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年梅
摘 要 職業的城市化和身份的市民化,是新一代農民工有別于老一代農民工追求的目標。基于該目標的實現,原有農民工就業保障機制已經變得不適用,無法滿足新一代農民工的長遠發展需求,而繼續教育作為提升其職業能力的主要途徑,對促進新一代農民工職業發展,幫助其順利就業具有重要意義。所以,便需要以繼續教育為核心,構建科學、完善的新一代農民工就業保障機制。基于此,本文以此為論點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討論,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 繼續教育 新一代 農民工 就業保障 構建策略
新一代農民就業保障機制,在老一代農民工就業保障機制基本內涵的基礎上,既保障農民工勞動就業權,又結合新的就業形勢與要求,增加了新的內容。一方面,在注重農民工崗前培訓的同時,還要求通過職業教育和培訓強化其職業能力,以促進農民工的長遠發展;另一方面,強調了提供職業與就業信息的重要性,通過構建信息資源平臺,便于農民工及時獲取所需資源信息,做好職業規劃,這些都是構建新一代農民工就業保障機制必須落實的新工作要求。
一、新一代農民工就業保障機制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我國農民工就業機制嚴重不合理,無法滿足新一代農民工的實際就業需求,主要存在以下幾點突出問題:第一,職業教育不足。當前,職業院校招收農民工的數量較少,新一代農民工接受繼續教育的機會較少,文化程度與技能水平并沒有明顯高于老一代農民工,在就業過程中,仍以技術含量較低的崗位和工種為主。第二,公共服務失效。政府部門對新一代農民工的就業重視力度不足,存在不想管、不愿管現象,再加上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碎片化”特點明顯,導致就業服務作用發揮不充分。第三,政府監管缺失。[1]監管部門職責和權力劃分不清,新一代農民工就業存在多頭管理、交叉管理現象,無法做好工作規劃與引導,不能對農民工的勞動就業權力起到強有力的保護作用。
二、以繼續教育為核心的新一代農民工就業保障機制構建策略
基于新一代農民工就業保障機制構建現狀,應從其新內涵出發,采取科學可行的策略,完善現有就業保障機制中的缺陷與不足。
(一)拓寬就業實現渠道
要想確保新一代農民工能夠順利就業,便需要提供良好的就業渠道。近些年,我國職業教育發展良好,逐漸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就業機制,所以可以利用職業院校多方面的優勢,對新一代農民工開展繼續教育,擴寬其就業實現渠道。在這一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政府及教育部門的基本職能,針對職業院校幫助新一代農民工就業,出臺相應的扶持和補助政策,激勵職業院校適當提高農民工在生源中所占的比例,借助自身完善的就業機制,向農民工推薦和介紹工作,幫助農民工完成就業。另外,還可以構建信息互聯網平臺,提供就業崗位信息,幫助新一代農民工提高綜合素質,獲取專業技能與證書,大大拓寬其就業機會,增強新一代農民工適應市場經濟環境的能力,提高新一代農民工的工資待遇。
(二)加強校企合作力度
職業院校能夠為農民工提供繼續受教育的機會,可以有效強化其職業能力,擴大了農民工的就業優勢,使農民工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都有所提高,通過學校完成對新一代農民工的培訓和教育,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但是,受教學條件限制,學校的培訓教育仍有許多不足之處,所以需要持續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合作培訓機構,根據不同職業特點及具體崗位需求,結合農民工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編制配套使用的教育培訓課程,以此為基準規范農民工學習及考核工作。同時,為每個農民工建立終身學習檔案,記錄其個人經歷,包括受教育程度、所取得的職業證書等資料信息。[2]
(三)明確職業發展目標
就當前新一代農民工就業情況來看,一份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所以,在以繼續教育為核心,構建新一代農民工就業保障體系時,便需要立足于農民工職業發展目標,并確保目標的順利完成,進而實現理想的就業效果。在開展教學教育過程中,可以通過農民工對學習任務的設定及完成情況,幫助其進行自我的準確定位,了解自身的優勢與不足,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制定具有較強操作性和實踐性的職業生涯規劃。同時,職業學校與職業教育機構可以根據農民工設定的職業目標,對教學課程體系作出調整與優化,不斷豐富、更新教學內容,為新一代農民工的職業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和有力支撐。另外,還應該提高對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重視,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強化法律意識,構建完善的社會保險、養老保險、工傷保險、醫療保險等制度,為新一代農民工提供穩定的生活環境,進而確保其職業發展目標的實現。
(四)增強全面發展能力
繼續教育強調了促進新一代農民工全面發展的重要性。所以,在構建就業保障機制時,應該改變傳統教育培訓觀念,既要加強對農民工技能技術的訓練與鑒定,又要注重增強農民工職業發展的能力,實現其職業城市化和身份市民化的順利轉換。職業院校和繼續培訓機構在為新一代農民工提供學習機會時,應該創新傳統教育模式,以促進農民工全民發展為核心目標,提高對素質教育的重視,優化課程設置、調整教學內容,幫助農民工全面提升自身素養。同時,科學應用學分制,做好教育考核與評估,客觀評定農民工的職業能力及綜合素質,使其發現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善,全面提高自我。另外,各地區都相繼開展了農民市民化管理,成立了農民工服務中心,并進行多種市民化技能培訓,組建新一代就業大軍的隊伍,在強大的隊伍中立足久遠,增強了新一代農民工的綜合能力。
三、結語
以繼續教育為核心,結合新一代農民工特征及就業需求,構建科學、完善的就業保障體系,是推動現代化建設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農民工城市就業競爭力的必要手段。通過拓寬就業渠道、加強校企合作力度、明確職業發展目標、提升全面發展能力等策略,能夠改善現有農民工就業保障機制中的缺陷與不足,在保障新一代農民工充分就業的同時,還促進了就業質量的提高,對于促進農民工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尚國亮,宋熙龍,張曉平.論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轉型及繼續教育
[J].中國成人教育,2017(14):158-160.
[2] 鄭添華,宋莉.基于繼續教育通道的新生代農民工就業保障體系構建 [J].成人教育,2016(8):82-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