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素芬+劉舸+郭璐璐+馬少杰
摘要: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各地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進入“十三五”時期,職業教育面臨著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任務。作為與經濟建設最為緊密、最為直接的職業技術教育,其作用不言自明,而推動職業教育科學發展,一個核心要素就是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其實質是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文章結合作者自身實踐,從實踐模式、實踐內容、實踐作用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分析,以期為高職教師企業社會實踐鍛煉的具體實施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高職教育;環境保護;企業社會實踐
1 前言
職業教育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領域。伴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創新驅動、脫貧攻堅等一系列國家重大戰略的提出和實施,迫切需要培養數以千萬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為發展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新興產業提供人力資源支撐[1]。職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過硬的師資,師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和辦學水平。然在高校教育精英化的背景下,高職院校的師資很難引入和發展一支適合高職教育的高水平教師隊伍[2]。特別是在高職院校數量急劇增加的情形下,高校通過招聘大批綜合性大學的應屆畢業生解決師資問題[3],這些教師既沒有受過系統的教學理論,基本功不扎實,缺乏專業實踐能力,教學實踐指導能力不足,在應用技能方面短板現象嚴重[4],都可能導致教學效果不佳[5]。讓缺乏企事業單位工作經歷的青年教師進行專業實踐鍛煉是改善教師隊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提高實踐育人能力,適應高職院校辦學定位對教師隊伍的總體要求的有效途徑。
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學院),隸屬于廣東省環境保護廳,以培養環保、節能、低碳及相關專業高技能型人才為主的高職院校。學院同時下設環境科學系(以下簡稱環科系)和環境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環科所),在學校政策的支持下,環科系教學團隊與環科所保持著教學、科研、對外服務、學生頂崗實習等方面的密切合作。以筆者自身實踐為基礎,本文結合專業特點和實踐模式,總結了企業實踐鍛煉對青年教師的提升作用,同時就企業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析。
2供職院校企業實踐的模式與要求
高職院校根據自身發展情況,對青年教師的實踐期限和范圍作了明確規定。筆者所在學院專門出臺了相關辦法,具體要求“所有專任教師(尤其是沒有企業、服務一線或科研院所社會實踐經歷的專任教師)”須根據實際情況參加實踐鍛煉。依據專業特點,可選擇到企業、科研院所或社會服務機構掛職或頂崗實習、從事課題研究、提供業務咨詢、業務培訓等技術服務。時間方面要求教師參加社會實踐鍛煉2年內累計時間不少于3個月,可利用假期和課余時間。
3筆者參與企業實踐的模式與內容
筆者所在環科系與環科所簽訂教師專業實踐協議,結合環科所的科研項目、對外服務的性質和需求,同時按照師資發展規劃、專業建設和教師專業特長,制定實踐計劃,分批次派遣教師進入企業鍛煉。以環境規劃與管理專業教研室為例,專任教師通過利用課余時間和寒暑假期間進行實踐鍛煉,保證了教師能全過程地參與到項目的各項環節中,避免了走過場,同時也保證了正常教學秩序。筆者通過實踐鍛煉,主持地市環保局環境規劃、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等項目的實踐經歷,在實踐鍛煉中主要獲取了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3.1掌握了行業發展新動向和熱點
生態保護工作是環境保護行業發展的新熱點之一。生態保護紅線是保障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其劃定工作涉及國家和區域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同時與環境準入、人口與企業退出機制、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生態補償等密切相關,因此,劃定過程除去落圖技術處理,還需開展必要的實地踏勘,明確生態保護紅線地塊分布范圍,核定邊界,使紅線最終落地,并需與國家和地方的各種規劃相銜接,與當地的實際生態需求相吻合,真正實現空間精準管控[6]。因此,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和實施工作是一項龐雜的系統工程,同時紅線管理也是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
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是環境保護的短板理解更為深刻。在廣大農村,仍有部分群眾飲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因畜禽養殖、農藥化肥等使用引起的面源污染,以由于生產方式的集約化和工業化、人口分布的城鎮化以及經濟體制的市場化為重要舉措的新農村建設也帶來一些新的環境問題亟待解決。廣東省農村環境保護工作處于南方各省的“洼地”,農村環境保護問題復雜繁蕪,不僅缺乏資金、技術,更重要的是缺乏具有專業素養的基層環保類人才,深入研究這類人才所需具備的技能能夠對優化環保類基層管理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實踐依據。
3.2掌握了項目組織管理和實施全過程
利用自身專業優勢和理論基礎,指導和推進項目順利開展。深刻領會了建立項目技術單位和業主單位共同參與,責、權明確的項目組織管理形式。嚴格按照項目的總體要求,落實項目各項任務,提供項目實施的配套條件和人員投入;接受相關部門的管理和監督,按要求分階段匯總、報告項目執行情況,及時報告和協調項目執行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構建項目職責分明、運行高效的管理協調組織體系。通過建立有效的協商機制、質量控制和技術把控等制度,確保項目按計劃順利實施。定期召開項目協商會議,確定項目的總體規劃、技術方案;對項目實施中出現的重大問題,由項目組織單位進行協調,在征求專家組意見的基礎上,及時組織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并督促相關專題人員糾正、改進。
3.3 熟悉了企業的業務管理和人員管理模式
