榻勇斌
[摘要]私募基金最早進入我國是20世紀末,近些年發展迅速,已經成為我國資本市場上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私募基金概念相對寬泛,它主要是指任何一種不能在股票市場上自由交易的股權資產的投資。我國金融市場上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私募基金的健康發展需要私募基金管理制度來約束,但我國與其相關的法律法規尚未健全,私募基金監管等工作尚未得到進一步明確,這就對私募基金相關法規和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都需要人們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私募基金;監管制度;法律法規;投資;回報
引言
私募基金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信托法律關系,是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產物。和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在運作方式、信息披露、成本設立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勢,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容易出現盲目性和無序性等弊端,在內控機制、保底分紅做法等方面也容易面臨諸多問題,私募基金監管制度的作用就顯得異常重要,對于我國而言,借鑒西方國家和地區的做法,構建私募基金監管制度是很有必要的,這已經成為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和完善過程中的重要內容。
一、私募基金的特點分析
(一)針對性較強
一般而言,公募基金主要面向普通大眾,而私募基金主要針對社會上少數的富裕階層和機構。它主要面向少數特定的投資者,在投資目標上的針對性較為明確,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選擇投資服務產品,在為客戶提供完善服務的同時也實現了投資產品的多樣化和差別化。目前市場上所存在的私募基金各個特征不夠明顯,收益也不夠突出,很多投資者或機構擁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和抗風險能力,私募基金對他們吸引力并不大,但從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上看,我國中產階層逐漸崛起,私募基金的需求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二)投資限制相對較少
從事私募基金的專家都有一個主要的目的,那就是創造出一種和傳統資產不同的收益和風險的組合,以便于更好的進行理財,這也就意味著和傳統的投資相比,私募基金在投資規模和投資策略上面臨的限制相對較少,不管是股票、債券等傳統的投資工具,還是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產品,亦或是各種產業投資基金等實業,私募基金都可以進行投資。而且,私募基金可利用的投資策略也相對廣泛,不僅可以利用傳統的理財產品,還可以擁有更大的杠桿手段的使用空間,投資相對靈活。
(三)激勵性更好
和其他投資方式相比,私募基金能夠帶來相對較大的利益,擁有很強的激勵性。一方面,從事私募基金只需要給管理者提供一部分固定的管理費,幫助管理者維持開支即可,收入則從年終基金分紅中按照比例提取:另一方面,基金管理者一般持有基金3%-5%的股份,但在國內這一比例經常會超過10%,如果有虧損的情況發生,這部分基金將首先被用來支付。私募基金在收益和風險上的特征也讓投資者和管理者擁有高度一致的利益,二者相互激勵,使得私募基金激勵性的特征尤其明顯。
二、我國私募基金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我國,“私募基金”尚未得到合法認證,運作過程和手段并不規范,這給我國的股市帶來不少的問題。已經被查處的幾家公司就存在“私募基金”違規操作的問題,一些公司在二級市場上的股價走勢也暴露出不規范的“私募基金”對證券市場造成的危害,這也給我國投資市場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一)合法性相對缺乏
我國的私募基金缺乏明確的法律依據,這使得國內一些私募基金行為處在一種自發的狀態,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私募基金。我國很多私募基金會做出保底收益的承諾,表面上私募基金風險較低、收益較好,實際上這就很容易讓其和“私下集資”聯系起來,這種非真正意義的私募基金在我國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這也就制約了真正意義上的私募基金的進步和發展,也容易導致一些欺詐事件,給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帶來了很多不利影響。
(二)主體不合格
