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娟
【摘要】在小學的教學管理中,只有和諧的師生關系才是教育管理的有力保障。班主任在教育管理的過程中能促進學生良好思想品質的形成,使學生具有健康的人格,樹立較強的學習信心。班主任要與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提高小學階段教學管理的成效。本文闡述了小學班主任與學生的和諧關系對師生和諧關系的發展和構建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 管理過程 和諧關系 師生關系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1-0176-01
對于小學班主任來說,如何構建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成為了班主任教學管理的主要內容。班主任在教學管理過程中要通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來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小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心智發展還不成熟,所以小學時期的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班主任要以身作則,幫助學生提高對社會的認知能力。班主任老師要給學生灌輸積極的和諧的理念,幫助小學生更好的認知社會。
一、班主任與學生構造和諧關系的內涵
所謂和諧,就是指事物和現象的各個方面都能夠完美的配合,形成一個多樣化的統一整體。在班級的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和學生之間建立起和諧的關系。只有在教學中營造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夠使老師對于每一個學生進行充分的了解,才有助于開展正常的教學工作。小學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直接影響到了學生的能力發展。班主任老師要想在學生中樹立威信,就必須要積極地構建起和諧的師生關系,積極努力地奉獻自己的愛心,深入到學生群體中去,努力和學生構建起一種理想和諧的師生關系。
二、班主任和學生建立和諧關系的主要途徑
1.班主任老師必須正確的樹立思想觀念
小學進入學校教育以后,小學的班主任老師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會產生嚴重的影響,同時還會影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班主任老師只有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念,才能夠對小學生的生活觀念和價值觀念進行積極的引導。
2.班級管理中要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在小學生的教學過程中和班級的管理活動中,要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讓學生主動遵守紀律,才能夠做好學生的管理工作。在班級的管理過程中,老師要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班級的管理中來,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老師要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在班級的管理過程中,讓學生能夠簡單的管理好自己的學習內容和生活習慣,班主任老師要讓學生能夠彼此的交流和合作,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3.班主任老師要與學生多交流多溝通
在班級的管理過程中,要提高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交流的能力。由于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并不成熟,只有加強小學生各個方面的溝通和交流,才能夠促進小學生的心理成熟和成長。班主任老師要與學生多交流多溝通,多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把每一個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對待,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
4.班主任老師要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班主任老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生的良師益友。班主任老師要在教學中扮演多樣化的角色,促進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班主任老師要嘗試著走進學生的生活中去,成為學生在情感上的知心人。在交往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思想狀況、興趣愛好。
5.班主任老師要積極聽取學生的意見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考問題并不全面,老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式思考問題,站在學生的角度,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構建起和諧的師生關系,對學生未來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6.在班級管理中要學會賞識學生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老師要以公正、平等、真誠的態度對待班里的每一個學生,看到這些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學生只有得到了老師的賞識,才會體會到暖暖的激勵之情,才會激發出強烈的上進心。在學生的教育過程中老師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善于發現學生身上存在的優點。
7.在班級管理中老師要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和行為習慣
班主任在學生管理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不光是思想上的了解,還要對學生的行為習慣,性格等進行了解。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在學生溝通的過程中,可以把學生當作自己的親人。讓學生慢慢的認識到自己好像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之中。要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老師對自己的關懷。班主任在學生管理過程中要與學生多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的生活習慣、愛好特長,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
參考文獻:
[1]田艷.如何構建小學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J].中國校外教育,2016,S1:27.
[2]武巖.小學班主任心理成長的馬拉松團體咨詢實證研究[D].西南民族大學,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