通過參與項目,與業務人員溝通,熟悉了環科所的各項規章制度和基本業務工作,以及崗位分工和職責、管理考評制度、用人標準等。環科所與教學單位有著很大的區別,與具有公益特性的教學系部在管理、業務范圍、崗位設置以及考評和用人上有明顯不同。環科所建立了目標成本管理體系,目標明確、落實到位、責任到人,建立以業績導向的獎勵機制,人員薪酬的確定與市場價位接軌,薪酬付給結合項目特點、經費預算、成本的基礎上,與崗位價值、貢獻關聯性較大。因此,不會存在人員閑置,吃大鍋飯,而這些要求在教學系部比較淡薄,只有在企業實踐過程中才能深刻領會和實現。endprint
4筆者參加實踐得到的提升
4.1“理論與實踐”互動的教學理念得到了增強
本科教育階段,通常以培養科學研究能力、創新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為目標,不計較成本和時間,而高職教育以培養技能(操作能力、制作能力)為目標,在人才規格、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模式、發展道路等方面都與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截然不同[7],因此,適用于本科教育的方式方法明顯不適合高職的人才培養方式。通過在環科所的專業實踐鍛煉,深刻領會到研究型、應用型和技能型所需的知識和能力的不同,理論知識如何更好的運用于項目或者工作實踐,成本和效率以及質量是企業最為關注的,對于員工理論知識的把握要求相對較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進一步端正教學態度,多鼓勵學生樹立動手意識和自覺意識,明確基礎知識、基本理論是為實現實踐技能的培養,強調實驗類、實踐型課程和技能培養的重要性。
4.2促進人才培養方案不斷優化
結合企業的生產實際和用人標準,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改進教學方法,切實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是基于行業需求進行編纂,而教師對專業和行業的認知能力直接決定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通過專業實踐,充分分析國家、區域相關環境管理政策的轉變,結合環境規劃與管理專業剖析中的方向調整,將由環境監理方向逐步轉向環境規劃與管理實踐過程中需要的技能方向如專業制圖和基層環保人員業務能力方向。充分利用專業實踐中的真實案例,通過調整專業方向、優化課程結構,將這些案例引入實踐教學課堂,模擬整個項目的實際完成過程,讓學校教育更好地與企業、社會和市場需求接軌。
4.3明確了學生職業規劃的重要性
當前,除了少數學生畢業后有繼續深造的機會,大部分學生畢業后即進入到一線生產崗位,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盡早加強學生的職業規劃顯得尤為重要。以環境規劃與管理專業為例,三年中,學生必須在修滿基礎實驗的同時,必須獲得如計算機輔助設計繪圖員的執業資格證書,即雙證書制。此外,設置畢業綜合實踐課程(即專業頂崗實習),提高實踐能力、打下專業和職業烙印,使學生找到自己的特點、興趣,明確自身優勢,盡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教師通過專業實踐,更能深刻地體會到實踐過程的必要性以及與企業的關聯性,同時具備了雙能型的教學理念和方式,更加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企業文化熏陶、幫助學生確立職業規劃,畢業后即能很快適應企業,減少盲目性[8]。
4.4強調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中共十八大報告首次將“立德樹人”確定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這是對“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更進一步明確了今后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目標。受經濟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當今大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精神,缺乏職業素養。要以德育為先導,實施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教育,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精神、堅韌不拔的信念、誠實守信的品格,掌握從事職業活動所需的行為規范;要以能力為本位,讓學生掌握從事職業活動所需的專門技能和專業知識,學到真本領,要對安排的任務嚴格完成,培養較強的負責任精神;以職業需求為標準,把職業資格標準融入教學計劃、課程、教材以及教學的各個環節。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學生的技術保密性要求。企業、研究所在技術保密性方面要求較高,不能隨意將實驗參數和實驗結果帶出大門,也不能隨意拷貝、傳送,這一點是學校教育所欠缺的。學校教育以教書育人為主,具有公開性;而科研院所、企業以研發和生產為主,具有排他性和獨占性,必須加強對學生的保密性教育。
5結論與展望
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今天,提高產教融合程度,提升高水平教師隊伍的建設,特別是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核心力量和關鍵。青年教師通過各種專業實踐形式,能彌補企業研發和生產方面的知識空缺,指導課程改革和專業發展的方向,加深對建設高水平高職院校的思想認識,從而促進教學水平和知識的進步和更新。
教師參加企業實踐鍛煉需要企業、教師和學校三方共同努力,實現多贏。目前而言,學校需要與企業共同制定完善合理的教師實踐鍛煉的管理考核機制,制定包括同時利于教師和企業的激勵機制以及學校、企業雙贏的機制,激發企業與學校合作的熱情和教師參與實踐鍛煉的主動性,避免實踐鍛煉走過場,實效性差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朱之文副部長在中國職業教育現代化論壇暨第二屆全國職業教育科研院所聯席會議上的講話,2016年5月30日
[2]高倩,花日茂.高校實驗儀器設備管理模式的思考[J].安徽農業科學,2015 (03):391-392
[3]宋雪晶.提高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師實踐能力的思考[J].廣東化工,2013, 40(11) :210-211
[4]惠曉麗,吉莉,徐鵬,等.高等工科院校青年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問題研究 [J].教育科學,2010,26(6):65-68
[5]文桂林,王鳳武,劉道富,朱其勇,陳永紅,魏亦軍,田冬.產教融合下青年教師專業實踐模式與效能研究[J].廣州化工,2016,44(15):249-251
[6]高吉喜.探索我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與監管[J].生物多樣性,2015, 23 (6): 705-707
[7]鄢景森,徐惠娟,李雙奇.應用型本科和高職教育教學的區別與聯系研究[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3,15(1):84- 86
[8]文桂林,王鳳武,劉道富,朱其勇,陳永紅,魏亦軍,田冬.產教融合下青年教師專業實踐模式與效能研究[J]. 廣州化工,2016,44(15):249-2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