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櫻
【摘要】全面進行素質教育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發展的一條必經之路,實施素質教育也成為我國中小學教學者的一項重要改革,然而因為某些因素的影響,導致中小學素質教育的改革滲透力不夠強,針對這一現象,如何有效的進行素質教育,本文將簡單進行思考。
【關鍵詞】素質教育 中小學 教學改革 全面發展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3-0037-01
前言: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教育事業的一場深刻變革,是一項事關全局影響深遠涉及社會各方面的系統工程。也是我國提高國民素質的一項戰略性決策,在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下,素質教育改革受到制約,無法使學生真正做到全面發展,在這種情況下,需要以中小學素質教育為目標,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核心,把素質教育的理念滲透到教育領域,從而推進中小學教學改革的發展。
一、素質教育的內涵與意義
(一)素質教育的內涵
素質教育的內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這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目前,素質教育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著力于糾正傳統的應試教育帶來的弊病,強調學生的個性發展[1]。
(二)素質教育在中小學實施的意義
中小學教育是順應小學生,初中生發展規律的教育。中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人的自我意識覺醒階段,是個性發展的關鍵階段。在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觀中需要把握中小學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
二、素質教育在中小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以考試科目為主
素質教育是一項要求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而傳統的應試教育過于注重考試成績,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容易忽視如音樂課、美術課、體育課等相關課程的發展,甚至專業課程會消減這些不是中考必備課程的教學時間,進行教學,這樣的做法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更是有悖于我國貫徹素質教育觀的初衷,限制了素質教育的提高和發展,使素質教育的質量降低,導致學生在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因沒有獲得全面發展的教育而無法體現出其全面性的品質,能力和素質不匹配[2]。
(二)教學方式以應試教育為主
在我國目前的中小學教育中中小學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應試教育把教育的評分環節作為教育目的所在,把人的素質的某個方面作為全部,教師作為教育的絕對領導者,學生作為被動的個體被教育者管轄的對象只能被當作裝知識的容器被動接受,交流和溝通較少。因此,應試教育不僅背離了我國的教育方針,也不利于培養我國發展所需要的人才。
(三)素質教育缺乏評估機制
在當前學校中,教師通過學生評價,學校通過上學率評價,學分被學生和教師當作教學的重點,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被忽視,加上缺乏相應的教育管理監督機制,使得中小學素質教育觀的發展變得難上加難。
三、實現素質教育在中小學教學改革中滲透的途徑
(一)提高教師的素質教育水平
學生的發展離不開老師。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就成了教育的關鍵,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與學生平起平坐,和學生做朋友,不單單只是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從生活上多關心學生的心理情況變化,采用寓教于樂的教育方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材施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做到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二)加強素質教育的宣傳
中小學素質教育要想發揮出教育作用,首先需要大力宣傳素質教育,讓素質教育被社會各界所認可。只有通過宣傳,社會各界才能意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在這一基礎上,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和社會才能給予幫助并作出相應貢獻,使學生能夠真正做到全面發展,既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又樹立了正確的道德意識,構建出良好的素質教育氛圍。
(三)推動教育體制改革
教育需要改革,教師要進行引導式學習,鼓勵學生主動的發展。只有當學習者學會了學習主動學習,才能表明教育者掌握了素質教育的基本方法,所采取的方法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3]。
結語:綜上,在中小學教育中素質教育占領著重中之重的地位,樹立正確的素質教育觀,全面推動素質教育就成了全民努力的方向。提高教師的素質水平,和學生多溝通,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加強素質教育的宣傳,使全民了解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推動素質教育的改革,建立一套完善的素質教育監督與評價機制,考察學生服務社會的能力,構造一個良好的素質教育氛圍。
參考文獻:
[1]黃倫峰.國學經典教育與中小學素質教育研究——以漯河市中小學國學經典教育為例[J].教學與管理,2011,02(30):7-9.
[2]陳坤華,李曉霞.中小學素質教育深化的障礙及其超越[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5(01):170-173.
[3]黃巨臣,肖海燕.素質教育背景下農村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研究[J].教育探索,2016,08(10):1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