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 要:本文針對近幾年寧夏銀川市番茄病毒病的發生現狀,通過對幾種危害嚴重的番茄病毒病的病原、癥狀、發生特點及傳播途徑等進行概述,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和對策,旨在為番茄病毒病的預防和病癥的緩解和治療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番茄病毒病;現狀;防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S43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933007
1 番茄病毒病在銀川市的發生現狀、常見的番茄病毒病種類、癥狀及傳播途徑
近年來 ,隨著銀川市設施蔬菜的大面積發展,對番茄種子、番茄種苗的旺盛需求,種子、種苗、昆蟲帶毒傳播的番茄病毒病逐年加重,自2011年在銀川市經濟橋蔬菜園區首次發現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番茄TY病毒)以來,番茄病毒病已成為銀川市番茄生產中危害性最嚴重的蔬菜病害。
1.1 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
2011年該病在銀川市賀蘭產業園首次發現,此后相繼在賀蘭、永寧、靈武、石嘴山、原州區、中衛、吳忠等縣市日光溫室番茄主產區發現,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的傳毒媒介是煙粉虱,該病是一種毀滅性的番茄病害,該病害暴發突然、擴展迅速、危害性強,嚴重威脅著銀川市的番茄生產。
1.1.1 病原
該病毒病原為中國番茄黃化曲葉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屬于雙生病毒科,又被稱為粉虱傳雙生病毒,是一類具有孿生顆粒形態的植物DNA 病毒,對煙草、番茄、南瓜、木薯、棉花等重要經濟作物造成毀滅性危害。
1.1.2 發病癥狀
染病番茄植株矮化,生長緩慢或停滯,頂部葉片常稍褪綠發黃、變小,葉片邊緣上卷,葉片增厚,葉質變硬。生長發育早期染病植株嚴重矮縮,無法正常開花結果;生長發育后期染病植株僅上部葉和新芽表現癥狀,結果數減少,果實僵化、變小,成熟果著色不勻(紅不透),基本失去商品價值。
1.1.3 發病特點及傳播途徑
該病毒發病時期主要在幼苗定植后至開花前和開花后至3穗果,傳播途徑主要由煙粉虱帶毒傳播。
1.2 斑萎病毒病
1.2.1 病原
該病病原是番茄斑萎病毒,寄主范圍很廣,涉及雙子葉、單子葉植物34科271種,可系統侵染番茄、辣椒、煙草、馬鈴薯、豌豆、萵苣等茄科、菊科、豆科等許多植物。
1.2.2 發病癥狀
番茄染病后,植株生長遲緩、矮化、生長點歪斜,具體癥狀表現為:病株僅半邊生長或完全矮化或落葉,呈萎蔫狀,發病早的往往不能結果;坐果后染病,綠果上有輕微突起且有輕微的褪綠環斑、同心環或壞死斑,褪綠環斑是該病的典型癥狀。果實成熟后病果輪紋明顯,紅黃或紅白相間或出現明顯的黃色同心環紋,著色不良,感病后的番茄果實大小、風味等受到嚴重影響,失去商品價值。
1.2.3 發病特點及傳播途徑
該病在高溫、干旱的環境下容易發作并傳播;分苗、打叉、饒頭、整枝等農事操作中病健株互相觸摸、摩擦也會傳播該病。該病主要的傳播媒介是煙薊馬,煙薊馬在若蟲取食時獲毒,待成蟲時才能傳播。
1.3 條斑病毒病
番茄條斑病毒病是銀川市露地番茄生產中致命的病害之一,所有種植番茄的地區都不同程度的發生番茄條斑病毒病,植株發病后,莖、葉、果都可受害,嚴重時甚至絕收,嚴重影響番茄產量和質量。
