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國霞
摘要: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可以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有效提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
一、什么是有效提問
有效問題中的“有效”主要包含了以下幾種意思:
首先,是指有效果,即教學的實際操作與實際效果符合教學的預期目標;其次是指有效率,即在同等的教學投入中獲得的教學效果最大,或者在實現同樣的教學效果的教學投入最?。坏谌怯行б妫唇虒W活動具有實際的推廣價值[1]。本文中所指的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提問主要是指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經驗,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通過有引導性的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思維能力,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數學問題的深層本質,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標。
二、目前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實踐有效提問存在的問題
1、對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認知度不夠。一些教師為了使教學更加能體現出新穎性和創新性,為了使課堂顯得更加生動另類,于是就在問題的設計上想方設法地求新求變,反而忽略了提問的“有效性”這個關鍵,一些教師認為一些簡單的問題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而且也沒有什么難度和深度,因此這樣的師生互動是多余甚至浪費課堂時間的,因此忽略了一些比較簡單的但是可以時時讓學生通過與教師的互動將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來;還有一部分教師為了提問而提問,提出的問題與所教的內容無法真正契合;另外還有教師認為只有設計的問題要稍有難度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使學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思考和解決上來,但是問題的設計與學生的學情不符就會造成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受到打擊,從而失去學習的樂趣,由此來看,這樣的問題也就失去了意義,也無法真正實現教學效果。這都是由于教師忽略了課堂提問“有效性”這個前提而造成的。
2、在設計問題的時候缺乏“趣味性”和“開放性”。一些教師在問題的設計上認為問題的預設應當是以學生掌握知識為前提的,因此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比較注重教學的內容,但是忽略了學生接受性和興趣,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普遍會感到有些吃力,這是因為數學是需要抽象概括能力和邏輯性思維的,小學生正處于由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轉變過程中[2],如果問題的設計不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則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興趣,導致問題的提出起不到應有的作用。與此同時,出于教學進度和課堂時間受限的考慮,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主要以課堂進度為主,而沒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猜想、思考和發現的空間,沒有注意到問題設計“開放性”,因而問題的設計沒有足夠的延展,這樣無論是從教學預設還是學生獲得的知識能力方面來說都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
3、在課堂實施有效提問后缺乏有效的反思。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的主要作用是加強師生互動,營造課堂氛圍,使學生扎實掌握基礎知識,并拓寬思路,開闊眼界,達到教學效果[3]。但是問題的有效性在于經驗的累積,如果不注重教學后的反思,就會導致教師對于問題的創設和運用不能得到快速的提高和發展,在筆者平時的觀察和訪談過程中,發現大部分教師都沒有養成課后反思的習慣,主要原因在于教師認為教學反思所起的作用不大,因為教學經驗的累積并不是一個立竿見影的過程,所以教師往往忽略課后反思對于學生能力發展以及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所起到的作用。
三、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實踐有效提問的對策建議
1、正確認識創設有效提問的內涵。要讓教師充分體會到“小學數學新課標”中體現的精神和實質,充分認識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提問中的“有效”的真正涵義——對創設問題的教學活動結果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將問題的創設重點真正放在“有效”上,充分結合學生的學情和接受能力。例如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思考力,可以先讓學生通過折紙、畫圖等方法理解算理,在掌握初步的方法后出示題目如下:1/5+7/8,1/5+5/12,1/5-1/7,讓學生們任選一道試做。學生做完后,教師可提出如下問題:
在異分母轉化為同分母分數時有何發現?為何要將異分母轉化為同分母分數?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計算方法及注意問題是什么?通過創設問題使學生通過自主思考探索到數學的學習魅力,并從中完成了獨立思索和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
2、注重問題的“趣味性”。興趣可以使學生沉浸在學習的樂趣當中,更能提高學習的效率。小學生正處于對外部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和較強的觀察力和想象力的階段,一個問題的背后必然有疑惑和對疑惑進行的思考,這種寶貴的好奇必不僅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呵護,也需要不斷的用知識來滋養。由此可知興趣對于學生的學習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利用趣味性的問題來實現問題的有效性也不失為一種途徑。例如在學習“因數”時,教師可以設計趣味性的情境和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下100和60這兩個數字,然后問學生“更喜歡哪個數字?為什么?”有學生聯想到了考試成績中的滿分和剛及格,因此更喜歡100這個數字。但是教師對學生講述了在自然數王國里,無論是100,還是60,都是平等的。教師成功吸引了學生的好奇心,然后教師就可以繼續學生的這份好奇心,通過講述鐘表發明的例子講解“因數”[4]。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通過有效問題的引導成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然后再進行講解,這樣不但可以使學生對于所學的知識印象深刻,更能使學生養成思考的好習慣。
3、組織課后教學反思。課后教學反思是指根據教學實踐,準備好每一節關于創設有效問題教學的數學課,課后進行教師自我反思,其他教師評課研討??梢酝ㄟ^讓教師定期上一節“創設有效問題”教學的公開課,要求同年組其他沒有課的教師去聽課,然后進行集體評課,每位教師上完公開課后要寫好關于“創設有效問題”的課后反思,其他教師寫好聽課后的反思,并進行交流討論。進行創設有效問題教學后,進行課后反思,能更有效的運用創設問題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金傳寶.教師如何提高發問技巧[[J].外國教育研究,1998,(2):40-44.
[2] 洪松舟.我國有效課堂提問研究十余年回顧與反思[J1.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12):34-37.
[3] 陳汝平.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D].重慶師范大學,2005.15.
[4] 李秀萍.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有效提問[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5,(21):224-2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