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琴 白家云 楊麗軍 朱本國 何博 王麗娟
摘要:以重慶市主城區城市快速路為例,對其中分帶路域土壤 pH 值、土壤質地、土壤有機質、土壤速效鉀等理化性質進行了調查和分析。結果表明:重慶市主城區城市快速路路域土壤pH值總體偏堿性,強堿性土壤占39.4%;質地適中、33.3%的供試土壤容重較高;土壤有機質含量總體水平較高,有效氮含量、有效磷含量總體偏低,速效鉀含量總體中等偏高; EC值安全無鹽害風險。調查區路域土壤的主要問題是:土壤pH值偏堿性,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總體偏低,部分土壤容重偏高,透水透氣性不好。需定期施用有機肥料和緩釋肥料增加路域土壤肥力,有計劃施用泥炭或腐熟的酸性菌包降低路域土壤堿性。
關鍵詞:路域土;重慶城市快速路;土壤理化:現狀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21005903
1引言
我國高等級公路建設事業迅猛發展所引起的、面積巨大的特殊空間稱為路域。它的范圍是公路用地界之內,寬約50~70 m,長數十至數百公里的地帶[1]。在路域內存在的各種土壤稱為路域土壤。由于道路建設,大量林業和農業土壤被道路擴張占用,路域土壤受人為活動長期擾動,多次無序侵入土體和地下施工翻動,破壞土壤原有的表土層和腐殖質層,與原始土壤相比出現了明顯的退化現象,其擾動土壤的生態管理及生態綠化工程建設問題,是今后十分緊迫且需認真研究解決的新課題[2]。
快速路是在城市快速城鎮化、高速機動化背景下產生的,承擔城市內部快速、中長距離、大運量交通出行需求,是城市道路骨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3]。隨著2009年底重慶外環高速建成通車,外環高速以內的高速公路轉變為重慶城市快速路,全長119.62 km(含橋梁、隧道),它承擔起重慶中心區各組團出行的快速交通重任,同時發揮著阻截車流、防塵降噪、保水固土等生態和景觀功能。本文以重慶城市快速路路域土壤為例,對其中分帶土壤理化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改良措施,為重慶城市快速路提檔升級、養護管理提供技術支撐,為路域土壤的生態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2材料與方法
2.1調查范圍
本次調查范圍為重慶主城區城市快速路中央分隔帶的路域土壤,未包含道路兩側、立交節點等其余范圍。調查道路主線全長119.62 km(含橋梁、隧道),包含:①機場路:紅旗河溝立交至雙鳳橋立交,22.50 km;②渝遂路高青段:渝遂立交至G93沙坪壩收費站,18.54 km;③內環路:整條環線及陳上段,78.58 km。
2.2樣品采集
根據道路分布、植物類型、長勢等確定樣品采集數量及具代表性的樣點,用蛇行法采集深度為0~30 cm的表層土壤,多點取樣組成1個混合樣品,最終采集土壤樣品33個。采集的土壤樣品去掉雜質后自然風干,磨碎過篩為供試土樣。
2.3檢測項目和分析方法
pH值用電極法測定;容重用環刀法測定;質地用比重計法測定;礫石用篩分稱重法測定;EC值用電導法測定;有機質用滴定法測定;有效氮用堿解擴散法測定;有效磷用比色法測定;速效鉀用火焰光度法測定。
3結果與分析
重慶城市快速路中分帶路域土壤理化性狀測定結果見表1。
3.1容重
土壤容重可反映土壤的松緊程度、通氣透水能力。質地相同的土壤,容重越大的土壤蓄水、透水、通氣性能越差。《綠化種植土壤》(CJ/T340~2016)規定一般綠地土壤容重應小于1.35 g/cm3。根據測定結果:調查區土壤容重在0.99 ~1.49 g/cm3之間,平均值為1.29 g/cm3,有33.3%的調查區土壤容重>1.35 g/cm3。
3.2土壤質地、礫石含量
土壤質地決定土壤的耕作特性與保水保肥特性。土壤質地分為砂土、壤土、粘土。砂土透水透氣性佳,保水保肥能力弱;粘土保水保肥力強,排水透氣性較差;壤土透水透氣性、保水保肥能力均適中,適合園林植物生長。由表2看出,供試土樣中90%為壤土,說明重慶城市快速路中分帶土壤總體結構尚可。
