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镕
摘 要:英語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言素質和文化素質,還要培養他們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在中學英語教學中開展自主、合作學習,需要教師有意識地為學生設置合理的自主、合作環境,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技巧。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層面論述英語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
關鍵詞:自主;合作;興趣;時機;技巧;評價;課后延伸
自主、合作是以學習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來促進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到教學目標的學習活動。
在一個班級中,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技能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英語特別好的與特別差的居少數,大多數的學生處于中等水平。為了既能照顧大多數又不丟掉少數,自主、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我在教學中,把不同的學生組建在一起,合作交流,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精神,又有助于培養競爭意識,而且有助于因材施教,從而真正實現了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
一、課前自主預習
大教育家葉圣陶說:“養成讀書籍的習慣,就非教他們預習不可。”預習是自學能力的基本功。學生要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必須從課前預習著手。剛開始學生可能覺得無處下手,這就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教師要精心設計預習作業,給學生明確指出預習所要達到的目的,使學生做到胸中有數。
1.預習生詞
預習生詞的目的,首先是要求學生會拼讀,會根據音標或讀音規則,把生詞讀準讀熟。由于音標是“打門錘”“開山斧”,是否會熟練地運用音標拼讀單詞,便成了英語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坎。因此,這樣的試讀,既能使學生溫習所學過的音標,也能促使他們主動查閱那些未注音標的詞,久而久之,就會養成一種運用工具書學習的好習慣。其次,讓學生適當記住表中的單詞或詞組,并在對話或課文中找出例句,試著自己模仿造句。
2.預習課文
教師提出或布置適當的思考題,讓學生根據內容猜測大意,并畫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詞句、語法點。這樣做,不僅能培養他們獨立分析、理解的能力,也為上課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3.預習練習
要求學生對課后練習瀏覽一遍,使學生對課文的習慣表達句、重難點、結構句和語法有個初步的接觸和探知。一般來說,學生自己能完全順利解決的可能性不大,但正是他們帶著這些問題,才使他們有了渴求得到答案的欲望和努力方向,從而對增強課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推動作用。
二、課中合作學習
1.合理設置合作的環境
首先,組建合理的合作小組。在組建英語合作學習小組時,應注意結構的合理性。一是小組人數要合理,一般以4~6人為宜。二是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三是小組成員應是動態的。我根據不同活動的需要設立不同的角色,以4人為小組,他們分別是group leader,secretary,reporter and group member。Group leader必須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善于啟發和團結小組成員共同完成任務;secretary要協助group leader并做好活動記錄;reporter的職責是把本小組各個成員的觀點及意見加以歸納和整理,最終向全班同學陳述展示。班級的各類學生都能在小組中找到各自的角色,發揮所長,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當然,教師可根據情況,讓學生轉換角色,熟悉不同的技能。
其次,建立有序的合作規則。合作規則是為了使課堂教學組織得更加嚴密,便于操作。我對學生提出的行為要求是:(1)要獨立思考;(2)不談與課堂教學無關的話題;(3)組內發言要不影響他組;(4)做有準備的發言;(5)新舊知識聯系起來;(6)全員參與;(7)學會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8)學會質疑;(9)批評時針對問題而不針對個人。
2.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心情舒暢的狀態下學習,才能思路開闊,思維活躍。同樣,學生只有對英語學習有興趣,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成績。教學中我努力建立平等和諧、民主友好的師生關系,為合作學習營造寬松、愉快的合作氛圍。關注每位學生的情感,尤其要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尊重和保護他們的參與熱情,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努力嘗試。同時,我經常適時組織一些游戲,如“攀登英語智慧高峰”“爬梯子奪紅旗”“小組英語朗讀對抗賽”等,這樣,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合作學習中去,從而充分調動合作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技巧
合作學習的過程,也是小組成員之間的學習活動相互調整、相互改進的過程。每個組員的學習行為將會不斷受到來自伙伴的建議、提醒和修正。這就要求學生之間學會尊重他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在堅持真理的過程中,認真虛心接納他人的合理化建議,甚至敢于否定自己。一般的合作技巧有:表達感謝——對感謝的應答;贊揚——對贊揚的應答;耐心等候——盡量不讓他人等候;求助——提供幫助;道歉——接受歉意;鼓勵他人參與——對鼓勵參與的應答;提問——對提問的應答;拒絕——對拒絕的應答;有禮貌地打斷別人的講話——有禮貌地接受被打斷;提建議——對建議的應答;詢問原因——提供原因;批評——對批評的應答等。合作技巧是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不斷積累和培養出來的,這就要求教師經常引導學生掌握合作的方法并形成良好的技能。
4.恰當選擇合作學習的時機
經過實踐,我發現合作學習要達到預期的效果,合作時機的選擇至關重要。恰當地選擇合作時機,不僅能很快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使學生把合作學習當成一種樂趣,促使合作目標的順利完成。所以,我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征巧妙選擇合作時機。
