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軍
摘 要 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實施藏漢雙語教育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對西藏地區的繁榮定與發展以及祖國的穩定統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現階段西藏缺少藏漢雙語人才,具體表現為數量少、質量低、文多理少等,與內地快速發展的教育水平還存在明顯的差距,無法滿足西藏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而學前兒童正處于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實施學前藏漢雙語教育是推行及普及整個西藏雙語教育、培養藏漢雙語人才的根本。因此,作為一名師范院校學前藏漢雙語教育的教師應該立足實際,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在分析學前藏漢雙語教育人才培養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及對策,為西藏社會經濟發展培養更多的雙語人才。
關鍵詞 西藏 藏漢 人才培養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10.050
A Study o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Bilingual Education of Tibetan and Chinese Preschool Children in Tibet
YAO Jianjun
(Changsha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0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du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ibetan and Chinese bilingual education conforms to the trend of the tim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Tibet and the stability and unification of the motherland. However, at present Tibet's lack of bilingual talents,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small quantity and low quality, the lack of science, there is a distinc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inland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level, unable to meet the actual need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ibet. While preschool children are in the golden age of language lear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eschool bilingual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popularizing and popularizing bilingual education in Tibet and cultivating bilingual talents in Tibetan and Chinese. Therefore, as a preschool teachers college bilingual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ctual, fully implement the party's national policy, in the analysis of training status of preschool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talents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ibet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cultivate more bilingual talents.
Keywords Tibet; Tibetan and Chinese; talent cultivation; teaching
0 前言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其中西藏自治區以藏族為主,是我國地區最大、人口數量最大的少數民族自治區。該自治區主要是采取以藏語為主要語言、藏漢相結合的溝通方式。自從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今,國家越來越重視西藏自治區的社會、經濟、語言、文字發展,整個社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教育事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明確提出要尊重少數民族使用本民族的語言文字,大力推進雙語教學,所以在這種背景下藏漢雙語教育的政策也在摸索中實施。從長遠來看,西藏自治區的語言發展既要符合西藏文化的特色,又要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重視學生藏語和漢語的平衡,使他們今后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本文認為應該從西藏自治區的學前雙語教育實際情況,在分析西藏學前藏漢雙語教育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的問題,并作出努力與嘗試,以培養出更多的藏漢雙語人才。
1 西藏學前藏漢雙語教育人才培養的目的和意義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雙語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學習語言,提高雙語水平,還是傳遞一種民族文化,有助于發展人文社會。本文認為應該通過藏語和漢語的學習,培養出精通藏漢雙語的西藏學前藏漢雙語教育人才,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高等師范院校實施藏語雙語教學能夠有效開發學生的知識體系,促進其心智發展,使其擁有藏漢兩種交際方式,提高藏民的整體素質。其次是貫徹黨的民族政策的具體表現,實施藏漢雙語教育是少數民族語言平等、民族平等的體現。第三,目前西藏許多中小學已經開始普及藏漢雙語教育,對有小銜接的雙語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實施藏漢雙語教育可以提高學前藏漢雙語教育專業的教學質量,培養更優秀的學前藏漢雙語教育人才。同時,實施藏漢雙語教學是傳承藏族文化、引進先進文化的需要,使本民族文化在新時期大放異彩,有助于實現各民族的繁榮與發展。endprint
2 西藏學前藏漢雙語教育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現狀
近年來,西藏實施雙語教學的院校已經有千余所,這大概占西藏所有院校的97%,學前藏漢雙語教育人才培養實踐教學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為今后的學前藏漢雙語教育、培養孩子們的雙語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然而在取得可喜成績的背后,遠遠不是盡善盡美,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之處。
