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芹 孫澤野
摘 要 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嶄新的一塊領域,它著重研究那些使生命更有價值和更有意義的積極心理品質。正如柏拉圖所言: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教會年輕人從正確的事情中找到愉悅。文章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出發,試圖挖掘中職體育教學中更多的教育資源,強化體育教學的育人功能,提出一些培養積極、樂觀、進取的職業人才的方法途徑。
關鍵詞 積極心理品質 中職生 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1問題提出
學校體育是指以在校學生為參與主體的體育活動,通過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態度、習慣、知識和能力來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道德和意志品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目前,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迅速,有了可喜的成績,學校規模和在校人數都與普通中學基本持平。但是在中職院校,通常把專業課放在首要位置,而對基礎課的設置是相對次要的,體育課更是得不到足夠的重視,體育教師應付教學的現象普遍存在,直接影響了體育教學的效果和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學校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計劃性、目的性、組織性較強的體育教育活動過程,在學生素質培養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直接關系學生的身心健康,特別是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新形勢下,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探索體育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具有重要價值。
2積極心理學理念
積極心理學倡導研究人們正面的、積極的心理品質,積極心理品質是個體在成長中及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形成的較為持久的、積極的情緒和情感體驗,以及對未來的樂觀態度。它是個體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綜合教育成果。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不僅要調動主體的積極力量,并使這種力量在實踐中不斷擴大,還要注意探究影響個體積極性發揮的環境因素,為個體追求自我實現的動機創造一個積極和諧的環境,有助于強化個體的積極體驗,從而來塑造其積極心理品質。
積極心理品質是一種相對持久的、積極的情緒和體驗,對個人成長而言,積極心理品質主要是指愛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積極地看待世界的方法、創造的勇氣、積極地人際關系、審美體驗、寬容和智慧靈性等。積極心理品質的養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學校教育在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養成的過程中大有可為,體育教學貫穿整個學校教育的始末,從這方面講,從學校體育著手,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養成納入體育教學目標,那么學生素質的提高、積極心理品質的發展將有章可循。
3利用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途徑
3.1把情感納入課堂教學設計,增強學生積極的情緒和情感體驗
積極的情緒和體驗是個體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基礎和源泉。積極的情緒和體驗的相關研究發現,離散的積極情緒,包括高興、興趣、滿足、自豪和愛,都有拓延人瞬間的知—行的能力,并能構建和增強人的個人資源,如增強人的體力、智力、社會協調性等。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和進行積極情緒下的體驗活動對運動能力提升、身體的靈活性、技能的掌握、參與愿望、交往與合作,甚至是創造力的提升都有積極的效果。
體育新課程強調學生的參與性,不僅是身體的參與,還有心理的參與。教學活動中教師的積極調動、精心設計是激發學生積極情緒的必要手段。比如,在課前準備階段,體育教師既要注重學生的身體預熱,又要注重情緒調動。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時,要根據學生年齡特征采取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設計,盡量選取學生喜歡的學習內容,在內心留下愉快的感受。在技能傳授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態,設法植入積極情感,如勇氣、希望、愛國情懷等。
3.2優化體育教學,塑造學生積極的人格特征
積極的人格特征是許多心理學家們的研究興趣。托馬斯.杰斐遜教授曾說,“幸福是生活的目標,美德是幸福的基礎”。在積極心理學家看來,“性格的力量”對人的健康和幸福感有著內在的、基礎性作用。心理學家把積極的人格特征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核心美德”;第二個層面是“良好的性格”。
(1)充分利用體育比賽、競技時機培養“公正、勇氣、節制和卓越”等美德。通過體育活動培養積極的心理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對培養學生積極的人格特征是其它手段所不能及的。體育競賽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在體育競賽中,同學們獲得了更多的體育知識,懂得了更多的規則規范,同時,對他們的道德品質、意志品質、思維方式、行為習慣也產生了良好的影響。(2)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學生“洞察力、團隊合作精神、善良和充滿希望”等良好性格特征。性格力量不僅關系到健康和幸福感,而且還關系到人們能力培養和社會成就。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優勢,對學生進行愛心、責任心和合作精神的教育。
3.3營造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培養學生積極的心態
體育教學環境又可分為體育物理環境和心理環境兩種類型。體育教學環境不同于我們平時所說的自然環境、生態環境或社會環境等。它是特指與學校體育教學工作關系密切的環境。包括學校體育教學活動的場所、教學設施、校風班風和師生人際關系等。盡管這種影響有時只是間接的和潛移默化的,但卻不能忽視它的重要性。
基于群體層面的積極社會環境主要研究創造幸福的環境條件,以及創造力的體現、培養、發揮等社會環境因素。積極環境是培養學生積極心態的重要因素。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為學生營造積極良好的人文、物理環境,對學生積極心態的形成會產生良好的效果。(1)創造成功體驗,促進學生幸福感提升。在體育教學活動,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恰當的階段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通過努力完成任務,進而產生成功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幸福感。(2)營造相互欣賞的學習環境。引導同學間相互欣賞,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學生積極的情緒獲得;引導學生用積極和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別人,讓每個學生都在善的環境中相互影響,用善激發善,用溫情培育溫情。
3.4開展素質拓展運動,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
拓展訓練起源于二戰時期,準確來講是一種求生訓練。后來在一些軍事學校開展,由于拓展訓練的獨特創意和訓練方式逐漸被推廣開來,訓練對象擴展到各行各業。訓練形式也由單純體能、生存訓練擴展到心理訓練、人格訓練、管理訓練等。現在的“拓展訓練”側重與后者。訓練通過精心設計的活動達到“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煉團隊”的培訓目的。
學校體育是指以在校學生為參與主體的體育活動,通過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態度、習慣、知識和能力來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道德和意志品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可以看出,拓展訓練能夠成為學校體育教學的有益補充。學校體育更注重運動技能的發展,而在心理健康方面盡管涉及但沒有具體的訓練手段。拓展運動正好重視心理、人格訓練,特別是意志品質、抗挫折能力、勇氣等。另外,拓展運動引入體育教學也順應多元化教學方式改革的要求。
4結語
體育教學在育人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新時期職業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至關重要。在當今及其今后很長時期,我們都應該把更新體育教學理念,開拓體育教學新途徑應該作為體育教學研究的關注點。充分借鑒相關學科(心理學、管理學等)的先進理念和教育思想,進一步完善體育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魏鳳.提高體育教學育心功能的一劑良藥--積極心理學[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03).
[2] 劉振興,潘書波.積極心理學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18).
[3] 李佳俐.積極體育教學對大學生心理發展影響的實驗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16).
[4] 黃玉寧.職業院校體育教學的改革與創新[J].當代體育科技,2014(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