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嫵神 葛精精
[摘要]高校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凸顯的社會問題,當今越來越多的高校意識到其嚴重性和重要性,本文基于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干預機制進行了構建的有效探索,并提出合理化方案。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 心理問題 干預機制
大眾化教育時代的進一步推進,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部分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壓力反應除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如焦慮、怯懦、自負、自卑、冷漠、逃避,以及一些嚴重的心理問題。這些心理現象給高校育人的收口階段提出了拷問,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未來發展。所以,高校及社會應對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予以重視,通過構建就業心理問題干預機制給予大學生積極、有效的幫助,以解決其心理問題并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
一、高校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成因
首先,就業形勢嚴峻及就業壓力增大是導致高校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直接原因。近年來,高校不斷擴大招生規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長,但就業市場已趨近飽和,給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帶來了較大困難,進而引發了就業心理問題。其次,高校的就業指導教育并不能做到系統化,給大學生提供的就業指導不夠全面和科學,個別高校眉毛胡子一把抓,缺乏個性化和前瞻性。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跟不上。一些高校并沒有關注到就業心理問題這一特定區域和人群,心理健康教育沒有細化、深入。此外,大學生自身心理發育尚不成熟,就業能力不足,無法從根本上緩解就業壓力,導致就業心理問題難以解決。
二、構建高校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干預機制的對策和途徑
(一)輿論導向,社會援助
大學生出現就業心理問題與社會壓力密不可分,因此構建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干預機制需要建立健全社會援助體系。首先,社會相關部門應重視輿論導向的影響,主動幫助大學生正確看清就業環境,并引導人民群眾降低對大學生在就業的期望高度,對大學生提出合理要求,避免施加過大的壓力。其次,要營造高包容度、多選擇性的社會氛圍,給高校畢業生更廣闊的思考空間和求職自由,讓畢業生感受到社會的關心與愛護,減輕就業壓力,緩解就業心理問題。
(二)加強指導,重視規劃
高校作為培養和教育大學生的主要陣地,應該把樹立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放在首要位置,從多方面加強就業指導教育。首先,就業指導必須科學、系統、合理、規范,提供學生正確的職業和就業導向。另外,要注重更新觀念,更新教育方式,更新教材,使指導更具有時代感。其次,完善就業指導隊伍建設,保證指導隊伍人數充足、專兼結合,全方位多角度地給與學生指導,教師隊伍要兼顧到有專業心理學背景的教師。再次,就業指導的關鍵在于內容建設,高校應制定符合不同年級學生特點的就業指導內容,培養學生職業規劃能力、適應能力、抗打擊能力、面試技巧等不同層次的素質。最后,注重心理健康課程與就業指導課程的相互融合,有效導人,讓學生得到系統就業指導的同時,了解自己內心的發展和狀態,從而提升大學生的自我認知,為自身準確定位,避免因期許過高或過低產生就業心理問題。
(三)尊重個性,分類指導
為了避免就業心理問題的產生,高校學生需要進行全程的就業指導。首先,可以進行職業測評和職業生涯規劃,讓學生對于自己就業有相應的規劃;其次,需要進行實戰指導,在求職方面進行經驗傳授,必要時,可采取一對一咨詢模式,或開設模擬職場,幫助學生積累求職經驗。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服務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需求,同時更要接受就業心理問題的產生,找到根源,對癥下藥。
(四)健全機構,多元教育
高校應該建立專門的心理健康中心,并注重畢業生的心理普查和調試,通過專業課程、專業咨詢、專業輔導和拓展來改善和疏導就業心理問題,通過專業手段來提升教育效果。同時,要多元化、多維度的培養和教育學生,注重興趣培養、規劃引導、能力積累、知識儲備,通過專業學習、校園文化、社會實踐來提升學生的就業自信和就業能力。
(五)明確定位,心理調適
當代大學生應首先明確目標,全方位提高個人競爭力。準確合理地進行自我評價,科學分析自己的專業素質、就業環境及其他條件,結合自身的優勢選擇合適的工作崗位。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著眼于未來,選擇適合自身能力發展的職業,注重實現人生長遠發展,而不是一味地選擇高薪熱門崗位。最重要的是高校大學生要不斷提高心理素質,接受客觀現實,調整就業期望,使自己具備直面就業挫折的勇氣。正確發掘并認識到自身優點,并在接下來的面試中最大限度的發揮自身優勢,實現就業。
三、總結
如今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問題普遍存在,大學生必須跨過這一心理屏障才能實現更好的就業。構建合理的就業心理干預機制,通過建立健全社會援助體系、高校應加強就業指導教育、培養大學生自我心理調適能力等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壓力,幫助大學生正確的認識就業危機,正確處理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適時的把握住就業的機會,幫助學生獲得較好的發展提高大學生的就業水平和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