(1)進行值日生匯報。學生輪流值日匯報,時間大約3~5分鐘,全組成員一起準備、討論,形式不限。學生可以匯報當天的情況,也可以講述故事。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因為選擇故事本身就是一種閱讀過程,而其他學生聽值日生講故事的過程中,也得到了聽力的訓練,學生也可以發布新聞或對身邊小事發表個人看法。endprint
(2)進行“dialogue”練習。英語教學要為學生提供一定量的語言實踐機會。中學教材提供了大量的“dialogue”,而教師不可能讓每個學生都在班上表演,這時就要適當組織合作學習。在有限的時間內,讓每個學生背誦3個不同角色的對白,會有困難。若按角色讓3位同學分擔不同的“task”來分別扮演,在各人熟悉對話內容的基礎上再“combine”,這樣先將“dialogue”按角色拆分,再按情節“匯合”,一方面降低了對話的難度,保證了學生都有開口的機會;另一方面也保證了教學任務的完成。
(3)進行“discuss”或“debate的活動。語言的學習重在應用,并通過交流和溝通不斷提高。因此,教師應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安排一系列的“task”。如,組織一些有意義的“discuss”或“debate”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來自不同家庭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對文章的內容時常會有不同的看法。這時應開展合作學習,讓他們交流思想、共同提高。例如,我在教高中必修二的Wildlife Protection的單元時,圍繞課文重點Why do some of the animals have to stay in cages?How do you feel about the animals in cages? Where do you think animals like lions,tigers and bears should live?If dangerous animals are not in cages, how can people visit them?組織小組進行討論,發表意見。通過小組討論,學生的英語反應能力、思辨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同時個性也得到了尊重和張揚。
另外,在“discuss or debate”中,由于學生個人認識問題的局限性,單靠一個人回答問題往往不全面。而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組內的幾個成員充分發表意見,相互補充,可使學生從同伴那里獲得解決問題的一些其他途徑,從別人的發言中受到啟發。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全面考慮問題的習慣,也提高了發散型思維的能力。
(4)進行復習課。當學生對某一階段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理解,但又缺乏完整的認識時,如果僅靠教師課堂上的講解,不可能解決每個學生的具體問題。在英語復習課中,我安排了一些小組活動。例如,復習The Simple Future Tense時,開展“group work”:每位同學回憶“The Simple Future Tense”的組成規則、用法及相關的例句;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分別負責“be going to do/will do/shall do”的組成、區別,在各種句式中的運用,例句的補充;各小組展示合作成果,教師點評。透過合作學習,可以發揮群體力量,使學生在對相關知識的分析、比較、歸納過程中進一步建構、完善認知體系。
(5)進行綜合實踐活動。在教學中,教師往往會結合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進行一些拓展性的綜合實踐活動。如我在教了高中必修三Health Eating后,給合作小組設置了一個任務:以小組為單位調查同學們最喜歡的食物和飲料,然后進行交流。又如,高中必修二Computers的主題是關于The Robot。課后我讓學生查閱有關機器人的種類及功能的材料,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小組交流。為了更好地完成小組任務,小組成員利用課外時間分頭查閱資料和相互討論,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
5.努力提高合作學習的效能
合理運用評價是促進合作學習有效運用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同時對于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積極和諧的學習環境和人際關系,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都有重要作用。教師要采取正面激勵性評價,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我在英語教學中采用了多種方式對合作學習進行評價。從評價方式看,有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自我評價與同伴評價、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這幾組評價以前者為主,但又多重結合。從評價內容看,有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其中以過程評價為主,以促使學生更關注合作學習的過程。
實踐證明,在中學英語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將促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克服班級人數多且學生差異大給教學帶來的困難;有助于改變傳統課堂中單一的教學方式,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互動的交流方式,從而真正促進每個學生進步。
三、課后延伸
課本是基礎,但是內容卻有限,所以還要設法豐富學生的課外學習內容。通過課外學習,學生可以擴大詞匯量,鞏固、擴充語法知識,拓寬知識面,尤其是能了解英語國家的一些文化背景知識。豐富課外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自學能力提高了,就能更好地涉獵課外知識,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學習時,要充分發揮課外活動陣地的作用,課外天地廣闊,內容豐富,可要求學生經常到圖書館閱覽英語書籍,如英語故事、趣味短文、小幽默等;在英語興趣小組開展時可讓學生朗讀英語詩歌、開展單詞競賽、做英語游戲、演講賽等,這樣做促使學生在課外自學中學有所樂,學有所得,學有所用,達到了自學自得的目的。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根本,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也是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因此,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是英語教師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教學任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