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梅
摘 要:早在20世紀的美國、法國、新加坡等國家,數學教育就已經不僅僅是簡單意義上的數學知識,而是強調了交流的主導性,通過與別人交流將數學轉換成所學的數學知識,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加強對數學的認識。以教育為本的中國也在慢慢學習西方傳過來的教學經驗,突破原有的教學模式,另辟蹊徑,逐漸讓數學綜合與實踐相結合。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在于告別枯燥乏味的數字數學,演變成趣味性數學,以便改變小學生對待數學的態度,提高其對數學的積極性,在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那么正確且科學的選擇活動方式是本課題的重點所在。
關鍵詞: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趣味數學
生活離不開數字,而數字離不開數學,買賣中需要數學、工程上運用數學,可見數學已經成為我們學習與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數學學科的復雜及枯燥性,大部分的小學生表現出厭學的消極情緒,數學成績每況愈下,老師家長為之苦惱。對此國家越來越重視數學教育的變革,希望能變被動為主動,有效積極地學習數學知識。早在21世紀初,有關部門便提出了每學期安排一次數學實踐活動的要求,之后逐漸重視了“綜合與實踐”的課程設計,使學生不拘泥于課上形式,將理論作用于實踐中,更加充分地了解數學,熱愛數學,從而運用數學。
一、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的意義
簡單來說,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的意義就在于讓原本厭煩數學的學生喜歡數學,給數學成績不好的學生開辟了新的學習途徑,拯救了在數學領域迷茫的部分學生,也使原本死板的數學變得可愛有趣,在學習的同時提高數學素養。在這項課程中,學生可以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活動中遇到的問題,不僅鍛煉了自身的反應能力,同時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及創新能力。不可否認,數學之發展十分迅速,領域十分廣泛,我們只有不斷追尋數學的深度才能更好地學習生活。
二、如何科學地選擇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
1.明確活動的目的
活動的目的必然需將數學與生活相融合,但要先確定向生活中哪一方面靠攏。
2.保證活動的趣味性
開展綜合與實踐活動的目的便是告別枯燥乏味的數學生活,利用新興的模式重燃小學生對數學的愛好,所以在選題上要特別注重活動內容是否能激發小學生的興趣,不要一味地停留在數字數學的框架中。
三、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的注意事項
1.活動是否可行
一個好的想法配上可控的人力、物力、財力才不會竹籃打水一場空,除了考慮活動設計的內容,還需考慮活動的地點,不宜到不安全的場所,另不宜選擇天氣惡劣情形下活動。比如在沙塵暴天氣下到戶外互動既不利于學生動腦思考,也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2.科學設計課程
課程的設計要主題明確,方式新穎,同時要高度符合小學生的數學水平,并需要一定的難度,最終讓學生發現問題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
3.活動的主體是學生
教師一直作為教育的主導者在綜合與實踐課程中要特別注意自己的位置,只需引導學生,將活動規則闡述清楚,適當地給予指導,完全交給學生去完成。通過觀察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應變能力、創新能力,了解他對數學的掌握程度及個人素養。
四、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個例分析
1.活動內容:周六日陪同父母去買菜,記錄買菜的種類、菜品的價格以及找零錢情況。最后以組為單位比賽哪組學生總支出最少。
活動目的分析:讓小學生深入生活,首先了解生活中的菜品及價格,體會父母每天的不容易以及掙錢的重要性。其次暗自計算每次找回的零錢是多少,鍛煉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計算能力。
2.活動內容:老師組織學生在校園里進行義務綠化活動,每組三人,每組只能用兩桶水,完成相近的五棵樹的澆灌,最后五棵樹加起來路程最短者勝出。
活動目的分析:提倡小學生要愛護環境,綠化校園的同時學會節約用水,動腦思考怎樣將兩桶水平均分給五棵樹。另外也將距離這個數學問題作為比賽結果最終的判定,既動手又動腦,將數學融入生活。
通過這兩個活動,有效地將數學與生活結合,培養了學生在生活不同方面的認知,也考查了學生的數學知識,培養了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能力。
總之,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的教學模式是現在大部分學校所提倡的一門課程,并且日后還會成為教育的主打模式,教師應該勇于創新,接受新鮮的思想與理念。在活動的主題和形式上集思廣益,爭取開展更多有意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學習數學,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提高對數學認識的同時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丁阿娜.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有效性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4(4):86-87.
[2]譚朝祥.淺議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的策略與途徑[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2(8):128-129.
[3]胡六林.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2(1):48-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