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晶 呂明磊
摘 要 大學生擁有大量的知識儲備和豐富的創造力,一直都是創新創業的重要主體。為形成“政府促進創業、市場驅動創業、學校助推創業、社會扶持創業、個人自主創業”的生動局面,本文探索高校大學生創業資源的整合機制,助力大學生的創業發展。
關鍵詞 高校 創業 資源整合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10.083
On the Integ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Resources
SHEN Jing, LV Minglei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37)
Abstract With abundant knowledge reserve and creativity, university students have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 thesis actively explores the integration mechanis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resources, aiding univers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development so as to create a lively concept of “promoting entrepreneurship by government, driving entrepreneurship by market, boosting entrepreneurship by universities, supporting entrepreneurship by society and undertaking entrepreneurship by individuals.”
Keywords universities ; entrepreneurship; resource Integration
創業是當今社會的一大熱點話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必然選擇。大學生擁有大量的知識儲備和豐富的創造力,是創新創業的重要主體。劉延東副總理在中國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經驗交流會中指出:中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自主創業活動,把支持青年特別是大學生創業作為促進就業的重要內容,形成了“政府促進創業、市場驅動創業、學校助推創業、社會扶持創業、個人自主創業”的生動局面。
創業資源的整合是大學生創業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環。政府、高校、社會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海量創業資源,如何整合創業資源,使各類資源主體優勢互補是大學生創業者所面對的難題,也是大學生創業成功的關鍵所在。
1 大學生創業資源的分類
按照創業資源的來源分類,大學生創業資源可分為政府資源、高校資源、社會資源,三類資源獲取的難易程度和使用方法不同,在大學生創業過程中需要合理運用這三類資源。
1.1 政府資源
政府資源主要包括創業導向政策、創業扶持機制、創業服務平臺等方面。創業導向政策直接體現了國家發展方向與趨勢,是大學生選擇創業方向的重要依據。創業扶持機制包括融資扶持機制、稅收扶持機制等,可以減輕大學生創業初期面臨的資金緊張問題。創業服務平臺包括各級政府提供的創業園區、創業產業孵化基地等,這類平臺匯聚了大量的咨詢、資金、人力資源,為創業資源的整合打下了良好基礎。
1.2 高校資源
高校資源主要包括創業教育課程、創業咨詢機制、創業孵化體系等方面。創業教育課程是扮演大學生創業啟蒙者的關鍵角色,優秀的大學生創業課程需兼顧理論與實踐。創業咨詢機制包括高校為大學生提供的創業指導、創業咨詢服務等,良好的創業咨詢可以為大學生創業者掃平創業之路上的絆腳石,為大學生創業保駕護航。創業孵化體系包括高校的各類創業孵化平臺、創新創業團隊等,成熟的創業孵化體系可以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成熟的經驗與模式。高校資源與大學生創業者關系密切,是其創業中最容易獲取的一類資源。
1.3 社會資源
社會資源包括家庭資源、企業資源、機構資源等其他社會主體提供的創業資源。家庭資源不僅是創業資金上的援助,良好家庭環境提供的知識、修養、人脈上的資源均會在大學生創業過程中起到作用。企業資源是社會創業資源中的重要一環,不少企業與高校建立合作關系,為大學生提供創業實踐、創業技術支持、創新試行平臺。由于企業更加了解市場情況,企業提供的創業資源能夠幫助大學生創業者快速適應市場環境。機構資源是創業風投機構、創業指導機構等提供的創業資源,這類資源能幫助大學生創業者平穩渡過創業初期,但其獲取難度相對較大。
2 大學生創業資源整合的現實困境
2.1 定位不準導致的整合泛化
我國越來越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但各類資源主體并不能弄清自己的優勢所在,定位不準從而導致創業資源的整合泛化。一些資源主體一味地追求功能多元化而透支自身,其最終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創業項目的資源整合是需要多方位協作完城的,如果能夠找準定位,以優勢互補的機制展開工作,一定能夠緩解此類泛化問題。
2.2 合作不深導致的效率低下
大學生創業者是創業群體中的新生力量,高校是他們能夠最先獲取創業資源的載體,但不少高校在踐行創業教育時,各機構缺乏深度合作從而導致創業教育效率低下。例如,高校所設創業課程僅僅止步于課堂,缺乏與企業的產學研合作;高校未重點打造創業項目,無法在全國大賽中嶄露頭角;前景良好的創業項目缺乏對接的孵化平臺,難以推廣至大眾社會。endprint
2.3 重點不明導致的盲目建設
為了追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潮流,社會各層面在助力創新創業的過程中出現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盲目現象,政校企等資源主體各自為政,導致創業者的自主性缺失現象嚴重。資源主體若能夠確立重點,針對性地扶持大學生創業者,那么資源同質化問題和大學生創業者面臨的棘手問題都能得到極大的改善。
3 大學生創業資源的整合機制構建
