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龍
【摘要】針對需求側改革主導下我國大學教育發展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本文以深化教育供給側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總結概括了西南財大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興趣引領、平臺搭建、項目支撐”的創新人才培養方式,著力于提高大學辦學效益,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綜合實踐能力。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 實踐教學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0-0246-02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當前,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不能滿足國內廣大人民對高質量、高效益的高等教育資源的需求,不少富裕家庭子女選擇到國外留學,高等教育的供給側改革迫在眉睫。供給側改革要求高校必須要積極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提高大學辦學效益,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綜合實踐能力。
一、供給側改革的基本思路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整體特征已由外延式發展轉向為內涵式發展,體現在發展理念和思路上,就要實現從需求側改革向供給側改革的轉變。具體而言,就是要從注重規模、數量的發展轉變到注重質量、效益和創新上來。
(一) 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
供給側改革,要求重視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要“提高教育質量”,2016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主題便是“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國家對于教育質量的重視,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升高等教育質量,首先,改革落腳點必須放在人才培養質量上,將它作為教育教學的首要目標,而不是單純以發表論文的多少來衡量學校的質量。其次,要改革重心下移,由過去重視大學的理念、政策、體系、制度等宏觀層面的問題,轉變到關注人才培養模式、課堂教學的方式等方面來。最后,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和社會實踐能力,提升畢業生就業競爭力,著重培養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唯有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才能真正體現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
(二)增強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提高就業質量
高等教育的供給側改革,必須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畢業生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踐能力。一方面,增強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水平。專業理論的學習在傳統的課堂學習之外,還要結合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等項目和平臺,增強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水平。另一方面,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實踐能力,提高就業競爭力。進一步改革人才培養方式,通過組織策劃一系列精品活動和社會實踐項目,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學會溝通組織協作,學會調查研究,學會為人處世。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真實情境中,讓學生砥礪品格,增長才干,增強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提高就業質量。
(三)改善學校辦學效益,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
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辦學效益是重要衡量指標。人、財、物資源總是有限的,如果不能產生相應的效益,那么投入則是低效或無效的。改善高校的辦學效益,一方面,要做到人盡其才、財盡其利、物盡其用。 通過科學合理的制度設計,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科研熱情,引導學生積極學習、調研、實踐,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另一方面,加強與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的合作聯系,共建教學實踐基地。利用好實踐教學基地的資源優勢,為學生提高學習、鍛煉的平臺,增強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同時發揮師生的智力資源,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提升資源的整理利用效率。
二、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創新人才培養方式
基于以上認知,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結合自身在農業經濟學、人口學、社會學等領域的專業優勢,探索總結出了以深化教育供給側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興趣引領、平臺搭建、項目支撐”的創新人才培養方式,著力于提高大學辦學效益,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綜合實踐能力。
(一)興趣引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進取精神
現代教育要求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權,這是培養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重要前提條件。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依托專業特色與優勢,為學生成長提供了廣闊的學習和研究領域。通過集中討論、專題學習、參觀實踐、導師推薦等多途徑,讓學生找到學習研究的興趣集中點,在興趣的引領下開展自主學習研究、社會實踐調研、團隊項目申報、科研項目申請等。為幫助學生成長,中心教師還將幫助學生圍繞其研究興趣集中點,梳理當前學術界研究的基本現狀,幫助其規劃自己的研究主要方向和內容。學生學習研究興趣點的確定,也為其參加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組織策劃的團隊調研挑戰賽、研究生學術節等精品項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平臺搭建——構筑學生能力鍛煉提升的平臺
1.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緊密結合
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發揮在農業經濟學、人口學、社會學等專業方面的專業優勢,積極開展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與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簡陽市人民政府、崇州市錦江鄉人民政府、四川威寶食品有限公司、蒲江縣成佳鎮等單位合作建立了5個實踐教學基地。中心與合作共建單位開展深度合作,每年組織師生數十次到實踐教學基地開展相關課程教學、現場觀摩、調研實踐。實踐教學課程讓學生直接接觸最新、最前沿的經濟社會發展動態,將理論知識學習放到現實的企業、政府、村鎮等的真實環境中。
2.人才培養與社會實踐活動緊密聯系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方面,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精心策劃打造了研究生科研訓練精品活動平臺,包括團隊調研挑戰賽、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研究生學術節等系列活動。另一方面,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積極與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專業生產合作社開展合作。開展校地、校企合作,共同開展相關課題研究,有利于發揮中心師生的智力資源優勢,同時也為同學們的成長成才提供學習和鍛煉的機會與平臺。人才培養與社會實踐活動緊密聯系,讓廣大同學在“真刀真槍”的經濟社會實踐中磨練和提高自己,在社會的真實環境中砥礪品格,增長才干,發展進步。endprint
(三)項目支撐——打造精品活動,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在打造精品活動方面科學謀劃、精心組織,重點打造三大學生活動品牌項目:團隊調研挑戰賽、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研究生學術節。三大學生活動品牌項目是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為增強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高辦學效益組織的三個集科研、社會實踐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生活動。
三、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與辦學效益
(一)理論知識水平與社會實踐綜合能力顯著提高
以學生興趣為引領,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積極開展教學和科研訓練平臺搭建,精心策劃相應項目為支撐。參加團隊調研挑戰賽、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等活動,在中心集中組織策劃的框架下,具體從選題、組隊、調研培訓、實地調研、撰寫報告、展示答辯等環節都需要各學生團隊自主組織協調。在實地調研環節,學生團隊需要與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農村村民和社區居民等聯系并合作開展具體的課題調研內容,特別鍛煉學生團隊的溝通協調能力。通過以上精品項目的開展,同學們在具體活動中統籌協調能力、溝通交流能力、文字處理能力等社會綜合實踐能力得到顯著提高,也為同學們更好的求職,提高就業質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就業質量與就業率保持高水平
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以深化教育供給側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積極推進“興趣引領、項目支撐、平臺搭建”的創新人才培養方式,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不斷提升,連續多年畢業生就業率達到100%。中心畢業生簽約的典型用人單位集中在金融行業:“一行三會”、國有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外資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證券業、保險業、基金。中心70%的畢業生可以獲得4次以上的面試機會,獲得至少兩個OFFER 數量,77.96%的畢業生起薪在5000元以上。用人單位對中心畢業生在基本工作能力,創新能力,核心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現都給予了較高評價。綜合來看,中心畢業生就業質量較好。
(三)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與辦學效益
“興趣引領、平臺搭建、項目支撐”的創新人才培養方式,將學生、學校(學院)、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社區)等多個主體的資源整合在一個平臺上面,資源得到更好的綜合利用與開發。一方面,學校需要利用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和鄉村、社區的資源開展調研和觀摩,為更好的進行實踐教學,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平臺支撐;另一方面,他們也需要利用學校和師生的智力資源,為地方經濟建設、企業發展規劃和鄉村治理建言獻策。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積極推進對外合作平臺建設,大力開展教學實踐基地共建,中心師生每年承接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等委托的橫向課題數十項,有力的推動其發展,提高了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與辦學效益。
參考文獻:
[1]本報評論員.從供給側著力實現新躍升——二論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在省部級專題研討班上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6-01-23
[2]西南財經大學2015年度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2016?鄄1?鄄14
[3]張旺等:人才培養模式的現實反思與當代創新.吉林長春:教育研究,2015-01
[4]姜朝暉.以供給側改革引領高等教育發展.北京:重慶高教研究,2016-04
[5]王碩旺.高水平大學建設過程中的資源配置機制創新.河北保定:重慶高教研究,2015-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