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瑞星
摘 要 時代不斷在發展,在教學方面也獲得了較大進展。以往的課堂教學形式已使當前教學需求得以滿足,因此急需探索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實踐證明,在實踐教學中采用課堂導學案,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夠縮短師生間的距離。
關鍵詞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導學案 應用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以往在課堂上,數學教師采用的模式較為固定,所以無法有效強化學生自主的學習意識,為了保障課堂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應在課堂上采用到導學案,本文作了相關分析。
1教學現狀
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對高難度的學習任務采用的是退讓和規避的態度。比方說,在日常測試時,很多學生只滿足于前面的選擇題和簡單問題作答,而直接放棄了試卷后的綜合型題型。從某種角度來講,他們不愿在難度極大的題型上花費極多的精力以及時間,不想深入地對這一類題型進行探究。當時間一久,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極易產生倦怠心理,很難提升其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此外,由于以往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顧忌到全部的學生,無法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跟得上課堂節奏,一旦學生感到力不從心,就會放棄學習數學。還有,教師受到教學觀念的影響,沒有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時間和空間,所以很難保證課堂效果。
2應用導學案的重要意義
2.1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以往在教學中,學生學習知識時極其被動,難以在課堂上營造一種較為活躍的氛圍,激起學生融入其中的熱情。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無法全面掌握知識,更無法靈活應用知識。而通過應用導學案,教師可更好的帶領學生,予以學生指導,學生的課堂地位也能得到彰顯,學生間可以就學習上的問題進行溝通和探討,同時在溝通的過程中,能夠慢慢地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動力。
2.2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將引導工作做好,并應用導學案教學方式,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通過這樣的方式,除了可讓學生有更高的積極性參與學習,還可及激發學生探究和求知的欲望。需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應及時糾正學生學習的態度,讓其采用正確學習方法學習相關知識。
2.3對學生學習能力進行培養
在開展數學教學時,雖然向學生傳授知識這一環節不可忽視,但同時,應讓學生懂得自主學習,擁有相關能力,只有以此為出發點,才可讓學生獲得更為全面的發展。而在教學實踐當中采用到導學案,能夠讓學生擁有自己的知識體系,主動地思考相關問題答案,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從而提升自身的各個方面素質,并學會運用知識,從而保障數學學習的效率。
3初中數學導學案的構成
導學案所指的是,把學生當作核心,著手于學生的掌握的內容知識以及思考能力,要求學生在自主狀態下所采用的學習方案。從事實講,為了使學生應用知識、了解知識內容而搭建的平臺即導學案,通過導學案這一平臺,學生的能力會不斷地增長。在導學案當中,涵蓋多個方面的內容,設計目標和自測預習、自主探究和小組探究、延伸訓練和課后反思以及課后鞏固等模塊都包括在其中,從而實現導學以及導讀的目標。總之,導學案涉及到的內容除了可使教學引導作用得以充分發揮,還可體現學生課堂主體地位。
設計的數學導學案的模式并非是固定的,作為數學教學應同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對相關的導學案進行設計。備課組長在每一學期初,應對每一期教學目標進行明確,按照初中數學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情形,對助學案草稿進行規劃。而備課組成員要按照草稿方案對備課方案進行設計,與此同時應在數學教材當中對相關內容進行記錄。開展數學教學之前,備課組組長需采納全部教師的建議,并基于此進行探討,而后要經過審核以及復印,向學生發放,通過這樣方式,這樣學生就能以導學案為依據學習新的知識點。不管在什么學校,學生的水平和能力以及學習習慣都有一定差異,所以為了保障整體的課堂效果,教師應結合實際,調節上課的流程,對相應輔助教案進行設計。
4初中數學教學當中應用到導學案
4.1對學習目標進行明確
在數學課堂上采用到導學案這一過程,教師應將教學規劃工作做好,確保導學案發揮其作用。一般而言,為了讓學生高效開展預習,教師應要求學生清楚所學課程的學習目標,這樣能夠保障學生學習的成效和質量。
比方說,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一提到“函數”,就覺得很抽象難以理解,特別是初二的學生剛學習《一次函數》時,更是很難掌握,做起題目來會感到較大壓力,不會靈活運用,特別是在解決和一次函數相關的一些難度比較大題目時感到力不從心。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除了函數知識本身比較抽象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學生的學習方式很被動。而在“一次函數”的教學過程中使用“導學案”模式,是能夠學生對一次函數知識理解與運用的有效途徑。在實際中,教師制作時應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在正式教課之前,教師應做好課前準備工作,發放學生資料讓學生展開學習,預習內容包括函數的性質定義、函數的表達式、函數的常用公式、函數的圖像畫法等基本內容,讓學生初步了解函數的基本知識,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并思考,從而產生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其次,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對函數相關的問題進行設置,給學生一些空間和時間,讓其進行相關的思考,自發性的探究課程內容,將問題核心以及重點抓住,從而借助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比方說,教師可向學生提問,函數有哪幾種表示方法,怎么求直線的交點坐標等等。此外,教師應讓學生以團隊為單位,開展探討學習,在這一探討的過程當中,除了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夠學生擁有協作能力和其他能力。需注意的是,當學生在討論時,教師并不應過多干預,只有這樣才可讓學生慢慢地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
4.2學習過程指導
在預熱導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結合上節課所學的內容以及新知識,在第一時間向學生補充其不懂之處。課前引導有兩個方面的內容,自主質疑以及自主學習都包括在其中。當學生在開展自主學習時,數學教師應層次性地設計問題,針對教材內容知識對連環系統問題進行設計,而后再助于學生探究。在自主質疑這一環節,教師應讓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進行總結,歸納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而后再提出質疑,并通過探索解答自己的質疑。
探討學習是導學案的核心環節。在這一環節當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水平和情況對問題進行設計,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內涵和深度,并讓學生進行探討學習。與此同時,教師還應重視教學的核心,并注重分析,為了給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教師可就某一個內容,讓學生進行講解和展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當完成講解之后,教師應要求學生將導學案所涵蓋的內容掌握,加深對這些知識內容的理解。課后,教師應在一時間回收導學案,細致查閱,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總結,之后再抽時間給學生講解,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5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開展數學教學這一過程,數學教師應重視導學案的應用,并給予學生及時和針對的指導,帶領學生高效學習,體現學生地位,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自主狀態下的學習空間以及時間,只有這樣才能夠使整體學生的各能力得以上升,保障整體課堂的教學效果,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曹東霞,侯萬勝.初中數學導學案課堂教學模式的雛議[J].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5(04):32-34.
[2] 陳亞君.在教學中應用初中數學導學案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理科考試研究(初中版),2016,23(07):26.
[3] 羅紅.初中數學導學案的應用探討——基于“引導、引入、引學”教學理念[J].人間,2016,226(31):98-98.
[4] 吳建生.淺談初中數學導學案的設計[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01):121+123.
[5] 黃干群.對初中數學導學案的認識[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2,6(05):49-50.
[6] 楊建濤.探討初中數學導學案與課堂的有效結合[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9(35):282-282.
[7] 張珍珍,高文豐.“導學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情況研究——基于界首市某初級中學教學模式改革[J].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9(04):84-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