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杰
摘要:小學數學學科一方面在整個數學學科教學中處于基礎階段和初級階段,另一方面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具有探索性、抽象性和系統性等學科特點。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立足于小學數學學科特點,對于在實際的教育教學策略進行簡要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科特點 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既具有小學階段所有學科教學所面臨的基礎性特點,同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數學學科本身的抽象性、系統性和探索性對于實際的教學工作具有客觀制約性。因此,在“新課改”的改革趨勢下,小學數學的教學研究應充分考慮小學數學學科的客觀制約性,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去適應,全面優化小學數學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水平,打造高效課堂。
一、基礎性及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課程是學生數學學習的開端,是學生數學知識學習的基礎階段。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直接影響著數學教學的質量,進一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知識的學習。
在這一客觀因素的制約下,小學數學教學應注重基本數學知識的教授和思維方式的培養。小學階段是學生正式接受所有學科學習的階段,這一階段一方面是知識的學習,更加側重于基礎性;另一方面,是對于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這一興趣的培養直接關系到整個數學學科的學習。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基本的數學知識和算法,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反復性,并加強實際聯系。對于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應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注重數學教學的生活化,盡量避免單調、僵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吸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探索性及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教學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對于教師的教學方式具有一定影響。首先,教師在課堂知識傳授的同時要給與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數學知識存在很多抽象的定理,對于這些定理一方面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形象性與抽象性之間的關系,同時也需注意傳授與啟發之間的關系。如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教師講授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如何將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至于轉化的過程和轉化后的計算則應完全由學生獨立完成。其次,避免簡化的單向性的知識傳授,積極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學生在開放的課堂活動設計下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 抽象性及教學策略
數學思維是一種理性思維的培養,不同于語文等其他學科,這就要求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正確處理形象教學與抽象思維的培養。
首先,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盡量做到形象性。處于這一階段的學生,感性思維較理性思維發達,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盡量運用生動的教學情境進行數學知識的講授,能夠使學生通過形象的感性思維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另一方面,突出數學知識的本質,強調學習內容科學性和抽象性的屬性。不能有效體現數學本質的數學表現形式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當避免,在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方面,恰當的數學知識表現形式能夠有利于數學知識的學習,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數學知識,而形式化的數學知識表現形式,雖然生動,但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的毫無益處的。
其次,及時進行有效的抽象概括。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于感性的形象材料的運用,同時要積極引導和啟發學生對于課堂教授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數學知識進行抽象思考,將感性化的數學知識提煉為理性的數學知識。例如:“等式性質”的課程教學中,在使學生在感性思維下看到天秤在稱物體重量的情況下,使學生在頭腦里建立起天平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樣重的物品天平仍然平衡的表象,又要及時引導學生對天平兩邊平衡的現象進行提煉,最終讓學生獲得 “等式性質”的數學原理,而不是天平稱物品重量的形象,更不能讓學生用天平兩邊平衡的表象作為依據去解方程。
再次,注重數學知識的理解。小學生對于數學抽象知識的理解難于中學階段的學生,實際的數學案例是必須的,即例題的重要性。例題與定理之間是一般與個別,普遍與特殊的關系,例題有助于幫助數學知識的理解,只有建立在對于例子的充分理解基礎之上抽象提煉才能真正把握數學知識的本質,不要去急于將所學數學知識符號化,小學數學教學要避免學生在數學知識的理解上陷入徒有其表的符號把握局面。
四、系統性及教學策略
系統性強調小學數學在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這一特點,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教學策略。
首先,立足于小學數學教材,尊重教材的課程設置順序和知識展開邏輯。小學數學教材是經過科學的理論論證和實踐檢驗的教科書,其本身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和嚴謹性。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摒棄不需要備課和研讀教材的思想,在教學之前一定認真研讀教材和教學參考用書,明確教學目標和課程設置思路,在此基礎上,科學備課,從而系統、嚴謹的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對于教材知識有更加全面的認識和理解。如有關多邊形面積計算的容,教科書安排的順序是:長方形 (正方形)面積→平行四邊形面積 →三角形面積 →梯形面積,這并不是這些平面圖形之間嚴格的邏輯順序,它是在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認識順序基礎上,全面協調了幾種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系和學生認識發展順序的關系之后確立的數學學習順序。
其次,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系統性設計。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是一個整體,由各個部分有機構成。學生的課堂學習過程有不同的環節構成,應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在學習目標方面,不僅僅是數學知識的獲得,還包括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同時,整個學習過程是由每一節課,每個知識點系統構成,無論是在教學還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應立足于每一次課、每一個知識點,實現系統的最優目標。
參考文獻:
[1]張玥鴻.數學教學方法研究[J].學周刊,2017,(13).
[2]高召琴.淺談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0).
[3]趙宏圖.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略談[J].學周刊,2014,(15).
[4]祝志玲.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探討[J].學理論,2013,(36).
[5]白玉萍淺析小學數學教學方法[J].學周刊,2013,(03).
[6]商寶亨.關于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及策略的思考[J].學周刊,2013,(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