鄲春秀
【摘 要】計算能力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它的準確性不僅影響和制約數學學習的進程與質量,也影響和制約其他學科的學習。因此,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今后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教師應高度重視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那到底如何能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呢?關鍵在于從低年級學生抓起,堅持長期、認真、嚴格的訓練。
【關鍵詞】計算;低年級;興趣;習慣;練習;多樣化
計算是小學數學教材中的重點,貫穿于整個數學學科,是學好數學的基礎。計算能力包括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它將直接影響學生今后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效果。計算是小學數學教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以后學習的興趣和質量。應從培養興趣、理解算理、強化“三算”、培養習慣、有效訓練等這幾個方面著手,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多年來,我一直從事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教學,學生在進行計算時,經常會出現如下問題:粗心大意,指鹿為馬;態度不端,求快易錯;習慣不良,數字搬家;算理模糊,張冠李戴;順序不明,隨意計算;口訣不清,胡編濫造;口算不強,基礎較差;思維定勢,負面干擾等等。針對這些現狀,如何來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強化訓練。
一、培養興趣,讓學生喜歡數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完成好一項任務的關鍵。老師應該用自己的智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一)運用電教媒體增趣
利用多媒體的聲、光、色、影俱全的功能,將靜止的算式設計成色彩明快、形象活潑、動作有趣、聲音優美的動畫,運用于我們的課堂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愿學樂學。
(二)組織游戲競賽提趣
在讓學生完成枯燥的計算題時,可以取個富有情趣的活動名稱,如熱身運動、分批淘汰賽、計算大王擂臺賽、計算能力過級測試、擺撲克,算24點、擲色子,中大獎,把枯燥無味的計算融入生活,讓學生在有趣的游戲中增強計算能力。
(三)給予肯定鼓勵激趣
學生能力之間存在差異,計算速度和正確率也會不一樣,作為老師要善于摸清學生的底子,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多鼓勵,給每個學生制定通過努力后能達到的不同目標,還可以給他們安排競爭對手,讓他們在挑戰中進步,在挑戰中成長。
二、理解算理,讓學生感悟數學“韻味”
在計算教學時,有的老師認為:只要學生能背誦計算法則,計算就不成問題,這種做法是把成人的思維強加給低年級學生,是違背教育規律的。在計算教學時,教師要因材施教,循序漸進,教學方法要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應更關注學生對算理的理解。讓他們在教學中感悟算理;在直觀演示中理解算理,在探究活動中深化算理。計算不能僅僅停留在對算理的理解,而應當將算理與算法和諧統一。算理是算法賴以成立的數學原理,因此,在計算教學中,讓學生充分體驗由直觀算理到抽象算法的過渡和演變過程,從而達到對算理的深層理解和對算法的切實把握。
三、強化“三算”,提升學生數學能力
強化口算。口算是計算的基礎,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持之以恒堅持訓練,使學生形成熟練的口算技能技巧,達到正確、迅速、靈活的口算目的。具體做好“趣”“實”“活”“記”四個字。趣,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集中,老師常變換方式來吸引學生,在趣上面下功夫。設計趣味性強的場景,把口算題融入場景中,讓學生挑戰。如送小狗過河,運南瓜等。實,首先是要講透算理,學生喜歡口算,主要是口算題比較簡單,計算起來又快又不費力。但是往往很多學生錯得較多,原因是他們在口算結果后,不會用算理來檢查,所以老師在教口算時,一定要講透算理。然后是口算達標,20以內加減法讓一年級學生能脫口而出,100以內加減法讓二年級學生做到看題得答案,熟練表內乘法。活,在口算的形式上要靈活多樣。如視算與聽算相結合、多種形式變換練、新舊知識對比練、單一與混合經常練。記,對于一些特殊的知識點,一定要牢記,如“0”在加、減、乘、除法中的計算。
加強筆算。筆算是在口算的基礎上形成的,具體做法是:讓學生掌握算理,熟悉算法,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妙用變式,提升筆算技能,在批改作業時,為了檢查學生筆算情況,不忙于打“√”判“×”,而是認真“掃描”后,把錯的退回去,讓學生獨立檢查,反思。那些沒有認真自查反思的學生,經過多次“教訓”后,覺得與其多次退回,不如一次認真做好;利用晨讀,出一些筆算式子,可以讓學生自己讀筆算過程,也可以由優生帶讀。只要學生熟練掌握了筆算算理,今后所學的多位數的加、減、乘、除法的計算就會迎刃而解。
發展估算。低年級學生的生活閱歷不多,在教學中,應根據他們的知識水平,思考角度,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如化整估算法、數位估算法、四舍五入法、聯系實際進行估算,讓他們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形成較熟練的估算技能,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檢驗計算是否正確。讓他們體會到所學的知識是相互聯系的,不是枯燥、刻板的東西,而是有趣、富有生機,同時也是有用的數學,從而激發出自主學習的興趣。
四、培養習慣,讓數學學習成為自覺
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要從一點一滴做起。首先,要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要求學生讀題時必須仔細,一字一句地多讀幾遍,直到完全讀懂、讀透。如在計算混合運算時,一定要一看二標三想。先看數字與符號,然后標出計算的順序,再想計算過程。其次,仔細演算的習慣。在計算時,運用口訣,一步一步認真進行計算,一定要仔細準確,檢驗到位。計算完成再認真檢查、驗算,不能只用眼睛瀏覽,要動筆算算。最后,細心核對的習慣。抄好的題目要與原題核對,豎式上的數字、符號要與橫式上的核對,橫式上的結果要與豎式的結果核對,這樣才能提高計算準確率。
五、有效訓練,強化學生計算能力
為了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常規訓練。
(一)眼力要經常練
數學都是與數字打交道,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數字不是很敏感。為了培養學生對數字的敏銳性,采用訓練眼力。先出示二、三位數,讓學生看一眼,就能看準、說對。慢慢地再增加位數,加快速度,練到一定程度,可以增加到七到八位數,經常這樣訓練,學生對數字一定會很敏感。
(二)計算課前常常練
每節課抽出2~3分鐘進行口算或筆算練習,開始讓學生讀題說想的過程,慢慢過渡到讀題得答案,最后到看題得答案。
(三)先慢后快循序練
統一內容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開始時間稍長一點,然后逐漸縮短。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計算速度一定會大大提高。
(四)多種類型綜合練
把加、減、乘、除法,混合運算,揉在一起,讓學生練習,這樣能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五)常出錯的反復練
穿插一些學生常出錯、易混淆的練習題,進行聽算和看算訓練,讓學生自己找出原因,進行反思,通過多次練習,加深印象。
俗話說,“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我們都知道,要想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老師在培養興趣,感悟數理,強化“三算”,習慣養成等諸多方面做細致而扎實的教學互動,讓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求知過渡,實現教與學的雙贏。
參考文獻:
[1]楊柳梅.培養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幾點做法[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04)
[2]周琴.芻議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J].吉林教育,201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