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虞俊杰
摘要:國庫現金流量預測是國庫現金管理的重要前提。目前省以下地市級現金流量預測處于探索初期,預測工作存在預測對象過于籠統、預測手段和方法存在局限、預測誤差較大等問題,亟待改進和提高。
關鍵詞:國庫管理;現金流量;預測
隨著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工作的有序推進,地方國庫現金管理工作已陸續開展。作為國庫現金管理的基礎性工作,國庫現金流量預測的目的是準確、及時地對國庫現金流入量、流出量及存量進行預測,以便合理做出國庫現金管理決策。但目前省以下地市級國庫現金管理尚未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現金流量預測也處于探索初期。從對秦皇島市國庫現金流量預測工作開展情況的調查結果來看,地方國庫現金流量預測還存在諸多問題,與國庫現金管理要求仍有較大距離,需要改進和提高。
一、地方國庫現金流量預測現狀
(一)預測對象
1.國庫收支預測方面。以全口徑國庫收支作為預測對象,即選用市本級全部收入(公共預算收入合計+基金預算收入合計+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合計)和市本級全部國庫支出(公共預算支出合計+基金預算支出合計+社會保險基金支出合計+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合計)為預測對象。
2.國庫庫存預測方面。采用的是把庫存作為一個單獨的預測對象進行預測,不是通過收入預測值和支出預測值軋差來反映預測數據,即選用月末庫存余額作為預測對象。
(二)預測方法
根據市本級國庫收入、支出、庫存季節性變化明顯、數據波動規律性較強的特征,目前應用Eviews5.0軟件ARIMA模型進行預測。預測樣本是國庫管理信息系統中2004年以來國庫收入、支出、庫存月度數據,以一個月為預測周期,利用ARIMA模型對時間序列進行季節調整、分解、趨勢預測,由此得出預測結果。
(三)預測精度
2014-2016年累計36個月的預測精度情況如表1所示。
二、地方國庫現金流量預測存在的問題
(一)預測對象過于籠統
目前大部分地方國庫以收入合計、支出合計和月末庫存籠統地作為預測對象,沒有考慮收入組成部分、支出組成部分的規律和特點,僅停留在基于歷史靜態數據的國庫收支預測上,現金余額預測完全與國庫收入、支出預測數據割裂,不是真正意義的國庫現金流量預測。
(二)預測手段和方法存在局限
目前大部分地方國庫在實際的國庫現金流預測工作中往往采用單一模型預測。普遍運用的是ARIMA模型,該模型長期預測精度不高,且單一的模型難以全面展現研究對象發展變化規律。在運用預測手段時,地方國庫過于重視預測技術本身的運用,僅僅依靠模型對數據進行定量預測,對預測對象的了解僅限于表面數據,沒有將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導致預測誤差隨著預測
對象規模的擴大而被動增加。
(三)預測誤差較大
預測相對誤差在50%以上的仍占很大比重,部分絕對誤差達到十幾億甚至幾十億,與近年來地方債等轉移支付、土地出讓金、專項收入等偶發性、額度大、規律性較差的收支行為關系密切,特別是對經濟總量較小地區影響更為顯著。這種預測結果,削弱了國庫現金流量預測對國庫現金管理實際應用的價值。
(四)預測結果缺少必要的評價和修正
目前的預測水平只是簡單列出預測結果,既沒有在預測前對極端樣本數據的調整,也沒有在預測后根據未來可能的經濟、政策變動因素對預測結果進行修正。實際數據出來之后,只是用預測值與之簡單比較,對異常情況做些備注,沒有對預測結果跟蹤評價和及時修正,不利于預測經驗的積累,一味根據模型對已存在的數據進行重復預測,無益于提高預測水平。
(五)預測協調機制未建立
雖然地方國庫掌握著本級國庫收支存的第一手數據,但由于國庫與財政、稅務等部門之間在預測方面缺少良好的溝通機制及合作渠道,造成在國庫現金流量預測中各項細化指標無法建立相關聯系,缺少大額支付信息的提前預報制度及稅務部門收入指標及完成情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庫的現金預測精準度。
