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曉英
【摘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文言文一直都是教學的重難點,很多學生在文言文的學習中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這嚴重影響了高中語文文言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目前,高考語文增加了文言文閱讀背誦的比重,因此文言文閱讀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極大重視。要想提升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的效率,教師必須從教材、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入手,積極探索現階段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有效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 文言文 閱讀課堂 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2-0058-01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很多教師都已經轉變了教學策略,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卻一直沒有找到有效的教學方法,難以實現教學的創新突破,這對語文教學改革來說是很大的阻礙。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文言文閱讀的基本標準是:閱讀簡單的文言文,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文章的含義,讀懂文言文的內容。因此教師必須探索有效的文言文閱讀教學方法,在增強學生文化意識的同時也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讓學生通過對文言文的學習來體會傳統文化的滲透。本文主要分析了文言文閱讀教學中存在問題,并通過探討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來談傳統文化。
1.文言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重視應試教學
隨著文言文閱讀在高考中比重的增加,很多教師在開展文言文教學的時候比較重視對字詞句的單獨解釋,認為這種細致的教學會讓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但是這種教學不利于文言文整篇文章藝術特點的展現,學生對文言文閱讀的學習只停留在表面,忽視對整體的追求。教師過分重視應試教育會讓文言文閱讀教學缺乏一定的語境,雖然學生在短時間內能掌握文章的意思,但是這種記憶不是長久性的,學生無法實現真正的理解和應用,長期處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對文言文閱讀的學習興趣會逐漸降低,失去對文言文閱讀的學習熱情[1]。
1.2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不強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內容都比較復雜,這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更多的阻礙,另外高中教學受到高考壓力的影響,教師的教學任務變得更加嚴峻。文言文閱讀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難點,教學老師為了趕進度,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花費的時間比較少,教師更多的是強調學生對文言文的背誦,很多學生在背誦過程中完全沒有掌握文章的內涵和主旨,在實際應用文言文知識的時候會發現無從下手。另外教師還會要求學生記憶和背誦文言文常識,這些常識可以幫助學生解答文言文閱讀題型。這種被動性的學習會降低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學生體會不了文言文中蘊含的傳統文化,更不會挖掘文章的中心思想,不利于高中文言文閱讀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2.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課堂教學策略探討
2.1讀久生情,激發文化尋根的興趣
在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中,誦讀是理解一篇文章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留充分的時間給學生,讓學生結合教材中的注釋和工具用書,主動了解和掌握文章的大概含義。比如在人教版高中文言文《陳情表》的學習中,學生在自主誦讀后可以掌握文章的大概含義,被李密的孝心所感動,學生自己感受到的情感比教師講解出來的情感更有深刻[2]。然后教師讓學生泛讀,并且找出文章中體現祖孫之情的句子,引發學生情感的共鳴。最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孝”這種文化傳統進行尋根,讓學生從文言文閱讀中感受到不一樣的知識,激發學生對文言文閱讀的學習興趣。
2.2熟讀成誦,內化文明傳承的精髓
當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一定把握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帶著情感對文章進行反復誦讀,讓學生結合上下文語境來揣摩文章的字詞句,這種教學更能體現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體會文章更深層次的情感。比如在人教版高中文言文《陳情表》的教學中,教師就要在學生掌握全文含義的基礎上讓學生品鑒“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茍欲順私情,則告訴不許”這句話,讓學生感受作者的孝心。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當今社會中,很多青少年對孝道的觀念已經非常淡薄了,希望通過本篇文言文閱讀的學習,把古人所展現出來的孝道遷移到當今社會中,讓學生內化文明傳承的精髓。
2.3立足文本,挖掘文章隱藏的傳統文化
高中語文文言文積淀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因素,包括了禮儀、道德、審美風俗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立足文本,拓展延伸,讓學生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上對文言文產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承又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而應該注重對知識的拓展。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興趣愛好,創設生動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熱情,并通過對多媒體的運用感染學生,引發學生思考。比如在人教版高中文言文《歸園田居》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拓展文章,講述作者陶淵明的背景知識,讓文章隱藏的傳統文化得到體現,促進學生對作者那種淳樸、向往自由、熱愛田園生活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感悟。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很多古代優秀的品質和傳統文化都被忽視,希望本篇文言文的教學能夠引導學生從歷史人物的品質中感受傳統文化。
2.4構建專題,滲透文章的傳統文化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語文文言文逐漸以專題的形式出現,這推進了高中語文的教學,在高中文言文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時候也應該以專題的形式來實現。比如以忠孝為專題的《陳情表》,以戰國歷史特點為專題的《戰國策》,從教師構建的文言文閱讀專題中,學生對傳統文化有了更多的認識,促進學生對文言文內容的深刻了解和掌握。
3.結語
與現代教學相比,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死角,教師還沒有找到有效的教學方法,其主要原因是現代教學老師對中國的傳統文化了解不夠深入,沒辦法在文言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文言文閱讀在高考中占的比重越來越多,現代教育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得到了提升,因此教師要從這個角度入手,重拾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和發揚,在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受到更多優秀文化的熏陶,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閱讀的興趣,提升高中文言文閱讀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錢夢龍.文言文教學改革芻議[J].中學語文教學.2014年04期
[2]戈正明.略談文言文教學[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