年來我國總體的經濟水平在飛速的發展,農村經濟也有很大的提升,但是整體來說,和城鎮仍有較大的距離,還有很多經濟困難的家庭,沒有足夠的資金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甚至供孩子上學的費用也拿不出來,更不用說給孩子買課外讀物,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這個因素使得農村中學生的閱讀活動受到極大的阻礙。
2.學校教育資源
在我國大部分的農村學校,不用說種類齊全的圖書館,基本上連小規模的圖書室也不具備,學校的教育資金投入不足,教育資源嚴重短缺,同時由于農村艱苦的生活環境,工作條件也比城鎮差得很遠,很少有老師愿意扎根農村任教,使得學校的師資力量十分薄弱,這些對于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都有著極大的影響。
三、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
1.提倡學生“靜養式閱讀”,使學生愛讀書
歌德說:“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這句話也十分適用?!办o養式閱讀”應該作為課外閱讀最主要的方式。首先,是不為了應付考試而進行的閱讀活動。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是最基本的,因此老師在教育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使學生能夠從閱讀中獲得滿足和快樂,當然也不能忘了最終的目的,在把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出來后,就要開始講求一些閱讀的方法,避免盲目閱讀。第一,窮追猛打法。當老師帶領著學生將一篇課文學完后,趁著剛學完一篇課文,學生學習的熱情還沒有消退,是乘勝追擊的最佳時機,這時候就可以結合課文的主題內容給學生推薦一些風格比較接近的文章,然后在學生閱讀完后引導學生談談這兩篇文章之間相同點是什么,又有哪些地方是不同的,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比如在學習完朱自清的《背影》后,就可以推薦一些同類型的描寫親情的文章,比如高爾基的《母親》,或者也可以推薦另外一些朱自清的文章,如《荷塘月色》《綠》等等。第二,創新課本法。在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最忌諱老師照搬課本上的知識內容,對學生進行強行灌輸,這樣會導致學生產生厭煩、倦怠的心理,因此語文老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開展一些小活動,比如可以鼓勵學生將本節課所學習的課文進行拓展,編寫后續小故事等,或者舉行一些小比賽,比如朗讀比賽等等,使得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課堂氣氛更加生動活躍,把閱讀變成了一項充滿趣味的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在學習完《石壕吏》后,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將課本中酷吏和老婦之間的對話加以改編,然后選幾個同學上講臺給大家分角表演,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記憶,鞏固對知識的學習和理解,也能夠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對古文的學習興趣。第三,適時贊美法。在平時的學習活動中,老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發現學生各自的優點,時常贊美學生,比如一些同學作文寫得很好,各種修辭手法運用得得心應手,語句也很優美,老師應該極力表揚,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也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2.重視閱讀指導,使學生會讀書
葉圣陶曾經說過:“教育歸根到底是培養習慣。對于語文閱讀而言,也是如此?!比绻验喿x比喻成一棵樹,那么興趣便是這棵樹的根,如果想這棵樹能夠長得更大更好,就需要源源不斷的養分供給,換算回來,系統科學的閱讀方法,良好的閱讀習慣就是這養分。①引導學生在讀書過程中養成做筆記的好習慣。荀子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所以,在實際教學的教學活動中,老師也要善于引導學生做讀書筆記。剛開始的時候就以摘抄優美詞句作為基礎,為日后的寫作積累素材;摘抄一段時間后就要自己寫了,可以寫讀后感,可以仿照讀的內容寫一篇類似的文章,也可以在文章空白處標注一些讀書當時內心的感想??偠灾瑘猿址钚小安粍庸P墨不讀書”這句至理名言。②指導學生使用合適的讀書方法。對于不同體裁的文章,閱讀方式也是不同的,對于剛開始讀書的學生,只需要了解最基本的精讀、略讀、瀏覽這三種讀法。培根的《論讀書》里面對于此有過詳細的講解,不懂的地方可以進行參照。
3.開展各項活動,使學生讀好書
(1)講。老師可以帶領班級學生組織一個每天都要進行的聽說訓練,可以放在早讀或者早上第一節課上課之前,時間不用太長,5~10分鐘就夠,鼓勵學生輪流到講臺上給同學介紹今天都讀了什么書,書里面有哪些內容十分打動自己,以及里面寫的十分優美的句子,或者說說今天看了什么新聞,新聞里報道了什么重要的大事,甚至講個故事都行,談談從這個故事中獲得的啟發,使得讀書成為一件有趣的事情,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這樣既能為一部分喜歡讀書的學生提供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鼓勵他們將讀書這個好習慣堅持下去,也能促進另外一部分不喜歡讀書的學生,取得兩全其美的效果。
(2)賽。老師可以將課余的各種零碎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可以舉行一些讀書知識比賽等小活動,使學生能夠通過讀書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讀書中感受到快樂,從而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
(3)展。①剪貼展覽。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老師可以指導學生在遇到喜歡的內容時將這些材料減下來,制作一個專門收集這些材料的本子,然后按照不用的類型貼在本子上,報紙、雜志都可以,為日后的作文積累寫作素材。然后老師每月可以組織一次評展活動,把收集材料多的內容好的同學的本子展示出來,激勵學生將這個好習慣堅持下去。②摘抄展覽。不同于剪貼展覽,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所遇到的精美的詞匯,有意義的句子,或者名人名言等集中摘抄到一個本子上,然后定期在同學之間互相交換,鼓勵學生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幫助學生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使得學生將來能夠更加順利的適應社會是閱讀教學最主要的目的。只有通過反復多次的歷練和積累,才能養成一種能力。因此,中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格外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加強閱讀教育的力度,并鼓勵學生將通過閱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這些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有極大的裨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