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翔
摘 要 聯想教學高爾夫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的教學理念。它在建構主義的基礎上又把課堂教學過程分為快樂高效的教學九環節,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有所收獲。本文主要討論如何把這種新型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運用到高職英語教學中,共同打造快樂高效的高職英語課堂。
關鍵詞 聯想教學高爾夫 高效教學九環節 高職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0.054
高職教育的目的是為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技能型實用人才。高職英語作為高職人才培養的一門基礎學科,其教學質量的高低關系到其培養的人才質量。然而,在目前的高職英語教學的過程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學生因為英語基礎差,底子薄等原因,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不高甚至厭學,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那么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呢?聯想教學高爾夫能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有所收獲。
1聯想教學高爾夫簡介
聯想教學高爾夫是聯想集團教育培訓事業部開發的一種新型教學理念。其含義是從教學心境、教學招式及教學策略三個維度共同打造快樂高效的教學課堂。并在建構主義的基礎上開發了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效教學九環節。這有別于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傳統的教學方式違背了人的認知規律;而建構主義則符合了人的認知規律。建構主義認為,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于世界的理解和賦予的意義都是每個人自己決定的。我們是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來構建現實,或者至少說是在解釋現實。由于我們的經驗以及對經驗的信念不同,于是我們對外界世界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建構主義更關心如何以原有的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為基礎來建構知識。
2聯想教學高爾夫在高職英語課堂上的應用
2.1 破冰之旅
教學高爾夫主張在第一節上課前應該先破冰。所謂破冰就是打破人際交往間懷疑、猜忌, 就象打破嚴冬里厚厚的冰層。破冰的目的是幫助人們打開心門,樂于與人交往和相互學習, 打破陌生人之間的隔膜和生疏感。對于課堂而言,就是拉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及生生關系,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這個環節很重要,尤其是對于大一新生。大一新生剛進入一個新的環境,同學,老師都是陌生的。這時老師可以通過做個小游戲,講個小故事等手段來拉近師生間的關系。還可以讓學生利用游戲方式找到自己的學習伙伴從而組建學習小組。每個組選出自己的組長,制定出小組的名稱,口號,小組歌曲及小組造型,最后再集體亮相。這個活動做下來,學生之間就慢慢熟悉起來,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溝通、合作能力。
2.2 聯想教學九環節
聯想教學九環節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遵循人的認知規律設計的,九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在課堂上,老師對學生基本上是鼓勵加獎勵。比如,學生回答完問題時,老師會說:“ Good! Very Good! ”或者是“Youre Excellent!”之類的話,給學生加分或獎勵學生一個小禮品。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就慢慢地活躍起來,學生的積極性及參與意識就被調動起來了。
2.2.1獲取注意力
老師在講授新知識之前需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聚焦或意識到正在學習的東西 。因為人的智力活動分為五個基本因素: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而注意力恰恰是這后四項的準備狀態。所以,學習的前提就是要獲取注意力。那么如何獲取學生的注意力呢?方式有很多,可以給學生看一個英語小視頻,一組圖片,播放一首英語歌曲等,使學生意識到接下來要學習的內容是什么。比如,在學習《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Renaissance》(文藝復興簡介)這篇文章時,可以先給學生看一些有關文藝復興時期藝術作品的圖片,使其注意力聚焦在文藝復興上。
2.2.2建立聯結
獲取學生的注意力后,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把學生和要學習的內容聯結起來,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此時可以問三個問題:(1)“What time do these art works belong to?”(2)“Whats Renaissance?”(3)“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Renaissance?”
2.2.3介紹框架
介紹框架就是老師簡潔明了地告訴學生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有幾點,其目的是激起學生對新知識,新技能的期待,從而產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比如,我可以說:“今天這課主要學習兩方面內容:(1)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naissance. (2)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Renaissance.”
2.2.4激活舊知
激活舊知就是把與新內容相關的舊知重新回顧一下,目的是為接下來要講的新知做準備。此環節我會以小組討論加小組PK的方式,讓學生把文藝復興的相關知識重新回顧一下,這時候學生會在大腦中快速搜索答案,學生會回答出部分內容,對于學生的部分答案要給予肯定和小組加分獎勵,同時還要告訴學生答案不完整,有待補充。這時候學生就會想還有哪些內容未回答出來,求知欲就被調動起來了,為下一個教學環節做了準備。
2.2.5 引入新知
此環節可以讓學生閱讀要學習的文章,并就文章重點內容進行提問,讓學生邊閱讀邊思考。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參與課堂發言,或者講一個小笑話放松一下,或者老師偶爾自嘲一下等方式讓學生時刻保持注意力。
2.2.6練習與反饋
英語中重要詞匯及短語的用法,只有通過運用才能掌握。于是讓學生做些練習題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可以讓學生用所學詞匯短語造句,或者做些相關的翻譯題。老師可以通過提問、小組競賽等方式來檢測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程度。而且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基礎對學生的練習結果給予及時積極的評價。比如:這些翻譯題整體做得不錯,中間有個別句子用詞不是很恰當,希望以后翻譯得更精準一些。
2.2.7復習
復習是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習的重要知識點,進行回顧和梳理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通過總結、設問搶答、小組PK、抽簽回顧法,腦圖回顧法等方法進行。比如,讓每個小組選一名成員,代表本組,對所學重要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總結最好的一組勝出,并給予小組加分獎勵。還可以讓學生用腦圖法對所學課文的框架結構進行梳理。這樣,留在學生腦海中的就不再是零零散散的知識點,而是完善知識體系。
2.2.8制定行動計劃
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只有應用知識,才能掌握知識。因此,讓學生制定一個具體運用知識的行動計劃很有必要。行動計劃的內容要具體,明確任務內容,完成時間,提交方式,可衡量的標準等。比如,每位同學在本周朗讀兩遍課文,并把朗讀錄音在本周內發到班級微信群。
2.2.9鳳尾收場
很多人都知道,一堂課的開始很重要,因為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很少有人意識到,課程的結束方式同樣也很重要。不能草草收場,匆忙結束。可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會說:“今天的課就到這兒,下課吧。”或者“還有許多內容來不及講了,下次再接著講”等等。這樣的結束方式顯得很蒼白無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完美地結束呢?我們可以給學生講一個簡短、寓意深刻的故事,緊扣主題,升華結束!通過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可以讓學生在放松之余,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還可以與學生分享一些名人名言,一起分析其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課程的認可度,還可以啟發學生的思考,并加深對所授課程的理解和記憶。此外,還要對本次課上積極發言的同學及優秀學習小組給予表揚和表彰。
3結束語
聯想教學高爾夫改變了傳統的以老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設計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九環節,通過探究式學習,互動式教學及分組教學法等多種方式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到了知識,也有利于學生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
參考文獻
[1] 趙瑞,張才英.聯想教學高爾夫在中職課堂中的應用[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5(12).
[2] 李莉.聯想教學高爾夫在高職在高職課堂中的應用——以《網頁制作》課程為例[J].電腦迷,201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