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
摘要:情境創設能夠使學生在真實生動的情境中自主探究、自主發現,情境教學不但應用與各學科教育中,同樣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和應用價值。一些抽象的道理在情境中能夠變得具象化,易于學生去理解和實踐,因此在小學德育教育中采用情境創設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具有較高的可行性。
關鍵詞:情境創設;良好行為習慣;德育創新
小學生側重具象思維和感性思維,對于抽象的概念理解能力較差,單純的理論灌輸會引起學生的抵觸和反感情緒,因此在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中教師要轉變傳統教學方式,改變以往德育教育紙上談兵的空泛、缺乏針對性和實踐性等問題,通過情境創設使學生體驗到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性,并主動糾正自身不良行為習慣,從而形成德育教育的良性循環。
一、巧設情境培養學生關愛他人、樂于助人的行為習慣
學生并不是生活在象牙塔中、不諳世事的群體,即使是小學生也是社會中的一員,而培養學生的公益心、引導學生關愛他人、樂于助人的良好行為習慣不僅僅關系到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同時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1]。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和未來,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行為養成教育需要從小抓起。
為了培養學生關愛他人、樂于助人的良好行為習慣,教師可以創設“光明天使”情境,學生在情境探究中扮演失去光明的盲人,通過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繞過障礙物、買東西付錢等角色體驗,使學生切實感受到作為社會弱勢群體的困難和無助,繼而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助人為樂精神的發揮,使學生能夠在模擬情境中產生心靈的觸動,進而在實際行動上有所改變,能夠主動關心關愛他人[2]。
二、寓教于樂,切實應到學生理解行為習慣養成價值
在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中,如果教師僅僅以說教的形式不斷強調,那么學生很有可能左耳進、右耳出,難以實現預期教育效果。如果以情境創設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積極性,則能夠在寓教于樂的環境下幫助學生完成該項概念知識的記憶,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行為習慣培養的活動中來,并且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有序過渡[3]。
例如針對小學生行為規范的記憶、背誦檢查,教師可以創設“知識競賽”情境,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一小組都有幾次必答和搶答機會。教師提出問題后,每小組答對關于小學生行為規范、校園行為紀律等問題后就能夠獲得得分,最后比較哪個小組得分最高即為獲勝組。通過競賽情境的創設,學生對各項行為規范的記憶將更加深刻,并認識到良好行為習慣的內容、不良行為習慣的影響等,這些都會對學生主動養成良好習慣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構建沖突情境,起到糾偏矯正作用
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需要一定的理論支持,對于小學生而言,對于事物的看法不夠全面,而且在思想感情的理解上較為直觀,僅能看到表明現象,但是很難深入觀察理解問題的本質,這就會形成一定程度的認知沖突,而教師可以結合日常教學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沖突構建教學情境,使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下主動經歷矛盾沖突,進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是非觀,從而對自身行為習慣做出重新審視,起到糾偏矯正作用。
例如在“愛心蛋糕誰來吃”這樣的情境中,教師通過多媒體放映短視頻:丁丁將媽媽做的愛心蛋糕拿給奶奶吃,可是奶奶告訴他“我不吃”。丁丁感到很不解,為什么自己精心準備的蛋糕會被奶奶拒絕呢?這一問題會引發學生的疑問和討論,有的學生說是因為奶奶舍不得吃所以才拒絕,也有的學生說是因為奶奶不喜歡甜食所以不吃,還有學生說因為奶油對老年人不好……學生們提出的種種設想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接著教師可以繼續播放短片:丁丁的奶奶希望把這塊蛋糕留給丁丁吃,因為丁丁孝順奶奶,奶奶更愛他[4]。通過情境探究和學生們的辯論,會使學生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行為舉止是否適宜,如對待老年人,要懂得他們含蓄的表達關愛的方式,關注長輩的健康情況,遇事要從多方面考慮等,這些都是學生通過情境探究懂得的道理。
四、拓展延伸,以情景再現引發學生反思
在學生行為習慣培養過程中,有可能出現學生家校行為不一的問題,也就是在學校表現一個樣,在家卻是另一種表現,這一現象并不在少數,因此需要教師提起重視,并通過情境創設使學生認識到這樣的行為不可取,進而認識到自身不足,主動自我約束并改正[5]。
如教師以“不一樣的我”作為情境創設主題,利用動畫片的形式為學生展示“我”在家庭中和學校里的不同表現:在學校主動清理衛生,擦黑板、擦玻璃很積極,但是在家卻連鞋子都懶得擺正;在學校主動幫助同學,在家卻連幫媽媽盛飯都做不到,這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情節往往會使學生對自身行為進行對照和反省,并主動認識到言行不一不利于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進而主動糾正自身不足,實現良好的自我約束引導作用。
五、結語
通過情境創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尤其是與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行為認知特點高度契合。通過情境創設有利于將抽象的行為標準、習慣概念等變得具象化,在情境探究中能夠使學生更生動、更真切的感知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性,并培養學生主動自我調整、自我約束,促進小學德育教育成果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 陳娟.促進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嘗試[J].中國校外教育,2014,(01):137.
[2] 李鵬鴿.創設教學情境的有關問題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0,(36):123-124.
[3] 錢旭升,張凌南.新課改背景下情境教育理論的實踐意蘊[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10,(01):6-9.
[4] 張萬平.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J].學周刊,2015,(17):17.
[5] 李志侃.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實踐[J].現代教育科學,2011,(10):37+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