藏族是一個多元一體的民族,西藏自治區各區域的方言差異較大,其中藏語包括安多方言、衛藏方言、康方言以及一些有待識別的方言。方言的差異直接導致學生學習藏語的難度不同,各區域的學前藏漢雙語教育發展平衡。一些院校在雙語教育中仍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有些藏文專業的學生語言關都不能過,這樣雙語教育變得毫無意義。其次,西藏學前藏漢雙語教育模式陳舊,存在不足之處,沒有正確處理好藏語和漢語之間的關系。在“以藏語為主開設漢語課程”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藏語成績普遍比漢語成績好;在在“以漢語為主開設藏語課程”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漢語成績比藏語成績好;真正同時精通藏漢雙語的學生少之又少。第三,在“以藏語為主開設漢語課程”的教學模式下,西藏學前藏漢雙語教育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缺乏針對性,沒有考慮到西藏地區的教育情況和學生的認知差異,教學效果自然是不盡如人意。同時,西藏學前藏漢雙語教師“量”不足,“質”不高,師資結構失衡,嚴重影響雙語教育質量。
3 西藏學前藏漢雙語教育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的優化策略
3.1 尋找符合西藏教育特色的藏漢雙語教育模式
西藏的藏語言復雜,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如果不能科學規劃、正確引導必將影響雙語教育質量。學前藏漢雙語教育是復合型的教育,學生在學習第二語言的時候既要學習語言的正確發音、語法規則,也要了解語言蘊含的文化,正確處理背后的思維習慣和文化沖突,這就給學生增加了學習負擔。所以西藏學前藏漢雙語教育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既要合理安排課程,也要符合雙語教學的規律,從而構建適合西藏國情的臧漢平行的學前藏漢雙語教育模式。具體來說,首先要合理安排藏漢課程的時間與課程比例,先以藏語學習為主、漢語為輔,幫助學生增強學習藏語的自信心;然后,鼓勵學生運用漢語進行交流,通過會話的形式,促進藏漢雙語水平的發展,逐漸達到藏漢雙語教育的目的。
3.2 加強高等師范院校的學前藏漢雙語學科建設
首先,要打破傳統的學前藏漢雙語教育專業的設置,從西藏自治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出發,拓寬專業渠道,通過調整招生的比例來擴大學前藏漢雙語的培養規模。如一些不具備藏漢雙語專業招生條件的高等師范院校可以從學校其他成熟的專業實行主輔修制,通過系統的學習使學生成為既能夠掌握藏語課程知識與技能,又能夠把握相關學科知識的藏漢雙語人才。
其次,要加強學前在藏漢雙語學科梯隊的建設,也就是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適應高等師范院校藏漢雙語學科教學、科研等需要的教師隊伍,這直接關系到學校學前藏漢雙語的辦學水平。一方面,要引進思想活躍、品德高尚、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科帶頭人隊伍。注重教師個體的基本素質,加強對教師的培養與培訓,努力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為藏漢雙語人才的培養準備堅實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優化學前藏漢雙語學科梯隊的結構,重點建設“青年”學前藏漢雙語骨干教師機制和“中青年”學科帶頭人隊伍,以保證西藏藏漢雙語學科的發展。
同時,加強西藏學前藏漢雙語教學科學研究,這是藏漢雙語學科建設層次、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的根本途徑,也是培養高素質的藏漢雙語人才的重要保證。這就要求厘清藏漢雙語學科的研究方向,學科建設要具有前瞻性,掌握最新學術動態和發展趨勢,在一個比較高的層次上開展學前藏漢雙語教學;又要保證獨特性,保證藏漢學前雙語學科的特色,不斷提高學前藏漢雙語的研究水平。
3.3 加強高等師范院校的學前藏漢雙語教材建設
教材是高等師范院校實施學前藏漢雙語教育的基礎,是保證藏漢雙語教育的重要因素。從目前西藏學前藏漢雙語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一些地區并沒有根據統一的教學計劃進行藏漢雙語的教學,無法有效促進學前藏漢雙語教學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西藏學前藏漢雙語教育要重視教材的開發,結合西藏的實際教育情況,從授課對象與培養目標出發,編寫一套適合學生特點、互動性較強的雙語教材,幫助學生掌握藏漢雙語,提高雙語教學效果。為了加強雙語教材的互動溝通,師范院校還應該不定期地開展藏漢雙語教材的研討會,通過專家、教師的交流和互動,經過共同的努力,提高教材的編寫質量。同時,在現代教育改革背景下,還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強化音像教材建設,為學前藏漢雙語教育的發展帶去廣闊的發展前景。此外,開展現代遠程教育也能夠為西藏學前藏漢雙語教育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符合時代的發展需要。
3.4 建立科學的學前藏漢雙語教學評價體系
由于學前藏漢雙語教學的特殊性,一般學科的教學評價體系并不適合藏漢雙語教學。因此,要提高藏漢雙語的教學質量,就必須建立科學的適合西藏學前藏漢雙語教學評價體系,這也是當前西藏師范院校的重要任務之一。首先,要對學前藏漢雙語教學評價引起重視,充分發揮其激勵、凝聚、標準等作用。其次,構建科學的“雙語”教學評價體系,明確教學評價內容,建立評價標準,設計評價工具,搜集與分析反映學習情況的數據和證據,制定改進的計劃。同時,構建科學的學前藏漢雙語教師專業發展評價體系和教學社會效用評價體系。此外,還要加強西藏學前藏漢雙語的教學評價理論研究,形成特色化和規范化的模式。
結語
西藏學前藏漢雙語教育的發展是一項系統的過程,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它的完善與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尤其是理論功底與專業技術扎實、精通藏漢雙語的人才。因此,高等師范院校要承擔起培養學前藏漢雙語人才的責任,從教育模式、學科建設、師資培養等方面探討西藏學前藏漢雙語教育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的優化策略,努力為西藏的穩定與發展培養出數量充足、質量較高的藏漢雙語人才。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項目《內地西藏中職學前藏漢雙語教育師資培養體系的構建》,項目編號:11YJC880144
參考文獻
[1] 西藏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西藏自治區志[M].中國藏學出版社,2005.
[2] 張廷芳.西藏少數民族漢語教學概況與研究[M].中國藏學出版社,2007.
[3] 邢俊利,李雪蓮.西藏學前教育的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
[4] 張善鑫.民族雙語教學:問題、成因與對策——以藏漢雙語教學為例[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2(4).
[5] 閔蘭斌,周兢.新疆學前雙語教育發展的回溯、現狀與趨向[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6(2).
[6] 王阿舒,羅文娜.新疆學前雙語教育研究述評(2005-2015)[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