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俐
摘 要:人文素養主要體現在這四個方面:學會求知能力、做事能力、交流共處能力和學會為人處世,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以育人為主,傳授知識為輔,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一名合格的老師不僅僅是要教書教學生,更重要的教會他們怎么做人,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要有著終身學習的職業道德精神和實施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針。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人文素養
語文教學的內容中不僅要教會同學掌握課內的基本知識,同時也要培養他們人文的素養,教會他們怎樣與人進行溝通交流,如何在這個世道上生存下去,下面就這個觀念我對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行初步的探究。
一、挖掘教材中蘊含的“人文素養”精神
語文作為語言類的學科,對其要求也是各不一致,喜歡文學的孩子就愛上語文課,特別是女孩子,更是熱衷于語言類的學科,因為她們發現了語言知識的魅力,可是爺爺有一些孩子是喜愛于理科,相對于這群孩子,對于語文課,在他們的眼里就毫無意義,似乎與他們沒有任何關系,當老師們對他們進行勸說時,他們往往會說到我對語文沒興趣,我對寫作和閱讀沒興趣,我以后想當科學家而不是文學家等理由去搪塞老師們的勸說,可是當一名科學家就真的不需要去了解文學知識的世界了嗎?可見這幫孩子的思想是多么的天真啊,學習語文可以培養同學們的想象力,如果說一個人沒有想象,那么科學也不會像如今一樣發達了,許多發明都是來源于想象,所以說培養孩子們對學習語文課程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應該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
根據最新的中職生教育改革,大綱明確的指出人文素養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針對中職生們語文學科的教材,應該得到重視,接受中華五千的文化熏陶,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形成良好的行為作風和培養健全的人格特點,做一名優秀的中職生何為人文素養?這是本篇文章所要進行探究的課題,首先,我們要明白,人文素養指的是做人的基本態度和人品,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它體現了你對社會、對世界的一個價值觀問題,三觀正才能使你的人生道路走的長遠,重點表現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人格特質和審美等方面,包括了按照社會的需求正確的處理與他人的交際關系的能力,甚至到與大自然的融合,這都是人文素養典型標志的人文精神。
在教材中,老師同學生一起感受詩歌小說的魅力,比如說:曹操的《七步詩》中的悲涼,詩中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句更是流傳至今,當今社會也存在許多“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現象,再或者是現代詩中偉大主席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代偉人勃發之雄心,世界萬物的爭奇斗艷,促進學生上進求知的心理,讓同學們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二、提高中職生閱讀能力,傳遞人文關懷
大多數的中職生都不愛閱讀,他們大多數人的心理就是認為“中職生矮人一截,低人一等,學習成績差等”,老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轉變他們的這種思想,讓他們認為閱讀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樂趣,其實大多數的中職生課程比較少,有足夠的時間去閱讀,但是據我所知,中職學校的圖書館和閱覽室基本只是一個擺設,很少會有同學去圖書館或者閱覽室進行閱讀書籍,老師要做的就是調動同學閱讀的積極性,讓同學們感受到遨游書籍海洋的樂趣,老師們可以通過朗誦精彩的片段,賞析各類文學作品,播放視頻等方式提高同學們閱讀的興趣,如果說在當今這個互聯網盛行的時代不懂得利用互聯網進行對學生興趣培養的話,簡直就是浪費,大部分學生都熱衷于電子讀物,老師們可以通過推薦電子書籍給學生并且引導他們正確的閱讀方式,理解書籍作品中真正隱含的含義,例如,儒家的人世精神,道家的山水情懷等,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可以幫助同學們學習積極向上的精神,引導學生健康的成長,利用閱讀的方式提高人文素養,傳遞人文關懷。
三、實踐活動培養人文素養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要以學習知識為最終的目的,而是要讓過程稱為一個教學手段,不要讓知識變成不動的‘行裝,我們通過分析他的話,可以明白學生學知識不過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最重要的是育人,懂得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與人進行溝通和交流,這比學習教材中的知識更為重要。”中職生主要培養的是實踐的能力,要想中職生真正的走出社會就必須培養他們的人文素養,比如說:學習服務行業的同學,應該掌握與人交流的能力,老師們可以設計一節關于禮儀接待的項目讓同學們進行實際操作,指導同學們結合所學的知識案例進行操作,盡量避免純理論性知識的講解,而是要做到真正的實操,例如當學校邀請外來的教師對我校進行觀摩指導的時候,老師可以安排學習服務行業的同學們去接待,從中獲取知識,明白應該如何接待和溝通等,要求同學們運用所學相關的知識進行分析,老師在進行適當的引導,營造一個良好的接待氛圍,在這樣的實踐過程中,可以通過組隊來完成,這種做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更能夠促進同學們明白團隊協作的意義,培養他們熱心、仔細、態度等行業服務的行為特征,這也是創建和諧社會的基本特點,通過實踐活動提高同學們的人文素養。
四、結束語
我認為,要想快速的提升同學們人文的素養,老師們的人文素養也是作為一個評價的重點,據目前不完全統計,中小學生的老師們的人文素養達不到文明社會的一般要求,許多老師做不到對待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進行教學,教學方式都是像完成任務一樣,在任何時代或者是任何社會中,老師的道德修養都必須要高于社會的一般,若是老師們自己都做不到,又怎樣要求學生做到呢?老師應該以身作則,否則社會就會步入膏肓,會導致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說,教師的職業道德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把學生放在自己的心中,我相信,通過老師和同學們的共同努力,我國的教育事業會變得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王蒙.人文精神問題偶感[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04).
[2]肖敏.大學語文之于中學語文教學理念的異同[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4(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