依照我國現有規定,社會保障基金、住房公積金等公益性質的基金只能用于銀行存款和國債投資,從而保障受益人的財產安全。但由于銀行利率的下調和物價的上漲,存款和投資國債很難滿足人們對基金進行保值增值的需要,因此很多基金管理機構將公益性質的基金委托給中介機構,一些擁有閑置資金的分公司或其他分支機構為追求較高收益,有時也會將大量資金委托給中介機構,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受托人并沒有被授予監管資格,實際上也就是沒有經營資產管理的資格,很多受托人不具備資金監管的資質,一旦發生爭議或糾紛,相關當事人的權益有可能會面臨威脅。
(三)信息披露不完善
大部分私募基金都會獲得良好的收益,但也有著較大的風險。在我國,對沖基金的一大特點就是對投資戰略進行嚴格保密,不得隨意泄露任何與投資戰略相關的消息。一般基金管理者只會向投資者口頭介紹投資過程中的基本操作和過去的投資回報率等大致情況,很少會真正透露出投資中涉及到的諸多細節,也不會對投資者保證可以絕對盈利。對于投資者而言,投資對沖基金可以說完全是出于對經營者的信任,在投資過程中投資者很難獲得較為全面的投資信息,這在無形中會增加投資者經營投資中的風險。
(四)市場缺乏監管,自身運作不規范
總體來說,我國尚未形成“私募基金”運作的行業規范,有些私募基金運作并不合理。在資金運作方式,風險控制、投資期限、信息披露等方面都缺乏有效的制約,資金運作并不規范。我國大部分規模較大的私募基金在運作上參照美國相關市場規則和管理章程,在風險控制上相對較嚴格,這促進了私募基金的快速發展,但與之不相匹配的是,相關的市場監管無論在法治建設和監管手段上都相對落后,對各種問題缺乏合適的應對之策,阻礙了市場的健康發展。
三、完善我國私募基金管理制度的建議
(一)進一步明確私募基金的監管機構
私募基金是投資基金的一種運作方式,從本質上講屬于信托制度的安排,是投資信托的行為。目前我國頒布了《信托法》,為規范各類信托業務提供了一定的依據,但我國實行的是分業監管體制,各個監管部門按法人主體分類監管,監管缺失和多頭監管的現象都不少見,政策信號不統一。因此,我國要進一步明確私募基金過程中的監管機構,各個監管部門明確分工、密切合作,將監管覆蓋到投資的各個方面,避免出現重復監管活監管缺失的現象,提高監管效率。endprint
(二)建立新型投資模式
私募基金在我國的規模不斷擴大,已經成為我國證券市場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但我國證券市場尚未成熟,私募基金規模的擴大很容易導致更多的市場波動,影響市場的穩定發展。因此,我國要積極建立以產業投資、風險投資為主的私募基金投資模式,為投資者提供相對完善的風險預估,提高投資者抗風險的能力和投資意識,幫助投資者能夠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去面對較高的投資風險,獲得相對穩定的收益,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基金投資人的合法權益。
(三)建立健全市場準入機制
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國很多私募基金的受托人和投資人缺乏合法性,這就需要建立健全市場準入機制,提高受托人和投資人的合法性。我國投資基金法應明確規定發起人和管理人的資格,尤其是在有限合伙型私募基金中,管理合伙人承擔無限責任,必須保證管理合伙人自身的財力,這是其承擔責任的重要保證。一般符合公募基金發起人或管理人資格的都可以擔任私募基金管理人或發起人,但從我國當下的市場狀況看,要對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進行適當限制,嚴格審查管理人資質,對其個人履歷、信用情況、個人能力要謹慎考察,從而為投資人權益提供保證。而對于已經獲得受托人或投資人資格的,也應對其進行嚴格監督與管理,一旦出其出現違反相關規定的情況應予以處罰,必要時也要令其退出,從而為合格投資者的利益提供充分保證。
(四)嚴格規范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和風險提示
我國私募基金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個較大問題就是信息不對稱,信息披露工作不到位,這樣投資者很難真正把握到基金的投資經營狀況,投資者的利益很難得到有效保護。我國要嚴格規定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加強風險提示,雖然不用對社會公開,但必須接受相關管理機構的監督與管理,及時向投資者公布與經營相關的細節,保證證券市場的公平、公正、公開,從而幫助監管部門進行及時地監督和管理,有效制止私募基金過程中的違法違規行為,讓投資者對于投資收益和風險做出正確的判斷。
四、結語
近幾年,我國證券市場風起云涌,私募基金特點鮮明,優勢較大,這給它越來越多的關注。在國外很多國家,私募基金有很長的發展歷史,私募基金的運作模式、監管制度均已成熟,但私募基金在我國得到發展的時間相對較短,在法律法規和監督管理等方面還很不完善,因此,我國需要進一步明確私募基金的法律地位,規范私募基金,推動其健康發展,降低風險,規范市場秩序。我國現有的監管制度和法律環境并不能對私募基金進行有效的控制,私募基金監管制度的建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私募基金的成長之路任重而道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