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瑜
摘要: 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和人才需求量的擴大,高校國際貿易專業的教學面臨了新的要求,特別是針對轉型中的高等院校,培養高素質綜合性的人才是轉型的要點。本文通過對比傳統國際貿易與跨境電子商務的區別,從課程體系、實踐實訓教學、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討跨境電商背景下的國際貿易專業本科教學模式的改革。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the expansion of talent demand, the teaching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facing new requirements, especially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ransition, and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comprehensive talents is the key point of transform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form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mod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from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system, practical training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methods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cross-border e-commerce.
關鍵詞: 跨境電商;學習模式;探討
Key words: cross-border e-commerce;learning model;discussion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34-0249-02
0 引言
跨境電子商務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并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跨境電商不僅引起了國際經濟貿易的巨大變革,對傳統的國際貿易教學也提出了挑戰。
跨境電子商務雖然與傳統國際貿易一樣,都進行的是商品的進出口交易,但跨境電子商務由于其自身的特征,又表現出與傳統國際貿易較大的不同,其操作過程中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尋找交易伙伴的途徑不同。傳統國際貿易主要通過交易會、電話黃頁或者實地考察等方式接觸交易伙伴,而在電子商務背景下則主要是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平臺或者網絡搜索引擎尋找交易伙伴,在進一步接洽后,有必要的情況下才會實地驗廠。
其次,貨物運輸途徑不同。傳統國際貿易主要是大宗商品的進出口,為了滿足大宗運輸并節約運費,海洋運輸的比例一直相對較高。而跨境電商背景下,許多交易都是“小而美”、“新奇特”的商品,特別是針對個人買家的出口跨境電子商務,為了提高買家的網購滿意度,空運則成為使用頻率越來越高的運輸方式了,為了節約運費,賣家大多會使用集中托運或者交給貨運代理辦理包艙包板運輸,由此又導致報關報檢操作與傳統國際貿易的區別。
最后,貨款結算途徑不同。傳統國際貿易大多使用匯票等結算工具,采用匯付、托收、信用證等結算手段,由金融機構協助完成貨款的流轉。而跨境電子商務中,買方可以在跨境電商平臺付款,款項進入第三方機構,在一定周期之后,由賣家發起提現將款項主動轉入自己賬戶,沒有金融票據,沒有銀行匯兌,這與傳統結算是有著很大的區別的,對網絡平臺安全要求也更高。
由于跨境電子商務與傳統國際貿易的這些區別,在國際貿易本科教學中也迫切需要教學內容及教學手段的改革,以符合當前的人才培養需求?,F階段國際貿易本科教學中主要涉及到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海關通關實務、國際貨運代理、外貿電函、國際結算等專業核心課程,這些課程雖然也有實踐課時或者是實踐操作,但理論講授比例還是很大,學生無法很好地通過這些課程直觀地感受到國際貿易的流程和實踐操作,即便是有軟件教學,模擬場景和現實交易區別亦是很大。在當前越來越激烈的就業競爭環境中,作為高校本科教學,已經不能僅僅只傳授理論知識,讓學生畢業后再去接觸實操,現在企業大多都是需要一就業就能上手操作的人才,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就要調整課程體系,增加教學手段,增強實踐操作,以便更好的培養出符合未來崗位需要的貿易人才。
1 課程體系的改革
國際貿易專業在跨境電商背景下進行課程體系的改革,應在保留國際貿易核心課程的基礎上適當增加跨境電商方面的課程和計算機軟件操作技能課程。
首先,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海關通關實務、國際貨運代理或國際物流,這些核心課程必須精益求精,并配合跨境電商做適當的調整。這些核心基礎課程都是為實踐操作奠定基礎,跨境電子商務與傳統國際貿易最大的區別在于是否利用電商平臺進行交易與支付,而運輸、報關、保險等業務也是線下進行的,特別是在跨境電商中占大頭的B2B業務項下,大宗貨物也需要像傳統業務那樣報關報檢運輸,所以核心課程是必須保留并作出相應的調整的。
