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瑤
[摘要]我國正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變,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和短缺日益顯現出來,職業教育必須自覺承擔起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時代重任。但目前職業教育對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對人才需求的滿足度尚未達到預期的效果,有必要從地方經濟的發展入手,探討區域經濟產業結構調整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最終推進全國整體經濟良性運行。
[關鍵詞]人才 職業教育 區域經濟
一、遼寧區域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
1、以裝備制造業為核心,實現三次產業協同成長
作為遼寧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裝備制造業應向信息化、高技術化發展,原材料工業應向深加工度、高附加值發展。第二產業又好又快地發展將對第三產業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拉動力,逐步實現以第一產業為基礎、第二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經濟發展的新格局,最終實現三次產業協同帶動經濟發展的轉變。
2、加快農業產業結構優化,促進農業剩余勞動力轉移
加快農業產業結構優化需要通過農業生產結構優化、農業產品結構優化和農業產品品種結構優化來實現。在穩定糧食生產面積、提高糧食品質的同時發展畜牧、水產、水果、蔬菜等特色產業。著力加強農村水電、交通、通訊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并帶動商貿物流、運輸、餐飲娛樂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進而促進農村城鎮化發展水平,提升農業產業自身的勞動力吸納力。進一步調整農村勞動力結構,加大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
3、發展第三產業,創造就業機會
第三產業具有知識、技術和勞動密集的特征,能吸納不同層次的勞動力,全省服務業正以市場化、產業化和社會化為發展方向,以提升科技含量、擴大就業容量為突破口,不斷優化服務業結構。從就業結構變化趨勢來看,遼寧的工業化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過程中,第二產業沒有吸收勞動力,而是排斥勞動力,遼寧第二產業轉移出來的勞動力轉向第三產業,第三產業已經成為就業的主渠道。
二、高職教育服務遼寧區域經濟產業結構調整面臨的問題
1、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手段落后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創新性不高,實踐環節有待改進。大多數職業院校在培養人才的教學中仍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積極性不高,獲取知識的來源單一,限制了學生主動思維的能力,難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更不用說培養適應經濟轉型發展的技能型人才。
2、實踐環節占比較少,實踐型師資力量相對薄弱
職業院校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動手能力。但從目前職業院校的實際情況看,實踐教學條件相對滯后,實驗設備不夠新,缺少長期合作的實踐教學實習基地,導致學生在實習中的效率較低,收獲的實踐技能不充分,實驗室利用不夠充分,缺少豐富實踐經驗的師資力量以及課程內容的設置略有不足,再加上學生接受能力較差等問題,在進行實驗教學中仍面臨著只是形式而教學效果低于預期、許多實驗軟件操作空白等諸多問題,實驗室的使用率雖高但實際利用并不充分。
3、專業設置不夠完善,網絡教學資源亟待開發
目前,大多數職業院校的課程設置具有相似性,沒有突出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特點,忽略了經濟轉型發展的人才需求。職業院校中有一部分院校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不符合應用型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在課程體系和專業結構的設置方面存在培養目標過寬過高、模糊不清、缺乏整體規劃等問題。同時,由于網絡教學的投入巨大,課程建設的開發也是一項投入巨大的工作,一個課件的制作通常需要數月的時間,費用較高,而職業院校的資金投入有限,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
三、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與遼寧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對接的思路探討
1、更新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
改進教學手段,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采用靈活多樣的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采用專題式教學法,比如金融專業,可以結合金融專業銀行等業務的熱點問題以及銀行從業資格考試的重點問題,有針對性的具體講解。在實驗操作中,可以將問題集中,突出重點,透徹分析,圍繞一個主題在理論與實際兩個方面擴展,這樣對學生的感染力強,改變照本宣科地講解,促進教師的教學研究,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創新教學手段方面,在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基礎上,積極采用實踐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到教學中,親自操作,根據金融專業實際情況,合理確定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比如將實踐教學環節設置為占總教學時數的1/3以上,甚至可以高達1/2。
2、加大實踐環節的教學比重,打造實踐型教學團隊
以經濟轉型為背景,加強職業院校與企業的長期合作。進一步推行訂單式培養和頂崗實習等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培養應用型技能人才。同時,職業院校應該嚴格執行教師資格審查制度,不斷優化教師團隊結構,培養優秀骨干教師,注意吸收企業優秀員工到職業院校任教,加快建設具有教師資格和專業技術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更好地適應經濟的轉型發展,不斷嘗試建立校內外專業實訓基地,引入各專業從業人才,模擬各種真實從業場景,提升實踐教學效果,打造具備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學團隊,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
3、完善職業教育專業設置,開發網絡教學資源
根據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需求,遵循國家頒布的課程和專業設置的基本標準,結合職業院校自身的辦學條件,合理設置專業。通過建立專業設置的動態調整機制,優化專業建設。推進先進裝備制造、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和現代服務業等五大專業群建設。注重課程設置的靈活性和實用性,從學生的特點和優勢出發,提供更多、更優質的職業教育培訓機會,把職業院校辦成經濟轉型發展的“人才培養基地”。此外,充分利用網絡媒介,搜集整理網絡教學資源的素材,重組商品化資源,完成多媒體課件和虛擬網頁的制作,提供網絡自主學習平臺,構建特色資源庫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