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華
摘 要 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導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它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數學的學習是一個思維的過程,學生愿意不愿意思考,是能否學好數學的關鍵。營造寬松、和諧的數學課堂,讓數學課堂精彩紛呈,讓學生樂學好學,小情境功勞不容小覷。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小情境 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1問題小情境的創設
低年級學生求知欲望較強,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教師的善問決定學生思考的方向,教師的每一個問題要能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問題應具有挑戰性、趣味性,注重培養學生從小養成愛動腦的習慣。如:光頭強想把一根木頭鋸成5段,他要鋸幾次?問題一提出,大部分學生不動腦筋,等不及老師準許回答,便得意地大聲說:“5次、5次。”“錯。”我順帶比劃了一個“―”的夸張手勢。學生一愣。“再動腦筋想一想,一根木頭鋸成2段,要鋸幾次?”學生恍然大悟。“4次、4次……”看著孩子們開心的模樣,我成功了。培養學生勤動腦、愛動腦的習慣是學好數學的關鍵因素。再如:小朋友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有8只小雞,問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參加這個游戲?“9個,9個,還有一個當老鷹……”孩子們嘰嘰喳喳的,急著讓老師表揚他們會思考呢!“錯。”“嗯?”“再想想。”“一共有10個小朋友,還有一只母雞呢!”哈哈……
問題情境的創設能激發學生思考,對提高數學思維能力起著重要作用。但要注意,低年級學生思維較發散,想象力豐富,容易跑題,問題情境的創設要有針對性,切莫越說越遠,以至于找不著北,游離了主題。
2游戲小情境的創設
低年級學生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如何讓40分鐘課堂牢牢抓住孩子的心,教師應順應學生的個性特征,尊重學生的年齡特征。玩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適當地把游戲帶進課堂,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樂中學,在學中體會樂趣。
在教學10以內的數,學數的組合時,采用“找朋友”的游戲形式,效果很好。請出8個同學,手上分別拿著1、2、3、4、5、6、7、8的卡片,老師出示8,請孩子們各自去尋找自己的朋友,加起來等于8。拿著卡片8和4的小朋友急得團團轉。老師假裝一臉無奈地走過去關心:“你們還沒找到朋友啊?他們一定躲起來吧!”“嗯。”“小朋友,這兩個躲起來的淘氣朋友是誰呀?”“0和4。”我相機引導學生歸納8的組合有:1和7,2和6,3和5,4和4,8和0。其中0+8是難點,通過游戲,難點輕松攻破,學生也能把這個知識點記牢。
又如:教學倒數10以內的數時,我和孩子們玩了一個“發射火箭”的游戲老師扮演電腦輸入人員,學生扮演電腦。我提示輸入從10一個數一個數倒數到0,學生從10倒數到0,再喊“發射!”老師根據學生回答提示“發射成功”或“發射不成功。”或輸入從10按雙數往下數到0,或按單數從1數到9……用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倒數數,把枯燥的知識變有趣。
創設游戲情境,把游戲引進數學課堂,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能在不知不覺中突破重點難點,何樂而不為呢?
3生活小情境的創設
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應當服務于生活。從孩子們開始接觸數學,老師就應當努力讓學生知道數學是一門有用的學科,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學。在數學課堂上創設生活情境,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用途,愿意去學。《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學生有更多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
例如,我在教學位置《左右》時,在學生分清左右時,我帶孩子們去走學校樓梯。先看清楚提示:上下樓梯靠右行。我請幾個同學在樓梯上準備下樓梯,幾個在樓梯下準備上樓梯。當學生上下樓梯相撞時,其他學生哈哈大笑,笑過之后,我提出一個問題:讓你來當交警叔叔,該怎樣指揮呢?學生躍躍欲試。通過設置一個生活情境,學生不僅明確上下樓梯必須靠右行,而且知道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通過情境設置,學生深刻感悟:數學用途大。學習數的認識,我讓學生說說生活中的數。如:我有一個書包,我家有五口人,我在一年(2)班學習,雪花有六個瓣,螃蟹八條腿,雙手十個杈……
創設生活情境時,教師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挖掘學生身邊有價值的數學資料,讓學生在生活中找數學,學數學,真切感受到數學無時無刻不在生活中,感受到數學的有用,從而愛上數學。
4數學操作小情境的創設
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些聯系起著兩方面的作用,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加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成創造、聰明的工具,變成思維工具和鏡子。”動手操作能促進大腦思維的開發,手腦協調發展,人會越來越聰明。低年級學生天性好動,在課堂中創設動手操作的情境,學生是很愿意做的。例如:擺小棒、撥計算器、折紙、剪紙、畫圖等等。
我在教學《圖形的初步認識》時,在學生初步感知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的特點后,分給學生若干根同樣長短的小棒,請學生用最少的小棒分別擺出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學生直觀地知道:三角形用三根小棒,正方形四根,最難的是擺長方形,根據實際操作,小組交流,孩子們尋找到答案:擺長方形最少用6根長度一樣的小棒。在操作過程中,難點攻破,學生也有成就感,且能把知識點記牢。再如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我先發給學生若干張大小不一的紙張,寫上人民幣的面額: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接著我們玩起了購物游戲,老師當商店收銀員,說出商品價格,請學生付錢,要求拿出的錢要剛剛好,不用找。學生都爭著當最能干的顧客,他們一邊思考一邊操作,忙得不亦樂乎。
動手操作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做學習的主人。
當然低年級數學課堂情境創設還有很多種形式,如故事情境,比賽情境等等,數學老師要善于根據所教授的知識點,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根據本班實際靈活選擇,以更好地優化課堂,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