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宏
【摘要】高中物理教學模式是由理論知識以及物理實驗組成的,主要是根據物理教學的特性,進一步提升學生在課堂教學的時間內了解并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識,同時,多進行實驗教學并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積極參加到物理實驗的操作過程當中,切身感受到實驗的樂趣。所以,老師需要創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不斷的創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的內容,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到其中,并積極踴躍的表達出自己真實想法,從而實現高效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高中物理 物理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1-0158-01
高中物理不僅是高中必修課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同時也是最為基本的一門課程,物理可以有效的提高高中生的科學素養。隨著國家對高中課程的不斷改革推進,有效的提高了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進一步改善了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可以靈活將學到的物理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只有教師和學生在課上及課下共同努力為之付出,才能夠更快更好的達到這個目標。
1.轉變教學觀念,合理有效的確立三維目標
在新課程改革實施的過程中,更加注重以學生為主,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但是因為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傳統的授課方式已經不能有效地滿足學校教學的需要,也不能很好地提升學校教學的效率。所以,為了更好的提升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地性,轉變學校教學的相關理念,在新的教學理念之下合理有效地確定三維教學目標,不僅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最基本的物理知識與相關的技能,還可以根據相關的教學理念有效地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比如:進行《牛頓第一定律》教學的時候,如果教師直接為學生講解運動與力學之間的關系,就會使得學生認為教學的方式很枯燥,不能深刻的認識到教學的相關內容,只是對教學知識點進行機械化的記憶,這樣并不利于提升物理教學的效率。所以,在進行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自己思考當在平整地面上騎自行車的時候,如果踩踏板車就會向前移動一段距離,但是如果不在繼續猜踏板,自行車就會慢慢的停下來,采用這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能夠使學生通過相關的思考進行自主學習,更加深刻的掌握學習到的知識點。
2.弱化角色定位,增強學生自我探索能力
在新課改教學的過程張中,教師與學生需要共同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高中物理教學老師需要打破常規教學方式,讓學生自己進行定位,有效地改變教學的相關流程,豐富課程教學的相關內容,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加強對學生學習方式、相關知識技能、情感價值的相關培訓,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認真的分析,盡可能的找到合適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方式,最大限度的體現學生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自主的對物理知識進行探究,極大的擴寬高中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并且在這個過程中積累相關的經驗。比如,在進行磁感應強度教學的過程中,本課教學的難點就是怎樣建立磁感應強度,要在此之前,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創建教學的相關情境,在對磁感應強度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相關的探索教學方法,并且從類比感受-猜想與假設-實驗測量-數據分析-建立完善的磁感應教學理念-對磁感應強度進行教學,通過對課前的知識進行預習,有效地創建本節課學習的相關思路,并且在教師合理的引導之下,讓學生能夠主動的理解、主動的教學知識點進行探索、主動進行試驗嘗試、主動發現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3.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參與度
情境教學法是教學研究中最常提及的教學策略,教師可以教學內容為基礎進行一定的情境設置,使學生能通過情境迅速進入到課堂范圍中,繼而跟隨教師引導開展學習活動。情境教學模式有利于改變傳統“講授式”課堂的沉悶氣氛,以趣味性的形式可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致的效果。但教師在實施情境教學法時,傾向于在課堂導入環節引用該策略。
4.結束語
總而言之,想要有效的提高物理的教學質量,老師首先需要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案以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對物理課堂的興趣,同時,不斷提高教學水平進一步加強專業知識,學生在參與教學的過程當中勇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擁有獨立創新意識,這樣才能夠實現全方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作云. 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方法分析[J]. 高中數理化,2013(04):37.
[2]姚躍涌. 基于全國卷的高中物理課程與教學實施策略[J]. 課程教學研究,201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