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崇貴 張艷萍
【摘要】目前,國內開展了許多關于電子書包的研究,并且上海、深圳、北京、武漢等大中城市的一些學校也已經對電子書包進行了試點,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雖然對電子書包的研究和試點多集中于語文、數學和英語等科目上,但筆者認為電子書包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同樣具有很大的應用價值和前景。基于此,本文結合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和高中地理學科的特點,分析電子書包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價值,以期為探索電子書包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和開展進一步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電子書包 高中地理 應用 價值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4-0147-02
“十二五”以來,特別是《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發布和首次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召開以來,教育信息化工作堅持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在各級各類的教育信息化都取得了豐碩成果。電子書包為教育信息化和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切入點,為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提供了途徑。地理學科具有綜合性和地域性的特點,通過電子書包將現代教育技術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進行深度融合,對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培養具有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的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電子書包的概念研究
關于電子書包的概念,國外主要從技術與應用的角度來界定的,電子書包是一種以網絡、移動設備為基礎,以促進學生有意義學習的軟件為架構,以動態開放教學資源為靈魂,支持移動學習甚至終身學習的數字化學習空間。學生可以使用基于藍牙、無線網絡等技術的設備,隨時隨地登錄、退出電子書包,管理自己的數字資源。在國內,華東師大吳永和、祝智庭等認為“電子書包是整合了電子課本閱讀器、虛擬學具以及連通無縫學習服務的個人學習終端”;江蘇省電教館館長朱選文認為“電子書包是軟件與硬件的結合,以學生為使用主體,基于網絡學習資源,以電腦、專用閱讀器等設備為終端的綜合性教育應用系統,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電子化、數字化”;張迪梅認為“電子書包是集學、練、評、估的便攜式電子課堂,是學生、教師的互動平臺,也是學生、教師、教學、教研、科研、教育行政、家庭的交流平臺。”在這里筆者傾向于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電子課本與電子書包”標準專題組對“電子書包”的定義,他們認為: 電子書包是一種信息化環境的集成體,它整合了電子課本的內容(資源)、電子課本閱讀器(設施)、虛擬學具(工具),并連通無縫學習服務(平臺)。
二、電子書包的系統構成
電子書包是一個集“教學云平臺、教學資源、智能學習終端”于一體化的系統。
第一部分為教學云平臺。電子書包教學云平臺應提供教學服務云、教學管理云和學習空間。電子書包教學云平臺的教學服務主要體現在增強課堂互動上。教學管理主要包括學科管理、班級管理、家校管理及個人管理等。電子書包中的學習空間是面向學生的交流社區和個人空間,主要功能包括學習交流、個人資源存儲與管理、學習生涯記錄等。
第二部分是教學資源,教學資源是電子書包中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包括教學資源庫與學具庫,學習者可根據需要自行選擇,是學生個性化學習實現的重要基礎。
最后一部分是智能學習終端。在電子書包中,學習終端承載著“云”中的各種教學服務和教學資源。目前常見的智能學習終端品牌有蘋果、華為、漢王等,他們都操作簡便、交互友好。
三、電子書包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激發學生內在的地理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創設真實情景,注重利用多媒體技術與仿真技術進行生動的社會文化與自然情景的創設。基于電子書包這樣一個數字平臺,我們可以開發宇宙大爆炸、地球的自傳和公轉、大氣的受熱過程以及氣壓帶風帶的移動過程等自然地理相關的VR(Virtual Reality)資源,通過虛擬仿真技術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自然界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的過程;同時可以向學生展示各種自然和人文景觀,調動學生的視覺感知,讓學生對地理之美的感受最大化,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同時還可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
(二)滿足不同學生的地理個性化學習需要
2016年,教育部頒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服務要基本滿足數字化學習需求和個性化學習需要。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也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提出“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基于電子書包這樣一個數字平臺,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學生提供不同深度和廣度的學習材料;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體驗主動學習和探究的“過程”和“經歷”,讓學生擁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鼓勵和尊重學生不同的經驗、見解、想法和說法等。
(三)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而形成的,主要由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四個要素構成。基于電子書包這一數字平臺,運用視頻資源,可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例如:開發采集漁獵時期、農業文明時期、工業文明時期和現代文明時期的人地關系視頻資源,讓學生清晰的看到不合理的人地關系所導致的后果,從而讓學生自覺樹立科學的人地協調觀。以《工業區位的選擇》等為例,將身邊的某一工業分布作為案例,讓學生基于電子書包這一平臺,運用工業區位選擇的原理,對案例進行分析,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通過在電子書包這一平臺上安裝電子地圖APP(如:谷歌地球、百度地圖、高德地圖等)等,讓學生尋找自己家鄉的位置,并歸納、展示自己家鄉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特征,以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通過在電子書包這一平臺上建立“地理實驗室”,模擬相關的地理實驗,并填寫相應的實驗記錄表,可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綜上,電子書包在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方面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四)創新地理教學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課前,學生可以利用電子書包自主學習地理微課,完成課前學習任務單;課中,教師利用電子書包依據翻轉課堂教學和分層教學等理念,分析、診斷學生課前的學習任務單的完成情況,并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答疑解惑。同時,可根據電子書包分析、診斷的學情進行分層訓練和講解,以達到個性化提升的目標。課后,教師可以依據對學生學情的診斷,利用電子書包布置差異化的作業;這樣就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接受個性化的教學,以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
(五)利于建構具有綜合性和針對性的地理學習評價體系
利用電子書包,教師可以根據地理核心素養的水平劃分建立數字化的評價體系,評價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觀察學生在討論、小組合作和自主探究等活動中的表現,給予學生具有綜合性和針對性的評價,同時,還可以利用電子書包平臺進行學生間的自評和互評。這樣不僅采取多樣的評價方式,同時基于電子書包平臺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和運用恰當的評價方式,以增強評價的針對性,發揮各種評價方式的優勢,克服其局限性,從而利于建構具有綜合性和針對性的地理學習評價體系。
(六)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推進,要求教師要不斷更新觀念,轉變角色,改變課程中只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基于電子書包平臺,教師可以開展個性化和差異化的教學,使每個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四、結語
隨著電子書包的逐步試點和研究的不斷深入,電子書包在中學教學中的應用得到越來越多的人們認可。電子書包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具有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滿足不同學生地理學習的需要,促進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達成等應用價值。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使用電子書包,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實現高中地理課程的總目標。
參考文獻:
[1]趙靜,李德超.電子書包研究述評[J].上海教育科研,2014,05:36-39.
[2]劉繁華,于會娟,譚芳.電子書包及其教育應用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3,01:73—74.