其次,增加跨境電子商務系列課程。針對跨境電子商務與傳統國際貿易的區別,可以考慮增加開設一系列與跨境電子商務有關的專業課程,如《跨境電商概論》、《跨境電商實務》、《跨境電商英語》等基礎課程。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開設《跨境電商市場與選品》、《跨境電商客服與溝通》、《跨境電商數據分析》等專業提升類課程。這也是出于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就業考慮,目前跨境電商人才缺口大,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是跨境電商的主要生力軍,在教學內容上增加跨境電商類課程,也是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endprint
最后,需要開設計算機軟件操作技能課程。跨境電子商務是在電商平臺上交易,那么對于網絡平臺運營、數據分析、網頁設計等相關知識必須有所了解。另外,商品在網頁上進行展示時,拍照、修圖、加店鋪LOGO水印等技術也必不可少。國際貿易本科教學課程體系中可適當加開《商務網頁設計與優化》、《產品拍攝與圖片處理(PS)》等課程。
2 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
傳統國際貿易教學,一般都開設有《國際貿易綜合實訓》之類的實踐課程,主要利用模擬軟件來學習進出口業務流程及單證處理,大部分高校在教學過程中與外貿企業、運輸企業之間的合作并不是很密切,也沒有能夠很好地借助企業平臺進行實訓實操??缇畴娚瘫尘跋碌膰H貿易專業教學可開設專門的《跨境電商實訓》,而且不能僅僅利用實驗軟件或者實訓平臺,要和企業密切聯系。
跨境電商發展初期,一些高校在進行跨境電商實踐教學的時候,選擇在跨境電商平臺上注冊賬號實踐操作的方式進行實訓,這種做法等同于實際買賣,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最有效的。但是這種做法也有較大的風險,首先是經費的來源及盈虧的承擔,其次是帶隊老師的業務能力與承擔的壓力,最后是來自平臺規則和國家政策變化的風險。實踐證明,只有少數高校注冊開店的實踐操作方式能夠較長時間的持續下去,大部分高校賬號存在運營不善的狀況,甚至遭到平臺的封號。而一旦不能夠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對于國外買家而言則是不愉快的購物體驗,輕則降低購物體驗好評度,重則對平臺對國家跨境電商的發展也有著負面影響,所以注冊賬號實踐操作并不是最好的實踐教學手段。
目前,比較看好的跨境電商實踐教學模式是校企合作。企業需要在讀書期間就接觸到跨境電商實操的畢業生,高校需要在學生在校期間培養其實踐操作能力,兩者的目的高度一致,自然是能展開深度合作的。比如由企業提供賬號并對賬號進行授權管理,在企業指定的業務范圍內,由教師指導學生操作,由易到難學習跨境電商平臺實操及業務實操。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校企合作并非簡單的讓學生做做周邊的簡單工作,比如利用軟件進行批量化的產品上傳等等,而是要讓學生真正的接觸到企業業務:對產品進行認識,對企業進行了解,對企業文化進行學習,并對業務進行操作,這樣才是真正的深度合作。甚至可以和企業合作孵化創新創業團隊,采取訂單班的方式教學,學習與就業同時進行。
最后,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組建團隊,多參加各種國際貿易或者跨境電商方面的實操比賽,比如國際貿易專業競賽、中國大學生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大賽等。通過比賽可以開闊眼界、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此外,也可以鼓勵學生考取與國際貿易、跨境電商有關的證書,比如跨境電商初級人才證書、中級人才證書等,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為學生的職業生涯打基礎。
3 考核方式的改革
跨境電商背景下的國際貿易教學中加入了諸多的實踐教學板塊,相應的考核方式也不能完全采取傳統的閉卷考試的方法進行,可以采取過程性考核、以證代考等多種手段。
過程性考核是在實踐教學環節中常用的考核方式之一,通過對實訓環節中學生的出勤、任務完成率、業務操作流程規范性、項目報告完善性等實訓過程的每個階段進行評分,再根據不同板塊各自的權重綜合得出最后成績。這種考核方式大大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可以較大程度的避免學生平時不用功、臨時抱佛腳,甚至采取不正當方式以求考試卷面及格分的現象。另外,在對學生評分的環節中,也可在給出評分標準的基礎上,采取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的方式進行,這樣不僅能夠較為公平的對過程性考核進行評分,而且通過點評,讓學生能清楚知道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如何能做得更好,這對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專業技能有著一定的幫助。
以證代考則是近些年教學改革過程中嘗試使用的考核方式之一,即用與授課內容緊密相關的專業證書來代替課程期末考核。比如通過阿里巴巴的中級跨境電商人才認證并拿到相應的證書,就可以在跨境電商實務課程期末免考。但是在這種以證代考的方式下,還有一個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就是以證代考課程免考,但是在錄入課程成績以及學生打印期末成績單時,這個具體的分數如何給,這個證書到底能代表學生該門課程及格還是良好或者是優秀,或者還要根據學生的平時表現給出分數,這表現在具體的學校、具體的課程和不同的證書上是不能一概而論的。
總之,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高校國際貿易專業本科教學也要隨之作出相應的調整與改革,以確保能夠培養出符合當前貿易發展趨勢需求的本科畢業生。
參考文獻:
[1]呂宏晶.跨境電商實訓課程實施教學做合一的研究[J].電子商務,2016(12).
[2]黨婕.跨境電商背景下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改革[J].教育觀察,2017(03).
[3]胡智斌.跨境電商新形勢下國際貿易實務應用型課程建設探析[J].新余學院學報,2016(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