1.3.1 病原
條斑型病毒病是由煙草花葉病毒的另一個株系侵染所致。
1.3.2 發病癥狀
番茄植株受到該病毒侵染后,病株上部葉片呈現深綠色與淺綠色相間的花葉癥狀,下部葉片癥狀不明顯,發病早的植株矮化,節間變短,葉片小,嚴重時植株死亡。具體表現在葉、莖稈和果實上的癥狀為:葉背葉脈呈紫褐色油浸狀條斑,病株上的果實畸形、堅硬,病斑大小不一,大部分較小,淺褐色至深褐色,表皮凸凹不平。切開病果,則可見褐色條斑,嚴重者可變褐腐爛。
1.3.3 發病特點及傳播途徑
該病毒在高溫、強光、干旱及有蚜蟲危害的情況下容易發生。病毒可在種子上或病殘體上越冬,通過田間操作(病毒沾染在手上或工具上)傳播,或借助蚜蟲吸取汁液傳播。
2 防治策略和防治技術
2.1 農業防治措施
2.1.1 選擇抗病品種
目前,選擇抗病品種是防治黃化曲葉病毒病的唯一有效方法,也是防治其他番茄病毒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在生產中盡量選擇抗病強的品種。在選擇抗病品種時一定要先在本地區做好抗病品種的篩選試驗。
2.1.2 消滅傳毒媒介昆蟲
上述3種病毒的傳播媒介主要是煙粉虱、薊馬、蚜蟲,因此,在定植前,一定要清理干凈溫室內的傳毒媒介昆蟲(包括蟲卵和成蟲),具體做法:在溫室入口、上下通風口設置60目的防蟲網,阻隔外界昆蟲進入溫室;在定植前密閉溫室進行熏蒸,殺死棚內害蟲,讓溫室內沒有傳毒媒介;定植后在棚內懸掛粘蟲黃、藍板,利用粉虱、蚜蟲的趨黃性,薊馬的趨藍性誘殺成蟲,還可以監測溫室內的蟲口密度,及時用化學藥劑消滅害蟲,以防害蟲泛濫導致病毒病的大發生。
2.1.3 處理種子
除了黃化曲葉病毒外,其他病毒病都可由種子帶毒傳播,因此處理種子也是防治病毒病的必要措施,具體做法是:在播種前,先把種子用清水浸泡30~50min,然后放在10%磷酸三鈉溶液中浸種1/2h,撈出后用清水沖洗干凈種子表面的藥液,然后播種。
2.1.4 適期播種、培育健康壯苗
適時播種,培育無病壯苗, 春番茄適當早播,大苗定植;秋番茄適當晚播,小苗定植。具體措施:進行集約化育苗,便于苗期集中管理;對育苗基質和育苗穴盤進行嚴格消毒;育苗設施要設置防蟲網、苗床張掛粘蟲黃藍板,誘殺粉虱、蚜蟲、薊馬等成蟲,減少傳毒媒介昆蟲。
2.1.5 定植后的田間管理
定植時注意看天氣預報,要選擇連續5~7d的晴天進行定植,嚴格挑選健壯無病苗,發現病苗及時帶出田外深埋。
定植后加強幼苗管理,為幼苗提供有利于緩苗的溫濕度環境,促進早緩苗,緩苗后早中耕,晚打杈,培育發達的根系,促使植株健壯,增加抗病能力。
加強棚室溫濕度管理,因病毒病在高溫、干旱、強光條件下易發生,因此,定植后要注意田間溫濕度,棚內溫度不能長期超過35℃,空氣濕度在75%~85%為宜。
2.2 化學防治
針對近幾年的發病情況,還未發現有什么有效的化學藥劑鈍化黃化曲葉病毒和斑萎病毒,因此,針對這2種病毒應以農業防治手段為主。其他幾種病毒(條斑病毒病、蕨葉病毒、花葉病毒)發病初期噴藥可進行控制,所用藥劑有:83增抗劑、阿泰靈、病毒A、植病靈、香菇多糖、鹽酸嗎啉胍等。
參考文獻
[1]顏萌.番茄病毒病的發生特點及防治技術[J].科技資訊,2007
(28):257.
[2]魏林,梁志懷,張屹,等.番茄病毒病發生規律及其綠色防控技術[J].長江蔬菜,2015(13):46-47.
[3]王廣森,楊艷虹.番茄病毒病癥狀及防治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2(10):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