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皓 姜雪
摘 要 高校的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育人的有效途徑和手段,兩者既是相互關聯的,同時存在差異性,面對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狀,將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協同育人,開展此項工作意義重大,能夠促進高校的改革發展與黨建工作,有利于培養現代大學生的全面成長成才。
關鍵詞 黨建 思想政治教育 協同育人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高校黨建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特別強調要加強和改善黨對高校的領導,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配合,可更加有效的推進高校育人工作。
1 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系
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相互關聯的。黨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關鍵,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黨建的主要內容和有效途徑。兩者的根本目標在于育人,在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前提下,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交叉、方法相似:高校黨的建設包含了思想建設、組織建設、文化建設等方面內容,思想建設是學生黨建工作的首要任務,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是理想信念的教育,即堅定對共產主義理想的追求和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工作過程中常采用理論授課、實踐活動、黨團主題活動等手段,夯實組織建設、提升思想教育實效性和感染力。在工作隊伍上具有重合性,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執行者主要以分管學生工作副書記、輔導員為主,通過基層組織建設、黨員發展、文娛活動、實習實踐和教育教學等多種方式,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和思想水平。
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差異性。兩者的基本概念不同、理論基礎不同、解決問題的層面不同。高校黨建是指高等院校黨組織部門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上級組織帶領下,不斷提高自身思想、政治以及作風建設,加強執政能力,充分發揮高校黨組織的核心作用和模范作用,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完成黨所賦予的培養社會主義合格人才的歷史使命。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高校黨建是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屬于政治學范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確的價值形態,屬于馬克思主義理論范疇。黨建更傾向于黨員管理、組織建設,以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傾向于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2 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協同工作的現狀
(1)對于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協同育人的研究比較缺乏。根據中國知網檢索,關于“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的檢索結果數量較少,近幾年,發表相關研究成果每年約500余篇,但是對于兩者協同育人的研究寥寥幾篇,對于兩者之間關系和相互促進的研究基本在40余篇,更多的是關于兩者其中之一的專題研究,綜合性分析的文獻較少。在對兩者關系研究的文獻中,缺乏對實際工作的指導意義,大多以理論分析為主;對于兩者如何協同育人的辦法,總結的還不夠全面、深入,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分析。
(2)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相互獨立、結合不夠緊密的問題。以學生黨建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例,全國各高校黨建工作體系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相對獨立,黨建工作體系主要以組織部、分黨委(黨總支)、學生黨支部為主,思想政治教育由學生處、副書記、輔導員為主,在協同育人過程中體系分離,結合不夠緊密。實際工作中,許多高校存在分管黨建工作與分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學校領導不一致的現象,必然會在協同育人的工作中涉及雙方的溝通、協調,使兩者協同育人的工作很難緊密結合,各高校工作機制的不統一,客觀上給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帶來管理上的阻礙和困難。
(3)高校黨建工作創新不足,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不夠健全。高校開展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夠創新,相對專業課程學習、互聯網絡和實習實踐來說,兩者的吸引力遠遠不夠。高校黨建工作中,主要以學生黨員的發展、黨團活動、主題教育黨課等形式為主,除了依照上級組織要求工作以外,主要依靠輔導員的指導或學生干部的創造能力進行高校黨建的各項工作,那么基層黨務工作者的精力、責任心和基本素質就會影響到黨建工作質量和創新程度,而就目前狀態可以發現,多數高校并未設立專職組織員或者黨建工作輔導員。同樣,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對于直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輔導員培訓和指導還是不夠,對于在課堂上進行間接教育的教師,還并未形成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體系。多數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師在開展教育工作時,是在簡單模仿或者“摸石頭過河”,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合理性難以保證。
3 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協同育人的意義
(1)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強化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協同育人的開展,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歷次全會精神,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要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學的理念,始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切實抓好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學習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育人工作能夠強化高校政治教育功能和價值引領,確保高校辦學方向的正確性,引導師生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能夠更好地發揮育人功能,提升育人效果。2016年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把原來的“三育人”改為了“七育人”,增加了組織育人等四項新要求,要切實加強黨建管理,充分發揮黨組織對學生教育培養的功能。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和總體要求,強調要加強和改善黨對高校的領導,加強黨建工作、發揮黨員作用,為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造良好條件。以黨建帶動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正確性和實效性,更系統、更有效地推動高校育人工作的不斷深入,形成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有利格局。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將為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和活力,可以充分借助新興媒體等優勢力量,聚焦學生的興趣點和關注點,把握正能量和積極方向,兩者協同作用,將育人工作落到實處。endprint
(3)有利于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工作相互促進、有機結合。高校黨建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和顯性成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黨建工作的主要內容和有效途徑。開展黨建工作的過程,就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黨員發展中,從入黨教育到培訓考察,從理論學習到組織生活,均包含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黨員的教育、培養和考察更加注重加強思想教育和堅定政治立場。同樣,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直接決定了高校黨建工作的成效,思想政治教育做的好,學生思想積極向上、理論水平合格、素質能力過硬,才能成為黨員隊伍的后備力量,發揮出積極分子的優勢和學生黨員的帶頭作用和先鋒模范力量。兩者有機結合將提升各項工作的實效性,使兩項工作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從而實現兩項工作的共同發展和推進。
(4)對于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具有重大意義。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育人工作,將再次明確高校育人的根本目標,為我國建設提供思想堅定、品德優良、政治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黨建工作中進一步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黨員的發展、培養、教育和考察過程中,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始終,確保學生黨員政治立場堅定,愿意為祖國建設和發展貢獻力量。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緊密圍繞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讓學生能夠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頭腦,面對重大事件能夠做到是非分明,在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知識分子的同時,也要培養理想堅定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
參考文獻
[1] 陳文昌.論大學生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J].教育與職業,2009(17):77-79.
[2] 陳萌,姚小玲.高校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融合的理論與策略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16):54-56.
[3] 董海濤,單學亮.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創新[J].新西部(理論版),2016(08):133+140.
[4] 龍海平.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現狀和途徑的思考[J].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9(02):191-194.
[5] 朱松梅.論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一體化[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6):186-188.
[6] 劉鐵英,茅蕾.基于協同理論的高校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研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5(02):28-31.
[7] 吳潛濤,趙愛玲,范笑仙.我國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30年——主要成就、經驗及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08(07):2-8.
[8] 周小玲.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師師德的聯系及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J].經濟研究導刊,2011(20):270-273.
[9] 姜恩來.論高校學生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S2):24-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