3.3土壤酸堿性
土壤酸堿性(pH值)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是土壤化學性質的綜合表現,對土壤養分元素的形態和對植物的有效性、土壤中的生物作用過程都有巨大影響。大多數園林植物適宜生長在微酸性和中性土壤中,土壤pH值的升高容易導致植物Fe、B、Cu、Mn、Zn等元素的缺乏。本研究的33個供試土壤pH值在6.9~8.8之間,由圖2看出,僅有3個中性土,其余30個樣品均屬于堿性土壤,其中13個土壤屬于強堿性土壤(占39.4%)。《綠化種植土壤》(CJ/T340-2016)規定綠化種植土pH值應在5.0~8.3之間,根據測定結果,69.7%的調查區域土壤pH值不符合該要求。(圖2)
3.4土壤水溶性鹽分含量(EC值)
土壤水溶性鹽分含量是土壤的重要屬性之一。一方面,土壤電導率是反映土壤電化學性質和肥力特性的基礎指標;另一方面,它也是衡量土壤鹽漬化程度的重要指標,土壤EC值在1.50 mS/cm以上時表示土壤已出現鹽漬化,植物會發生鹽害。由表1可知,重慶市管快速路中分帶路域土壤無鹽害風險,供試土樣EC值最小值為0.116 mS/cm,最大值為1.34 mS/cm,由于路域土的特殊性受人為干擾的程度較大,調查區域土壤電導率變異系數較大為63.7%。
3.5土壤有機質含量
土壤有機質是土壤各種養分元素,特別是氮和磷的重要來源。由于土壤有機質具有膠體特征,能吸附較多陽離子,因而使土壤具有保肥和緩沖性。所以生產上常把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多少,作為判斷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標。據分析結果,調查區域土壤有機質最大值151 g/kg,最小值6.48 g/kg,平均含量為40.4 g/kg。根據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肥力狀況分級標準(表3),調查區路域土壤有機質含量總體水平較高,有機質含量中等及以上(大于20 g/kg)的占75.7%。而調查區路域土壤電導率總體偏低,表明土壤有機質含量變化對土壤電導率值沒有明顯影響。因為在土壤體系中,由于土壤固相土粒帶電,因而凡是與土粒電荷量有關的土壤性質都會影響土壤電導率。羅先熔和楊曉[ 7]認為富含有機質的土壤,有機質含量變化對土壤電導率值沒有明顯的控制作用,即電導率與有機碳沒有固定的相關性。袁大剛等[9]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條件下的城市土壤電導率垂直分布特征時,也發現道路土壤有機碳與電導率相關性不顯著。endprint
3.6土壤堿解氮含量
氮素是構成蛋白質的主要成分,土壤氮素含量、供應能力和植物生長、作物品質有密切的關系。土壤堿解氮含量反映了土壤在一定時間內(或當季)能被植物利用的氮的量,直接體現了土壤對園林作物的氮素供給狀況。據分析結果,調查區路域土壤堿解氮含量最小值19.9 mg/kg,最大值113 mg/kg,平均含量為69.4 mg/kg。根據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肥力狀況分級標準(圖3),調查區域土壤中堿解氮含量72.7%處于缺乏和較缺乏的水平。
3.7土壤有效磷含量
磷是植物生長的主要營養元素之一,不同磷形態其有效性不同。土壤有效磷包括土壤吸附態磷以及部分易溶性正磷酸鹽,可體現土壤供磷水平的高低。分析結果顯示,重慶市管快速路中分帶路域土壤有效磷含量在2.24~124 mg/kg,平均值12.8 mg/kg。根據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肥力狀況分級標準(圖4),調查區域土壤有效磷整體含量較低,處于缺乏及較缺乏水平的占63.6%。
3.8土壤速效鉀含量
