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佳楠
摘要:高效課堂,是指教師遵循教育、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運用先進的教育理念、科學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的教學時間內高效率地完成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力獲得更大的發展。高中歷史課是向學生講授歷史專業知識,構建高效歷史課堂教學,要求歷史教師要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運用凝練的課堂教學用語來完成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打造高效課堂教學。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高效課堂;構建措施
新課改以來,面對教學內容多,課時少的現狀,為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許多老師把構建高效課堂作為提高歷史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卻存在著形式化、模式化的做法,這些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一、什么是高效課堂
構建高效課堂,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高效課堂。我認為高效課堂應該是指在單位時間內,在全體學生積極、主動、愉悅的參與下高效率地完成教學目標,使全體學生都能獲得高效全面發展的課堂。高效全面發展就其內容而言,是指新課標中所規定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全面達成。
二、巧妙導入,良好鏈接
由于歷史自身的特點,很多學生直白地認為它是一門死記硬背知識點的功課。對于歷史課堂的興趣,自然也就很難提高。一些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讀起來味同嚼蠟,這樣的結果其實對于學生自己是一種很大的傷害,對于教師也不得不說是一種失敗的教學實踐。于是,在這迷人有趣的歷史故事和平實詳細的歷史知識點之間,我們要尋找一條鏈接的橋梁,那就是歷史課堂的導入環節。
高效課堂的導入環節應該是吸引人的以及精煉的,它能夠在盡量短的時間內激發學生興趣,將他們帶入教學氛圍之中。當然它不能喧賓奪主,成為整堂課的主要部分,如同中藥中的“藥引”一般。而高效課堂的導入方式就需要從學生樂于接受的角度出發,圖片亦可,視頻也行,甚至詩歌、小品也可以。以學習《解放戰爭》為例,教師就可以在教學之前播放相關的歷史視頻,學生的目光很自然就聚集在上面,主動性大大增強,教師便可以順水推舟地實施教學任務。
三、正視高中歷史高效課堂實施中面臨的困難
歷史高效課堂這種教學模式的確是新課改中所誕生的一顆熠熠閃光的明珠,其中許多的優點值得我們借鑒與學習。但這種模式對學生和老師其實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也存在著一些值得關注和反思的問題。因此,我們既要認真汲取其中的精華,也應正視它存在的問題,減少簡單的行政命令粗暴地干預課堂教學,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讓這種模式中的優點在實踐中得到改進優化。
1、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高效課堂對學生的要求很高。要求學生學習要有主動性、自覺性。因此高效課堂不僅僅是發一份導學案給學生就行的,必須能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相關作業,不懂的部分要多和同學老師溝通,這樣才能達到學習的目標。如果學生在學習中為了獲取答案而做題的話,不僅不能達到學習目標,反而會帶來不良后果,難以培養出學生應有的學習能力,因此需要學生、老師、學校、家長都要鼓勵學生認真學,只有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才能取得好的成果。
2、從教師的角度看,可能部分教師在教學上不能很快適應。高效課堂是對傳統教學的顛覆,有些學校為減少推行的壓力,人為進行規定,比如多少歲以上可以不用采用高效課堂這種形式,這樣就影響了高效課堂的效率,使得學生無法適應。同時高效課堂對老師要求很高,比如要兩次備課,課后小結,同時在上課時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及時的評價,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講解等。雖說高效課堂以學生為中心,但老師在課堂中的地位不僅沒有削弱反而有所加強,對老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為學生自主學習對知識的掌握是零散的,只有通過老師的總結、串聯才能使學生系統掌握,但是如果老師全而系統的給學生講解,又陷入傳統教學的模式,因此度是高效課堂中老師最難把握的地方。
四、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
在新課改的課堂上,經常見有的老師把桌子排成環形,同學們也都嘰嘰喳喳,不知道說的是什么,老師則是聲光電等多媒體手段齊上陣,搞得看電影不像電影院,上課不像課堂,開討論會又不像會議室,老師安排的活動一個接一個,學生匆匆忙忙,老師也匆匆忙忙,老師沒時間點撥,學生沒時間思考,最終稀里糊涂就得出了結論。這樣的課堂表面看上去是學生在不斷地“參與”,老師也在不斷地“引導”,但不難看出學生的參與明顯是“被參與”,老師的“引導”也是機械、程式化的,沒有做到和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在這樣的課堂中,老師雖然改變了傳統的“滿堂灌”,但是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那就是“滿堂亂”。
高效課堂要求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主動參與,在參與過程中進行積極思考,在充分思考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并從中掌握歷史知識,獲得情感體驗,學到相關學習方法。需要強調的是學習過程應該是在學生的“主動參與”和“積極思考”的前提下進行的。要想使學生真正融入到課堂中來,除了重視以上所談到的準確掌握學生的學情外,還要采取多元化的學習方式。
處于青少年時期的學生興趣廣泛、好奇心強、見解獨特,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手段。隨著教學手段日益現代化,我們可以借助高科技給學生的感覺器官以新的刺激,使學生的學習始終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學習手段。同時問題的設計要巧妙、有深度,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拓寬學生的視野,避免形式花哨,走過場。學生通過耳聞目睹、口誦心思,能始終保持興趣點和關注點。這樣不僅能使學生課堂學習輕松愉快、生動活潑,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拓寬學生獲得知識的信息渠道。
五、結語
構建高效課堂的途徑很多,在教學過程中,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教學目標,教師要轉變自身的主演為導演;做好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引導者;認真鉆研教材,錘煉自身的語言,只有平時的不斷積累才能讓自己的課上得出彩,學生才能受益,最終目的是要形成和諧、融合的高中歷史課堂,讓教師教得放心,讓學生學得開心。
參考文獻
[1]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2] 呂棟山,錢文華,黃東奎.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高效課堂建設的實踐和思考[J].中學歷史教學研究,2009(1):6-9.
[3] 唐永宏.基于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探究[J].文學教育:中,2010(9):100-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