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太明
摘 要 物理作為初中階段的基礎課程之一,對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將從物理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的優勢、存在的問題、實際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的具體措施以及實際應用中的注意事項四個方面探討合作學習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以期為創新物理教學課堂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 合作學習模式 初中物理 小組討論 創新性思維 團隊協作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對其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依然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和落實,使得初中物理的教學目標較之以往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在培養其邏輯思維的同時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團隊協作能力,這就要求初中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提高學習積極性。
1物理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的優勢
合作學習這一概念在教育界提出已經多年,在實際應用中也已經初具規模,尤其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其優勢得到了極大的凸顯。傳統物理教學方式單一、內容設置枯燥乏味,因此初中物理一直是困擾大多數學生的難題,追究其內在原因,無非是教師過于注重成績的提高,而忽視了對學生對學生思維能力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和提升。首先,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不僅能夠創造輕松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探索物理知識的興趣,也能夠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研發的團隊意識,這對于學生日后的成長具有重大的意義。其次,眾所周知,初中物理相較于其他學科理論性強,但是與此同時十分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合作學習模式便能夠很好地滿足初中物理這兩方面的要求,從而提高物理教學的效率。最后,合作教學并不只是強調學生之間的合作,也意在加強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合作學習,因此其顯著優勢就在于通過更好的師生溝通,實現教學效率的提高。
2目前合作學習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存在的問題
雖然合作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已經初步應用并取得相應的成效,但是依舊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首先,合作小組的沒有實現本質性的落實。合作學習開展的前提是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以及小組成員之間的深度合作,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進行分組的時候大多數讓學生自行組隊,這種方式雖然體現了教師對于學生的尊重,但是其后果就是分組不具備科學性,合作浮于表面,從而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比如,成績好的學生自然愿意與水平相當、思路一致的伙伴一組,這雖然能夠減少小組成員之間的摩擦,但是也容易形成“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局面,同時也容易導致思維固化,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其次,學生在實現分組之后,如果沒有老師監督和要求彼此交流,那么學生會很少主動合作與探討問題,這就意味著合作意識并沒有根深蒂固地在學生心中形成,這就容易導致課堂上的討論雖然氣氛熱火朝天,但是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卻存在各自為營的局面,違背了合作學習的初衷。最后,很多小組合作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共同的目標,部分同學存在“搭便車”的行為,缺乏自主思考。這就意味著小組討論的結果可能是部分人的成果,而個別同學甚至沒有參與討論,這種情況很容易造成學生之間的隔閡,也是以上所述第一種問題之所以會出現的內部原因,這就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不利于全班綜合能力的提高。
3實際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的具體措施
3.1課程導入
“知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因此激發學生對于課程的興趣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課程導入作為一個緩沖環節,能夠幫助學生消化前一堂課程的內容,初步了解本節課的內容,從而營造一個相對輕松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創造一個表現自己的舞臺。初中物理相對其他學科而言較為枯燥,同時難度更大,因此更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導入工作。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回憶討論上一節課的內容將學生帶入更好的學習狀態,也可以給出話題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創造更加活潑的學習氛圍,或者可以提出帶有趣味性的題目讓學生嘗試解答,引起他們的興趣。比如,教師講授第一章“聲現象”時,可以先以日常聽到的各種聲音作為課程導入內容。第一步,教師可以讓學生安靜下來仔細聽周圍有什么東西發出聲音并嘗試著判斷聲音的遠近;第二步,教師可以用錄音機播放牛、馬、羊、狗等小動物的叫聲,讓學生分辨并思考自己是根據什么做出判斷的;第三步,教師讓學生自己說一句話并錄下來,然后聽錄音機中自己的聲音與平時自己聽到的聲音是否一樣,思考產生差異的原因;第四步,教師讓學生觀察自己在說話的時候喉嚨是否會振動,并鼓勵學生思考喉嚨振動與發聲之間有什么聯系等。通過以上的導入,教師可以很好地激起學生對于物理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3.2因材施教
引起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是實施合作學習模式的前提,科學分組、因材施教則是合作學習的基礎和核心。因材施教首先需要教師了解學生目前的物理水平及其學習能力,然后以上述二者為依據將學生分為四個等級,即基礎較好且學習能力強、基礎較好但學習能力一般、基礎薄弱但學習能力強、基礎薄弱且學習能力不足。然后對四個等級的學生進行組合分配,保證各個小組中有每個等級的學生且學生的傾向性各有不同,比如說既有主導性的學生,也有創新性的學生,也有認真刻苦但缺乏創新的學生,這樣的分配能夠讓小組成員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為小組創造最大的“學習效益”。
3.3創設情境
創設情境,顧名思義即教師通過創建一個生活場景進行授課,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點、活躍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夠引發學生針對現實問題進行更多的思考和討論,從而使物理教學內容更適合小組合作學習。創設情境這一概念很早之前就已經被提出并實際應用在教學過程之中,但是大多應用于文科教學工作中而非理工科授課中,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的實踐并不完全成熟。但是不可否認,這種方式對于培養學生思維,提高其合作能力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endprint
3.4發散思維
所謂發散性思維是針對傳統單一、固定的思維模式而言,就是指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要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多方面的思考,積極進行逆向思維,探索更多的解題思路,而不是局限于教材或教師給定的某種思維。這種思維模式的養成不僅有助于學生的物理學科學習,有利于學生的成績提高,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各種難題。初中正是學生思維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物理在學科建設中占據的比重也是十分重要,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之中必須有目的、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考,鼓勵他們針對同一個物理問題進行多角度的思考,不斷探索多樣的解題方案,從而培養其創新性思維。“一個諸葛亮不如三個臭皮匠”,此時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就能夠得以凸顯,眾人拾柴火焰高,集全組成員的智慧于一體,彼此之間通過合作交流積極進行思維碰撞無疑能夠激發出更多的靈感,從而大大提高物理學習的效率。
4實際應用中的注意事項
合作學習不僅僅是要強調學生間的合作,同時也十分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可以增進師生關系,有利于創造一個更加和諧的學習環境,同時師生之間的交流也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把握教師的思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也能夠得到更好的反饋,這無疑能夠提高物理教學的實際效率。因此為了進一步落實初中物理課堂中的合作學習模式,教師必須及時更新自身觀念,積極與學生融為一體進行合作學習,轉變以往教師為主體的思路,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比如說,在講授“浮力”這一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參與實驗,教師演示乒乓球在水上受力浮起來的情境,然后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5結束語
總而言之,學生的思維模式是在日積月累的學習之中慢慢形成和最終定型的,因此培養學生初中物理學習中的合作意識需要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當中積極運用課程導入、情景設置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創新,不斷拓寬自己的解題思路,同時也需要相關從業者不斷進行探索以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謝青.新課標下初中物理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04):167.
[2] 王小賢.合作中成長——關于初中物理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探討[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5,33(04):8-9.
[3] 張雙紅.新課改下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合作學習策略探討[J].科教文匯,2008(06):110.
[4] 錢志強.自主合作學習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嘗試應用[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3,31(07):71-72.
[5] 董月華.合作學習在初中物理的策略分析[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7,35(04):25-26+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