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國
摘 要:想要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而在化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想使學生快速、有效地掌握新知識,趣味性的實驗教學必不可少。進行趣味性試驗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易于抓住學生的眼球,使學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到化學知識的學習中來,從而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使學生準確、牢固地掌握知識。因此,本文著重對初中化學教學中趣味化學實驗的設計及應用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趣味實驗 初中化學 設計 應用
一、初中化學實驗普遍存在的問題
1.教師思想落后
大多教師認為化學作為一門嚴謹的學科,不應出現一點兒娛樂情況。在傳統教W模式的影響下,大部分教師在課堂上一絲不茍,十分嚴肅。這些教師認為化學實驗要以嚴謹的態度去對待,不能出現絲毫的松懈。他們過于注重化學實驗的準確性,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感受。
2.實驗內容枯燥
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直秉持著嚴謹教學的思想,認真嚴肅地對待化學實驗。教師落后的思想導致化學實驗教學模式沒有變通,仍然陳舊,內容枯燥;或有一些教師接受了趣味化學實驗的思想,但由于沒有經驗,只能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摸索學習,反而不利于實驗教學的進行。
3.學生參與度低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一直是教師講,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走,這種灌輸式的教學導致學生的思維不活躍,無法全身心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教師落后的思想,陳舊的教學模式,枯燥的學習內容,都無法與現代的學生達到共鳴,這就引起了學生在實驗課堂中參與度低的現象。
二、課前導入趣味實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化學考試的重點,初中生第一次接觸化學知識的學習,利用趣味實驗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化學學習產生動力,而且趣味化學實驗中蘊含著很多的化學基礎知識,是教師理論知識教學的輔助工具。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對新鮮事物十分好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將趣味實驗引入實際教學中,讓學生將化學實驗現象與生活實際中聯系起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講解“高錳酸鉀與濃硫酸反應”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魔棒點燈”的趣味實驗進行課前導入,取少量的高錳酸鉀晶體放在玻璃片上,在高錳酸鉀上滴兩三滴濃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直接接觸酒精燈芯,酒精燈立刻就被點燃了。通過這樣的趣味實驗,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課中應用趣味實驗,將復雜的問題具體化
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化學知識的學習中很多問題看似抽象難懂,但在化學實驗下,實驗現象能夠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在初中化學學習中會涉及很多的化學反應原理,如果教師只依靠說教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死記硬背的話,只能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對教師教學效果的提高會造成困擾。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趣味實驗,將復雜的化學原理具體化。
以“稀硫酸在加熱時成為濃硫酸,具有強烈的脫水性”這個反應原理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設計一個“竹器刻花”的趣味實驗。實驗過程:用毛筆蘸取質量分數為5%的稀硫酸在竹器上畫花,晾干后把竹器放在小火上烘烤,之后用水洗干凈,這樣竹器上的花就會自主顯現出來。由于稀硫酸加熱后有很強的脫水性,使得化纖素失去水分后碳化,從而呈現出黑色或者褐色。
四、課后自主研究實驗,復習和鞏固基礎知識
復習鞏固是學科學習的關鍵,尤其對剛剛接觸化學學科的初中生來說,復習鞏固更是關鍵,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提高對課后自主設計實驗的重視,讓學生將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充分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條件,讓學生在課后搜集資料,準備簡單的器材進行自主設計,這種方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能夠讓學生在搜集資料、整理器材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復習和鞏固,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在講解“稀鹽酸與碳酸鈣反應原理”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設計“雞蛋運動”的實驗。實驗過程:將雞蛋放入裝有稀鹽酸的容器中,雞蛋馬上沉底,不一會又浮上來,一會又沉底,就像在做運動一樣。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稀鹽酸與蛋殼的主要成分碳酸鈣反應產生的氣體附著在雞蛋上,使雞蛋產生了浮力。這個實驗簡單方便,能夠深化學生對反應原理的理解。
五、結論
總而言之,化學知識和實驗兩者是不可分離的,化學知識離不開實驗,實驗離不開化學知識,從實驗的過程中可證實化學反應的存在。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趣味化的實驗教學方式,可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夠吸引學生的目光,讓學生能夠全程的參與到實踐中來,讓學生能夠留心觀察實驗,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要不斷的提高對化學知識的理解以及掌握能力,從而達到教師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 袁文蘭.初中化學趣味實驗的應用探究[J].數理化學習,2013(11):49.
[2] 吳小清.初中化學教學中趣味化學實驗的應用剖析[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5,2(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