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乃法
【摘要】在小學數學當中問題解決,主要指的是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來對數學問題進行積極的探索,從而達到解決實際問題,體現數學價值的教學活動。小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是現代教育當中的重點,但在實際的教學環節當中卻仍然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對此還需要進一步的對“問題解決”的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從而找到更加合理的方法來實施教學。本文主要對小學數學“問題解決”的教學方法進行了研究,希望能為小學數學教學的實施和發展提供更多的有益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 問題解決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2-0128-02
數學本身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教學科目,當中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實際問題解決的能力培養。傳統的教學當中對于問題解決的教學內容不夠重視,但隨著近年來新課改的逐漸實施,當前階段來說小學數學當中的問題解決內容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并設置了相應的教學板塊。對此,教師在當前需要對數學問題解決的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從而為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培養創造好的條件。下面將對小學數學問題解決的教學方法進行詳細的論述和分析。
一、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方法的教學開展存在的問題
(一)對于問題的錯誤理解
問題是問題解決教學當中的出發點,也是最終的歸宿。數學教學本身就是從問題的認識開始的,要將問題作為前提條件才能促使數學教學有所依托,教學實踐才能得以開展。但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很多教師對此有錯誤的認識,教學當中經常還是以題海戰術進行教學實施,這種錯誤的思想將嚴重的影響到教學的開展,與新課程標準背道而馳。同時,一部分教師在教學當中為了能實施問題解決教學而苦思冥想的設計各種問題,甚至導致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所喪失,整個教學當中學生的主動思考受到嚴重限制。此外,一些教師在問題設置上會脫離學生的生活體驗,難以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無法真正的產生問題解決教學的實際作用。
(二)代替學生分析
在新課改的教育領導下,很多的小學數學教師已經認識到了問題解決教學開展的重要性。在數學教學當中教師經常會設置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來進行問題的分析和解決。為了能達到較好的效果,很多教師會對學生進行點撥,或者代替學生進行思考和分析,這就導致問題解決教學的實際效用受到了影響,完全失去了價值。例如在《梯形面積的計算》當中教師提問:我們可以將梯形轉換成為什么圖形來探索其面積計算公式?學生回答:已經學習過的圖形。然后教師提問請拿出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一拼看有什么效果?這個過程中要求教師提前準備好教具。然后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索和研究發現是平行四邊形[1]。然后教師提問:那么梯形的面積是怎么計算的呢?
事實上問題的研究不在于教師要怎樣來進行講解,而是應當給予學生更多的空間和時間來讓他們自主進行研究。事實上在上面的案例當中教師完全可以讓學生在諸多的圖形當中自主進行探究和分析,找到規律和當中的特點,完全沒必要告訴學生“拿出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這樣的方式會導致失去教學探究的意義和價值,也就是導致數學探究成為了一個空殼,問題解決教學成為了一種形式主義,難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思維。
(三)教學方法老套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雖然問題解決教學當中本身是有著一定的操作程序的,但同時也有靈活的教學模式。在進行實際的應用當中,一些教師會將其看作是固定的教學模式,嚴格的按照程序實施,但結果卻會導致教學當中的機械性較強,缺少靈活性,從而無法提升達到教學的預期效果。
(四)重結論而輕過程
小學的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當中,對于問題的結果重視而輕視思維過程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也就是教師在教學當中為學生設置了相應的場景,讓學生進行自主的思考和研究,然后討論,并得出結論。從表面上看學生是經歷了自主思考過程的,但事實上教師所關注的是學生所得出的答案是不是與自己的答案相一致。當學生所得到的答案結果不夠明確或者偏離標準答案的時候教師就會對這部分內容敷衍了事,而是引導學生向正確方向思考,一直到結果與標準答案相同的時候才可以。例如在進行《認識人民幣》的教學當中[2]。
教師:同學們你能將自己面前的錢幣進行分類嗎?(教師需要事先給學生準備好相應的工具和教具)
學生:能,可以把紙幣分為一類,將硬幣分為一類。
教師:這樣做也可以。
學生:還可以將一角的分為一類,將一元分為一類……
教師:你們可能不知道老師的要求,還有其他的分法嗎?
學生:可以將錢幣按照年代的方法進行分類。
教師:還有嗎(顯得很焦急)?
