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喆+李洪艷
【摘要】醫學的進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對護理工作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再單一的以操作技能的熟練程度為標準,護理人員的人文素質也成為了重要指標之一。我校護理學專業是提供高素質護理人才的培養基地,其社會人文課程較專業課程的設置尚有不足。本文以我校護理學專業社會人文課程設置現狀為例,擬通過多方面的分析和研究,為完善課程設置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護理學 社會人文課程 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1-0199-02
隨著社會科學的進步和醫學科學的發展,醫學模式的轉變對護理人員的人文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加強大學生的社會人文素質成為是當代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作為一個特殊的人文學科,護理專業教育的課程體系中,專業基礎課和護理學專業課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護理人文教育作為一個新興研究領域,對未來護理工作人員的人文素質提升有著重要作用。本文以我校為例,探討社會人文課程的設置現狀,為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和改革提供依據,也為護理學專業學生未來的護理工作打好基礎。
1.護理學本科課程設置現狀
在國外,人文教育地位越來越高,受到了更多關注。它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加強感悟和創造能力,促進護理教育的發展。而國內的護理專業教育,大多只強調實用性及滿足社會的需求,在專業學習中,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整體素質及人文教育方面的培養。近年來,護理專業人員的人文素質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高等院校也開始陸續增設社會人文課程。但目前社會人文課程設置的差別較大,系統性較差,課時分配也不能達到理想要求。
2.護理學本科開設社會人文課程的必要性
社會人文課程是旨在培養人文素質,提升人文精神,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要范疇的課程。目前國內的研究及分類中沒有嚴格區分人文學科與社會學科,而且人文社會學科沒有統一的分類標準。《國家標準學科分類與代碼》中指出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包括語言學、藝術學、教育學等20多個學科。我們所指的社會人文課程均為符合這一標準的課程。
護理學專業學生在具備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能的同時,也需要具備寬厚的人文知識,以及求真、求善、求美、求自由的科學和人文精神。國內許多護理學專業院校已經開始對課程結構進行改革,打破傳統模式的學科設置體系,體現專業課程的特色,優化公共基礎課、醫學專業基礎課及社會人文課程的比重。
對于學生而言,合理的社會人文課程設置,在拓展視野的同時,培養興趣,減輕負擔,為護理專業人才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多可能性。對于院校而言,通過了解學生的興趣、意愿及未來發展需求,找到課程設置中存在的不足,結合實際做出相應調整,充分利用資源,有利于進一步做好護理學專業的特色建設。
3.我校護理學專業社會人文課程設置現狀
就目前我校社會人文課程開設情況看,必修課主要包括:護理倫理學、護士人文修養、護理心理學、護理管理學;選修課主要包括:公共禮儀、健康教育、護理教育學、護理研究、衛生法學、美學概論等。另外,大學語文,英語和政治(多門課合并簡稱)也屬于社會人文課程范疇,且課時數遠遠超過其他課程。這也和我國目前絕大多數院校的社會人文課程設置是相似的。
護理人文教育課程課時數偏少,所占總課時比例偏少。以本科生在校學習6學期為例,除英語、政治外,每學期社會人文課程開課為1門,學時平均為36學時,約占每學期總學時數的8%。英語或政治一門課程的學時約為社會人文課程總學時的3-4倍,任一專業基礎課或者專業課的學時數,也約為其2-3倍。因此,社會人文課程的課程數和學時數都是很少的。課程單一,學時數少,比例偏小也成為目前社會人文設置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4.小結
從社會人文課程存在的問題中可以看出,護理學專業偏重知識技能的傳授,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在課程中占據了相對主要的地位,人文課程設置的數目偏少,結構需要進一步優化。
2011年,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年-2015年)明確指出在課程設置中加大心理學、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的比重,增強人文關懷意識。另外,“健康中國2020中長期規劃”的戰略要求中指出加強醫藥衛生人才的能力培養與開發、構建醫藥衛生人才的研究和服務平臺。在護理人文素質的教育中除了要增加護理人文課程外,還要加強學生對護理學教育中社會人文課程的認知和重視,為加強社會人文課程的建設提供理論依據,并進一步優化學科結構,突出護理學專業的特色和優勢。
參考文獻:
[1]趙杰剛,秦玲.我國護理本科院校課程設置現狀調查.[J].齊魯護理雜志. 2013,5.
[2]李立偉,劉美章.淺談護理本科教育課程設置改革.[J].衛生職業教育. 201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