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直國
摘 要:縱觀近年來高考生物科目的命題趨勢,考題形式越來越系統而多樣化、應用而復合化,對考生的知識歸納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同時高中生物知識結構,基本是由點到線,由線及面再成體的形式。因此,在當前新課程背景下的高考生物復習過程中,教師應該重點培養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打磨綜合能力,這樣才能提高復習價值。
關鍵詞:高考;高中生物;綜合能力;知識體系
近幾年高考生物科目命題趨勢越來越注重系統地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對三年學習的生物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總結,提煉出最合理的答案。廣大教師習慣在高考前費盡心思地針對近年考點進行預測性的復習指導,其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學生自身知識體系不完備永遠也跟不上變化的系統性命題節奏,正如韓國棋手一句經驗之談“多出妙手不如減少失誤”,與其希望學生突破考題陷阱,不如以整合的知識體系儲備穩定應對考題變化。
一、主題確定,點控理論
復習過程的第一要務,是明確理論主題,可以章節課題為基準,然后找出主題范圍內聯系的零散知識點,尤其注意避免遺漏,根據知識點影射范圍大小劃分級別。
二、點串成線,梳理串活
在之前的知識點遍布復習中,學生基本形成了模糊的概念認識,因此要引導學生將零散的串聯成相對清晰的知識鏈,根據不同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予以梳理整合,使學生盤活基本知識理論。知識鏈構成應分為主線和支線兩種形式,主線結構以1級知識點為主,內容較少但可延伸細化范圍大。支線則以2級知識點為基本元素,內容較多,相對詳細,類似于植物根系結構一般。以支線匯聚主線,結構更清晰,具體構建形式比如細胞分子構成、細胞結構與功能和細胞工程為主線知識鏈,而將細胞結構與功能進一步細化為2級知識點:細胞膜、細胞質、細胞器和細胞核串聯則形成支線知識鏈。當然,細胞器繼續細分后的各種微小結構如線粒體、內質網和中心體等也可作次級支線知識鏈。
三、線索聯合,搭建網絡
連線環節則相對復雜,需要將各主線、支線知識鏈合縱連橫,搭建出專題網絡拓撲,加強生物知識的條理化、具體化和系統化,提高學生的實際掌握和應用程度。
1.匯聚主線,形成拓撲
支線對主線的拼接相對容易理解,在連線過程中學生基本能夠形成主支線知識聯系意識,但重點在于如何運用對比或對照等方式將主干知識鏈有效串聯、組合和遷移,進而構建出相對系統的專題框架。比如利用上述的細胞專題主線,結合遺傳規律與基因工程專題主線構建出遺傳、變異網絡知識網絡拓撲。同時借助實驗設計演練幫助學生熟悉規律與生活實踐應用,從近年來的高考題型來看,綜合性知識板塊考查正是以實驗設計形式為主。比如細胞專題的實驗設計題型中,基本能涉及植物細胞質壁分離、酶的特性和微生物細胞呼吸等各方面內容。
2.中心切入,輻射網絡
即利用各專題板塊的中心點為關鍵切入點,不斷向外延伸至各主干知識鏈,再以此為基準向下延伸至各分支知識鏈,類似于對中空的蜂窩結構進一步填充,以此形成全面的、無死角的知識體系。具體操作形式可以利用專項習題方式對知識網絡結構括展,使學生在各層級的專項演練中將知識內化,進而轉變構成自身具備的知識網絡。這里的習題訓練切記避開題海的誤區,習題選擇以精煉為主,題設內容要求緊貼知識重點,考查形式以聯系生活實踐或新聞熱點為主。這樣才能凝聚專題,使學生適應將初步形成的知識系統有效地轉化為在創設情境中以知識儲備為基礎,穩定、靈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高中生物與其他理化學科類相似,臨考前的復習過程更多的是矯正理性思維的習慣,鞏固終身學習的能力。誠然高考生物科復習任務非常艱巨,時間緊張,但正因如此,與其研究高考熱點,傳授學生考點突破能力,不如梳納最基本的知識點,理順最關鍵的理論聯系,構建系統的生物知識體系,這樣縱然考題再精妙也難不住學生完整的學識儲備。
參考文獻:
[1]張銘凱,靳玉樂.新高考改革的價值取向[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1):62-66.
[2]劉 艦.高中生物教學設計實現知識結構優化的方法[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6).
[3]曹 波.高考驅動下高中生物復習課教學的模式建構[J].新校園(中旬刊),2016(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