重慶市主城區的自然土壤多以沙溪廟組發育的紫色土為主,土壤含鉀礦物豐富。據分析結果,重慶城市快速路中分帶土壤速效鉀含量最小值31.2 mg/kg,最大值545 mg/kg,含量變化差異較大,平均值195 mg/kg。根據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肥力狀況分級標準(圖5),調查區路域土壤總體不缺鉀。
4結論與討論
根據上述分析結果:重慶市主城區城市快速路中分帶路域土壤pH值總體偏堿,強堿性土壤占39.4%;質地適中、33.3%的供試土壤容重較高;土壤有機質含量總體水平較高,有效氮含量、有效磷含量總體偏低,速效鉀含量總體中等偏高; EC值安全無鹽害風險。調查區路域土壤的主要問題是:土壤pH值偏堿,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總體偏低,部分土壤容重偏高,透水透氣性不好,需對這些問題進行針對性的管理和改良。
5管理措施建議
5.1定期施用肥料增加路域土壤肥力
5.1.1施用有機肥料
有機肥料土質地疏松,養分含量高,保水保肥,疏水透氣性能好。用其改良低肥力土壤,可顯著提高土壤養分含量,同時改善路域土壤物理性狀,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對于提高土壤質量有明顯作用。
4.1.2施用緩釋肥料
考慮到重慶城市快速路的管護難度大,建議施用長效的緩慢釋放N P K等多種養分的緩釋復合肥料,每年施用1~2次即可達到多次施肥的效果,可有效減少綠地施肥次數。根據調查結果,建議調查區域所用的復合肥料氮磷鉀總養分為27%~32%,養分配比為N∶P2O5∶K2O=16~14∶10~8∶6~5。
5.2有計劃施用泥炭或腐熟的酸性菌包降低路域土壤堿性
泥炭是一種相當優良的土壤改良劑,其pH值低(4∶5~5∶0),含有大量的有機質,疏松,透氣透水性能好,保水保肥能力強,質地輕,無病害孢子和蟲卵。酸性菌包是一種酸性有機物,不僅具有明顯調節土壤酸堿性的作用,還具有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養分等作用,被廣泛應用于園林、果樹等領域。腐熟的酸性菌包可以與園林土壤改良基質混合施用。用這些材料改良堿性土壤,可在緩慢降低土壤pH值的同時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對于培肥地力有明顯而持久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愛俠,路域生態系統環境功能與穩定性的初步研究[J].長安大學學報,2003,20(1):11~13.
[2]龔子同G 張甘霖V人為土研究的新趨勢[J].土壤,1998(1):54~56.
[3]朱軍功,高志剛,王晶,等.淺析大城市快速路系統規劃控制要求:以重慶市主城區為例[J].交通與運輸,2013(7):19~22.
[4]余海龍,顧衛.太原市繞城高速公路路域土壤特性與重金屬污染評價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0,17(3):49~52.
[5]余海龍,顧衛,姜偉,等.高速公路路域土壤質量退化演變的研究[J].水土保持學報,2006,20(4):195~198.
[6]陳城輝,李游,樊焜.城市快速路系統案例分析及對重慶的啟示[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2016,40(4):725~730.
[7] 羅先熔,楊曉.土壤離子電導率測量法用于找礦的影響因素、應用條件及找礦效果[J].地質與勘探,1989,25(3):42~46.
[8]敬蕓儀,鄧良基,張世熔.主要紫色土電導率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土壤通報,2006,37(3):617~619.
[9]袁大剛,張甘霖.不同土地利用條件下的城市土壤電導率垂直分布特征[J].水土保持學報,2010,24(4):171~1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