學生:可以按照元、角、分將錢幣進行劃分。
教師:你說得太對了,你的想法和老師的想法一樣。
事實上之前所有學生的分類都并沒有出現問題,只不過與教師的想法出現了偏差。教師看到的只是最終得到的結果,而對于學生整體進行學習過程中的思維過程沒有加以重視,這樣的方式下也將嚴重的影響到學生的積極性,導致學生難以進行更加豐富的思考,思維上受到嚴重限制。
二、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方法的教學開展問題發生的原因
(一)受傳統教育影響
傳統教育理念是相對于現代素質教育理念來說的,在教學當中教師始終占據著教學的主導地位,學生則是教學當中的被動學習者。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教師一直在機械化的灌輸知識,導致教學的真正目的有所偏差,學習成為了被動性的方式,導致學生難以產生學習興趣[3]。這樣的思想長時間以來將嚴重的影響到學生的未來發展和思想進步。因此當前階段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時的將小學的數學教育從傳統教育當中解放出來,積極更新教育思想,以便于能讓問題解決教學順利的進行下去。
(二)教師自身素質限制
很多教師由于長時間的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當中比較看重學生的成績培養,并且教學上也會形成固定的思想和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師在實施問題解決教學的過程中經常會表現的力不從心。很多的教師由于自身的素質限制在教學當中只能引導學生進行表面的問題分析,無法更加深入的探究其本質。同時有些教師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會擔心學生過度的發揮自主性而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對學生過分的干預[4]。現代教育的發展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專業素質如果不夠高,那么在教學當中是難以實施問題解決教學的,也會導致學生的發展受到限制。
(三)教學評價制度不合理
雖然當前很多的城市已經取消了小升初考試,學生可以直接按照戶籍來就讀學校,但事實上應試教育已經逐漸的滲透到了小學的教學當中去。學校和社會對于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仍然只看中教師所帶班級的成績如何。很多時候家長和學校等方面會認為即便教學當中的實踐性再好,學生成績不比其他的班級強,那么就說明教學質量不好[5]。學校對于教師的評價也基本上會看教師的班級整體成績和水平,因此教師會因為受到評價制度的約束和限制而無法更好的實施問題解決教學方式,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
三、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方法的教學開展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氛圍
在小學的數學教學當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如果在教學當中始終高高在上學生將難以拉近與教師之間的距離,自然也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效果。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的問題解決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從思想上做出改變,徹底的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姿態,成為學生的伙伴和引導者。協調的師生關系能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同時也促進師生之間的良好配合,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6]。其次,教師要注意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是需要有一定的空間和時間來進行拓展的。因此在教學當中要為學生留下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小學生思維十分活躍,他們的思維方式有所不同是在所難免的,因此教師不應該將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學生身上,而是要讓他們獨立思考,充分的發揮想象力,從而自己來找到更加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對于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培養來說將產生重要的價值。
(二)創設熟悉的教學情境
在素質教育當中我國的新教材也得到了一定的調整,在現代小學數學教材當中已經有很多的豐富的解決問題資源。對此教師可以結合書本知識融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和能力來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7]。在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充分的利用各種資源,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問題資源的展示,引導學生從情境當中更好的觀察和發現問題,并能對當中有用的信息進行進一步的整理和提取,從而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問題和分析問題。在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首先要在設計中對教材內容細致的分析,研究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發展水平,保證問題的提出既不會太簡單,也不會太難,而是能讓學生在合理的范圍內得到提升。同時,問題的提問應當具有層次性,由淺至深,能逐漸的讓學生得到更高的知識認識。此外要注意問題的應用性。現代教育當中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培養是關鍵所在,也是未來教育發展當中的重點方向。例如在學習“認識分數”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出分蘋果的情境,根據學生的經驗得到“一個蘋果分成兩半,一人一半就是1/2”[8]。這樣的簡單方式能讓學生在現有的基礎和生活經驗上出發,同時也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相關概念,意識到數學的應用性和優越性。
(三)重視學習的過程
在現代教育背景下,學生已經成為了教學當中的主體,是主動學習者。但由于小學生的基礎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性,導致學生之間還是存在著明顯的問題,這就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挑戰。對于這樣的問題要想從本身上得到解決,首先要做的就是認識到問題解決過程的重要性,在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不斷的培養和引導,讓學生能形成良好的習慣,同時也能讓學生在理解能力上和接受能力上得到提升。作為數學教師一定要牢牢的把握住教學當中的每一個知識點,能熟悉的指導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練習,并且要下意識的滲透一些日后可能學習到的知識點,讓學生的思維能得到拓展。例如在進行“特殊平行四邊形”的教學當中,菱形、矩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他們在性質上和定義上都有著一定相似之處,但當中也有著一定的限制因素。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當中讓學生來分析一下正方形、菱形和矩形等平行四邊形的共同點和差異點,并嘗試進行轉換[9]。這樣的方式下不僅能強化對于四邊形的學習,同時也能對特殊平行四邊形與知識點的理解更加深刻。
(四)提升問題的多變性
數學本身是一門邏輯性和抽象性比較強的課程,對于數學的學習能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但由于長時間的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很多時候并不會給徐盛講解一些實際的解決問題方法,導致學生的探究能力有所喪失。因此,教師在教學當中需要重視起問題的多變性,在教學當中能采取不同的形式變化教學,讓學生能多方面的探究問題[10]。教師可以巧妙的設計一些數學題型,讓學生通過一題多解的方式進行研究,從而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讓學生進行鍛煉,能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同一個問題,這對增強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來說將產生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總之,在現代教育背景下,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培養和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顯得格外的重要,通過問題解決式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更高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讓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提升,進一步的強化他們的思維能力。問題解決不僅能讓學生在數學的思想觀念上產生改變,更加能讓學生逐步的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為學生的創造能力提供保障。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一定要更新教育思想,能從學生實際角度出發來進行教學設計,保證能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能更好的為學生主動學習奠定基礎,為數學教學效果的提升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曉燕.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的幾點心得[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05):77—80.
[2]邱良洪.基于“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2,(36):123—125.
[3]徐俊崗.基于問題解決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03):174—188.
[4]張華.學生數學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J].教育科研論壇,2012,(04):64—69.
[5]陳茂香.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4,(16):152—188.
[6]丁祥.培養學生數學創造思維能力之我見[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1,(12):210—213.
[7]武蕊紅.數學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J].科學之友(B版),2015,(03):674—689.
[8]徐燕剛,邵景進.我國問題解決教學的研究進展[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4,(07):2156—2166.
[9]趙喜來.數學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途徑[J].河南職技師院學報(職業教育版),2012,(05):77—80.
[10]陳琳靈.運用前置性探究學習策略 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西藏教育2014,(09):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