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摘 要:人文關懷是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靈魂,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題中應有之義。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不足,其重要原因就是人文關懷的缺失。因此,在人文關懷視閾下,增強交通企業職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要發揮職工的主體作用,尊重職工的個性差異,完善內容,創新工作方法,優化育人環境,突出心理疏導。
關鍵詞:人文關懷;思想政治教育;路徑選擇
1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基本概述
1、人文關懷
“人文”在中國最早出現于《易經》:“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西方社會,“人文主義”的提法源于拉丁文,最初的意義是“人文學科”,即賦予人以人性的學科,同時也是文藝復興時期資產階級提倡的那種新的文化和世界觀。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的思想既包括了對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的應然含義的理解,更包含了對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的必由之路的科學思考。可以說,馬克思在歷史觀和價值觀相統一的基礎上提出的“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蘊涵著人文關懷的重要思想。人文關懷突出“人文”特質,強調了它與普通關懷的不同之處,就是要對人的個性、人的價值、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義、人的理想和人的命運等方面給予極大地關懷,它側重于精神上的關照和愛護,彰顯的是對生命的敬畏、尊重和憐憫以及對人性的關愛、維護和弘揚。
2、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作為一種現代教育思想和理念,既是一種新的德育觀,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原則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是指以人文精神為思想內核,以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豐富人、發展人、完善人,即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內在尺度的一種價值取向。從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特征上來看,人文關懷價值是其核心價值。在新的歷史時期,重視和強調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
2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路徑選擇
1、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增強職工的價值判斷力和道德責任感
增強價值判斷力和道德責任感,不僅關乎底線倫理、基本共識、價值風尚,也關系到現代化建設目標的順利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沿著這樣的國家目標推進改革;“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通過這樣的社會理想凝聚共識;“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遵循這樣的公民準則,才能為現代化的建設樹立正確的價值引領、營造良好的思想氛圍、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
增強職工的價值判斷力和道德責任感,要通過多種多樣的教育方式,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職工的心理認同、自覺意識和內化價值。確立了判斷是非、善惡、美丑的價值尺度,還要通過行之有效的手段引導職工把行為的褒貶和行為的取舍一致起來,使價值評價轉化為人的行為,使價值評價標準成為職工行為的自覺準則。作為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首先就應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忠實踐行者,用自己的言傳身教證明這種價值判斷力和道德責任感的現實性、可行性和普遍性。同時,社會各層面要形成合力,抓好專項治理,突出知行合一,注重榜樣引領,營造輿論氛圍,強化激濁揚清、抑惡揚善的思想道德輿論場,切實做好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性工程,引導職工自覺做良好道德風尚的建設者,做社會文明進步的推動者。
2、拓展教育內容,滿足職工的精神文化需求
隨著經濟和社會現代化的蓬勃發展,職工的精神文化遇到全新的挑戰。各種文化思潮相互交流交融交鋒,在拓展職工選擇空間的同時,也造成了他們的無所適從感,使人產生“精神的漂泊感”,人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喪失,不安全感和焦慮感徒增。職工精神危機和思想困境的主要根源在于精神文化的發展滯后于經濟和社會現代化,不能滿足其現實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要應對職工精神生活遇到的困境,滿足職工的精神文化需要,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來建構教育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塑造人的現代觀念,就要拓展正在不斷豐富和發展的人的本質的教育。要重視受教育者的人格教育。教育者不能滿足于向受教育者灌輸一些思想道德修養的知識,或將一些外在的社會道德規范強加給受教育者,而是要采用職工喜聞樂見的方式,喚醒其主體意識,激發其主體發展欲望和追求崇高的自覺性,從而在內心獲得一種提升境界、完善人生的動力。加強人格教育,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和價值觀念的正面引導,使受教育者意識到只有不斷地過濾人格品質中那些依附性、保守性、被動性、狹隘性等消極因素,提升人格品質中優秀的因素,才能煥發出對生命、對生活、對社會的一種積極參與和主動創造的精神。
3、運用信息網絡,重視新媒體時代的價值引導
當前,有一股科技主義思潮很有市場,它倡導科技至上,以科技代替人文,以工具理性代替價值理性,在新媒體時代,將人的意義消解在數字、符號與工具之中。互聯網加劇了人類理性的工具化,人類對待技術的態度帶有明顯工具特征。人的思想行為日趨功利和世俗,理想失落、價值懸浮、精神危機困擾著人類。
在新媒體時代,人不能淹沒在信息網絡中,成為信息的奴隸。在時代要求教育者利用新媒體開展教育活動的同時,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者更要重視對受教育者的理論深度引導,不能縱容其沉溺于碎片化的閱讀和思考之中。充分運用網絡資源,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引導受教育者運用科學、理性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社會、轉變觀念,應學會理性地辨別信息的真偽,不盲目相信媒介所報道的信息,運用自己的理性思考,對社會現象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建設性意見。教育者要積極引導受教育者學會正確解析信息,運用信息,有效地利用媒介,通過虛擬實踐活動不斷解剖自我,不斷思考總結,把自我看作是發展的主體、尺度和目的,自己主宰自己,提升精神境界,追求有價值的人生。
4、關注實踐活動,引導終極關懷
新的價值理想的建立、新的人生目標的形成,都不可能依賴于辦公室的苦思冥想,途徑只能是在實踐與行動中不斷思考和探索。為此,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應始終關注現實的日常生活,始終關注不斷變化發展的職工工作活動,引導和教育職工對生活的適應、追問、反思和超越中,活出尊嚴,豐富精神世界,推動自身人生境界由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到審美境界的攀升。教育者應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培養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尊重教育對象,在教育內容上取材現實生活,找準情感的共鳴點,切中利益的關注點,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心力和感召力。在教育方法上要重視教育者的言傳身教,以“人”的方式去理解人、看待人、關懷人,培育受教育者的辯證思維,講邏輯、守規則的意識,沉著淡定、不驕不躁的心理品質,引導受教育者在急劇變化的社會中保持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更好地應對各種困難、挫折和風險,人格豐滿,個性和諧,意志力頑強,從而真正實現職工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伴隨知識經濟時代的快速發展,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臨一定的挑戰。當前,交通企業只有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強重視,使人性化教育不斷深入,對思想意識進行積極樂觀的引導,才能夠使職工在工作中適應發展,才能實現企業與職工的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李巖.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本性基本內涵的深度解讀[J].求實,2013(3).
[2]張智.思想政治教育之于人的觀念現代化的價值論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
[3]韓興雨等.人的現代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現代轉型--英格爾斯“人的現代化”理論極其啟示[J].理論月刊,2013(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