(六)預測人員掌握的預測技能不高
為保證預測的精準,對預測人員的要求往往需要對模型熟悉、對原理精通、善于分析且對本地情況非常了解。而現在地方國庫由于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接受相關培訓較少,因此在預測過程中只能機械按照模型操作步驟進行預測。
三、相關建議
(一)明確預測對象和口徑
根據資金流動的規律和特點,國庫現金流量可分經常性、偶發性和調整性現金流量。公共預算收支規律性較強屬于經常性現金流量,基金和調撥類收支規律性不強屬于偶發性現金流量,支出退回、退庫及更正屬于調整性現金流量。國庫現金流量的預測對象應明確為國庫現金流入、國庫現金流出和國庫庫存。國庫現金流入、現金流出預測口徑應以經常性現金流量為基礎,考慮政府性基金收支、調撥類收支、調整事項等偶發性和不確定性,選取樣本時剔除特殊異常情況,做出預測時根據掌控的特殊信息進行修正。國庫庫存現金預測口徑應以收入和支出預測的軋差值加上期初庫存余額來預測。預測口徑從收支存預測逐步轉化為現金流量預測,準確把握國庫現金流入、流出的時間、進度、數量以及規律特征等,確保預測精度能夠滿足現金管理的需要。
(二)綜合運用多種預測方法和模型
根據國庫現金流量組成部分的特點,采取不同的預測方法,經常性現金流量利用模型預測,偶發性、調整性現金流量依靠與財政、稅務部門建立大額資金提前報告制度,結合歷史經驗判斷,定量與定性方法結合,得出最終預測結果。同時可以完善預測機制,采用長短結合、滾動預測的方法,通過分析前后期數據的內在關系,利用序列本身的概率和隨機性質,運用預測技術對預測時期靈活延伸。如在預測中增加建立Holt-Winters模型,把具體線性趨勢、季節變動和隨機變動的時間序列進行分解研究,結合ARIMA模型預測可以對長期趨勢、趨勢的增量和季節變動作出估計。在長短期預測基礎上,逐步實行動態監測滾動預測,對前期預測誤差進行持續分析,結合國庫現金流量特點進行前瞻性預測的持續修正。
(三)建立部門間數據共享機制
建立相關部門間的協調溝通機制,進一步加強人民銀行與財政、稅務等相關部門在預測工作領域的溝通交流,全面、及時掌握影響預算收支預測的項目及因素。相關聯系部門通力合作,無保留提供相關信息,相互支持配合,相互印證預測結果,提供最終有效的預測信息,共享預測成果,成為政府部門加強預算管理、合理安排支出的重要參考,促進國庫資金高效運轉,實現財政資源的科學管理和優化配置。
(四)建設國庫現金流量預測平臺
彌補預測專業化水平不高、縮小預測工作地區性差異、推動預測從粗放型向精準型轉變的有效途徑是構建統一的國庫現金流量預測平臺。“國家金庫工程”已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這為國庫大數據時代的迅猛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國庫現金流量預測平臺的建設要成為“國家金庫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與金財、金稅、金關對接信息,構建集約存儲數據庫,提供連續完整的數據基礎。通過多種建模功能,搭建符合地方現金流量波動特征的分析預測模型,簡化模型選用方式,避免預測人員生硬套用計量經濟學工具,縮小地區間預測水平差距,提高預測結果可比性。根據建模預測結果,結合預算收支數據對預測結果進行修正,并與財政等參與預測部門分析討論,得出最終預測結果,作為地方國庫現金管理操作依據。
(五)加強預測人員的培養
由于預測工作的開展對人員經驗和分析能力有較高要求,因此,應加強相關培訓,完善學習機制,鼓勵預測人員參加各種業務培訓,定期開展學習交流。同時,積極與高校研究機構相聯合,及時獲取最新預測方法,逐步完善相關預測機制,為提高預測精準度和國庫現金管理水平提供支撐。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秦皇島市中心支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