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萍


摘 要:轉化思想作為數學教學中的一個基本技術,在“圖形與空間”的學習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應該積極地把轉化思想運用于課堂教學當中,使學生能夠發散思維,提高邏輯辨別能力,提高數學成績。通過研究轉化思想在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的重要性,并舉例分析了轉化思想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實例,希望能夠給予相關教師、學者參考意見,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轉化思想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還處于思想啟蒙的階段,因此這個時期形成的學習方式、學習習慣等都與小學生以后的學習有著密切的聯系。數學是小學課程中基礎而又十分重要的課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是現在人們一直不斷密切關注的話題。這就要求教師采用合理有效的數學教學方式,而轉化思想作為一種有效的數學教學方式,對于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一、轉化思想運用于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的重要性
1.符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必須以提高小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拓寬思維能力為主要目的,在這個基礎上教師應該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來幫助學生養成自主探索的習慣。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運用轉化思想,把復雜多變的問題轉化為簡單易懂的知識點,這正符合了新課標的要求。
2.幫助學生正確梳理教材內容
數學的學習內容枯燥乏味,且很多知識都是偏理論性的,這就導致了小學生不愿意學習數學,認為數學的學習很困難。教師采用轉化思想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清晰地梳理教材內容,把某一個知識點和其他的知識點相連接起來,系統地學習數學知識。
3.全面深入地掌握數學思想方法
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當中有著很多的思想方法。比如,假設思維方法、對應思維方法、逆向思維方法等,而轉化思想方法作為應用得最普遍的一種,是各種思想方法的基礎。掌握好這種思想方法,能夠幫助小學生聯系學習其他的思想方法,深入理解并掌握各種思想方法。
二、轉化思想在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的應用
1.動手操作進行圖形轉換
由于“空間與圖形”的內容具有很大的抽象性,學生往往不能直觀地進行學習,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利用轉化思想方法來進行數學的“空間與圖形”的學習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例如,在小學生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時候,教師給予學生一個兩條臨邊分別為5厘米和4厘米,高為3厘米的平行四邊形,要求學生計算它的面積。在學生進行了自主思考與討論后,教師要利用轉化思想來引導學生,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一個邊長為5厘米和4厘米的平行四邊形卡片,然后引導學生親自動手把它剪一剪,拼一拼,最后拼成一個長方形。這樣就把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轉化為求長方形的面積。讓學生自己量一下轉變后的長方形的長與寬,使學生直觀地了解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之間的內在聯系。
2.轉換思想,變難為易
在學習數學中的“空間與圖形”知識過程中,要努力運用轉化思想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把多變的圖形直觀化。
例如,教師展示課件,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草地上長滿了青草,一頭牛被拴在木樁上,繩子的長度是3米,那么牛能吃多少草。針對這樣一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把這個問題簡單化,牛所吃草的范圍就是一個圓形,因此,求牛吃草的多少,就要求出牛能活動的圓形的面積,再根據單位范圍內的草的含量求出牛吃了多少草。
3.利用不同的角度來轉化思想
在進行數學“空間與圖形”學習當中,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用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拓寬學生的思路。
例如,在進行各種柱體的不同面的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位來觀察圖形的形狀與位置。在進行圓柱的學習中,引導學生從左面、正面和上面,三個方向來觀察物體,了解圓柱從正面和側面來看是一個四邊形,從上面來看的話就是一個圓形,這對學生來學習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有著重要的作用。
例如,教師還可以制作很多小正方體,把它用不同的方式進行重疊,然后引導學生從不同方向來觀察,把觀察到的圖形畫出來。
總之,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的時候,要積極地運用轉化思想,把復雜的問題轉化為簡單的內容,把斜線轉化為直線等,嘗試利用不同的角度來轉化圖形,整體地把握數學知識。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內容,直觀地了解圖形,發散思維能力,提高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數學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李亞坤.小學數學教學中轉化思想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08.
[2]劉長福.在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滲透轉化思想[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4(2):77-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