大學生創業資源的整合不是簡單地將各方資源進行累加,而是立足于“聯系”與“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建立起政府、高校、企業、社會公益組織等資源主體之間的非線性的整合機制。研究并明確各資源主體的優勢所在,發揮各自的內在動力,盤活各類創業資源使其充分融合,全方位地整合調配,才能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聯系”與“發展”,實現創業資源整合價值的最大化。
3.1 明確優勢所在,打造資源互補的整合機制
在高校大學生創業資源的整合過程中,必須明確各類資源主體的優勢、長處,妥善處理資源短板和資源合作的問題。沖破傳統的簡單粗放式的疊加方式,打造資源互補的整合機制,實現“1+1>2”的整合效應。該機制的實現路徑有以下幾方面。
(1)梳理各類優勢,制作資源清單。高校在培育大學生創業者能力過程中起著重要的引導和教育作用。同時,高校自身有著豐富的科研成果以及眾多的創業人才優勢,可與創業資源中的其他優勢類型進行融合,如第一部分提到的政府資源、企業資源、家庭資源等。例如地方政府擁有吸引力強的優惠政策以及有利的社會關系網絡資源,高校應該融合這些有利資源,將其具體化,整合形成資源清單。政府的優惠政策可以留住一部分創業人才,政府對創業項目的注資入股更是可以推動高校大學生創業與地方經濟建設的同步發展。
(2)梳理課堂類型,形成資源合力。高校大學生的創業資源主要由三要素構成,課堂教學、課外實踐和網絡教程。各高校已將創業教育納入專業教學體系,課堂教學成為了大學生創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渠道。創業教育必須融入實踐育人環節,理論離開了實踐,就如同無根之木。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資源成為最方便、快捷的培育方式,可以通過網絡教程學習到豐富、直觀的創業知識。
(3)梳理部門工作,確立聯動機制。高校部門眾多,與創業資源相關的部門也是錯綜復雜,如學工處、教務處、人事處、后勤處、校友辦公室等。各部門雖各司其職,也需要協調合作,例如涉及到創業教學資源時,教務處需要安排學分資源和教室分配,學工處和人事處需要協調創業導師資源;涉及到校園創業園選址時,后勤處需積極配合提供校內的房屋資源,校方也需主動爭取當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場地支持;涉及到創業資金資源時,財務處需全力配合設立相應的經費機制,校友辦需積極爭取創業成功的校友等社會資源設立高校創業啟動基金、風投基金等。此外,二級學院的支持和協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學院起著上傳下達的作用,學院大部分的輔導員老師同時擔任創業課程任課教師,對創業學生更為了解,是大學生創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指導者。
3.2 依托合作關系,打造資源累加的整合機制
當前社會不少創業項目呈現出惡性競爭、同質化嚴重等弊端,對此,應該理清優勢所在,進行合作,打造資源累加的整合機制。高校創業資源整合的累加機制要點在于,創業教學與創業實踐的累加、創業大賽與創業訓練的累加、創業項目與孵化平臺的累加。
(1)立足創業教學,強化實踐育人。創業教學與創業實踐的累加,簡要描述為將實踐貫穿創業教育的全過程。高校在開展創業教學過程中可以考慮在產學研合作的基礎上深化實踐,與企業協作共建創業見習基地、就業工作室等,將大學生的創業項目與企業進行對接,推進項目的進行。此外,也可以依托政校協同關系,共建校內外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推行創業普及教育,開展豐富的創業培訓活動,如當前流行的SYB創業培訓、創業模擬實訓等。
(2)立足創業大賽,實現訓練覆蓋。高校應突出團中央牽頭的“創青春”創業大賽牽引,挖掘學校優勢項目并進行重點打造,力爭在全國高校競爭激烈的創業賽事中占領一席之地。除了“創青春”,還有“互聯網+”創業大賽、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等,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了鍛煉的機會和模擬的平臺。
(3)立足創業項目,引至孵化平臺。目前我國不少高校已建設對在校大學生開放的創業實驗平臺,針對有前景的創業項目進行校內系統培訓和輔導,后期可引導至校外孵化平臺進一步發展。如江南大學充分利用地域資源,學校附近的大學生科技園,形成高校—園區互動型創業模式,推動創業項目的校內外無縫對接孵化。此外,還可與當地政府、企業等資源進行對接,有助于推動政校企創業孵化平臺的深入合作。
3.3 解決重點問題,打造資源針對的整合機制
高校在整合創業資源時需明確工作的重點,將部分資源用在關鍵點上解決復雜問題。當前,高校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困難時如何獲取資金資源,其次是創業師資的問題。高校必須匯聚優勢資源,針對難點問題,逐個解決。
(1)構建支持體系,緩解資金壓力。高校大學生創業群體相較于社會中其他創業者們,缺乏創業經驗和啟動資金,但這一群體對于資金的需求也是大不相同,有的僅需要解決創業場地問題,有的需要小部分啟動資金,還有的需要大筆的資金投入等。所以,從高校層面出發,需要構建資金支持體系,制定系統規范的支持方案,建立資金資源針對的整合機制以緩解大學生創業者的資金壓力。
(2)構建咨詢體系,獲取創業經驗。當前,高校已基本做到為大學生創業者、創業團隊配置校內指導老師,但是這還不足以緩解大學生缺乏實踐經驗的難題。圍繞這一難題,政校企可以聯合為大學生創業者、創業團隊配置校內與校外雙導師,定期開展創業講座,并為有需要的創業團隊提供咨詢服務,使大學生得到多方位的指導。
參考文獻
[1] 劉軍.我國大學生創業政策體系研究[D].山東大學,2015-04-06,1.
[2] 任澤中,左廣艮.大學生創業資源協同模式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7.11(2):49-56.
[3] 周志琦.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園建設的思考[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2-06-25.
[4] 姚曉丹.大學生創業之困怎么解[N].光明日報,2017-01-05.
[5] 周曉陽.創業者如何面對失敗[N].經濟日報,2015.
[6] 葛寶山,王浩寧.資源整合、創業學習與創新研究[J].南方經濟,2017(3):6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